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1 16:5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青山不老
同步习题
错题:
1.“堤案”一词中的“堤”(dī)读成“tí”。
错误原因分析:
读音混淆。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1)查字典,理解字义,区分字音表达的意思。
(2)巩固练习。
2.
形近词辨别。
  
搜索
搜查
(1)为了(
)犯罪嫌疑人,警察打算对宾馆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彻底的(
)。
(2)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从记忆中(
)出相关的知识,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3)无故(
)别人的身体是一种违法行为。
错误原因分析:
形近词区分混淆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查词典区分
  搜寻的实施主体是普通的人们进行的一种寻找活动,而搜查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针对怀疑具有犯罪证据的场所进行检查的行为,不论被搜查人同意与否都没有影响。这样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司法作为后盾。
正确答案:(1)搜索;搜查(2)搜索
(3)搜查
3.正确填写“的、地、得”。
  蜗牛(
)触角
爬山虎(
)角
好看(
)很
  慢慢(
)变化
紧紧(
)贴着
嫩红(
)叶子
错误原因分析: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
纠错策略及改进措施:
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
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
“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正确答案:






二.同步练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记载(zǎi
zài) 
险恶(wù
è)
归宿(sù
xiù) 
不禁(jīn
jìn)
答案:zài
è

jīn
2.辨字组词。
炕(  ) 稍(  ) 肆(  ) 载(  )
坑(  ) 梢(  ) 律(  ) 栽(  )
答案:火炕 稍息 放肆 车载
大坑 树梢 纪律 栽树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
(2)非法占据、霸占。(  )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4)一再,多次。(  )
(5)对人谦恭有礼貌。(  )
(6)以财物帮助。(  )
答案: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恭敬 资助
解析:“肆虐”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风雨同舟”在文中指老人的老伴与他一起经历苦难。
4.补充词语。
(  )的大树 (  )的波光 (  )的狂风
(  )的环境 (  )的设想 (  )的波浪
答案:
参天的大树 粼粼的波光 肆虐的狂风
美丽的环境 美妙的设想 绿色的波浪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中以及平时知识中,词语的积累。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挺拔的大树、奇特的设想、汹涌的波浪等。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里。(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4)太阳像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烧烤着大地。(

答案:(1)拟人
(2)排比(3)设问(4)比喻
解析: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排比是由三个或以上的句式相同或结构相同组合而成;设问是前面问了,后面接着回答;比喻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的地方。
6.选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情不自禁  举世闻名  无计可施
默默无闻  无动于衷  千方百计
近义词:想方设法——(

不由自主——(

闻名遐迩——(

反义词:情不自禁——(

举世闻名——(

想方设法——(

答案:千方百计 情不自禁 举世闻名 无动于衷
默默无闻 无计可施
解析:运用排除法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注意举一反三。
7.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慷慨——(  ) 奉献——(  )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答案:(1)不但 而且(不仅 还)
解析: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答案:(2)仍然 大方 贡献 
解析:在原句中更容易理解词语,从而找出近义词。
答案:(3)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解析:表达文章主题的句子一般在文章开头或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