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和声现象的单元练习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序言和声现象的单元练习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1 17: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二物理即时反馈试卷一(序言、声现象)
一、选择题
1、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2、(2012山东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2012广东省)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4、(2012湖北随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
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D.超声波不是声波
5、(11·哈尔滨)
某同学对下列
声现象进行
分析.其中
错误的是
6、
(11·潜江、
天门、仙桃等)
下图所描述的
声音具有的
共同点是
A.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都是噪音
7、(11·阜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8、(11·荆门、荆州)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11·德州)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0、(2012湖北咸宁)
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11、在保温瓶灌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降低;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2、(11·崇左)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
C.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D.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3、(11·泸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11·牡丹江)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B.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2009·江苏)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6、(2009·株洲)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7、(2010福建莆田)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18、(2009·北京宣武)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9、(2010年广西河池)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2012江苏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二、填空题
1.(2010年广州花都区)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2009·平原)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
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9·河池)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
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2009·宜昌)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
则___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____的音调高.
5.(2009·襄樊)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他们即使相距
得很近,交谈也必须要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真空__________的缘故.
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
6.(12·山东烟台)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
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7.(2009·自贡)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9·娄底)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__.
9、(2008·佳木斯)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次声波/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__发出声音,从而及时获救.
10、(2008·
常德)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__________而产生的.
11、(2010年湖南湘潭)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
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
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0.5
三、解答题
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
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2009·衡阳)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另一个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
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C、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表3-1
表3-2
表3-3
材料
距离
毛衣
较长
报纸

棉花
较短
泡沫
较短
材料
响度
毛衣
较响
报纸

棉花

泡沫
较响
材料
距离/m
毛衣
3.5
报纸
4.1
棉花
2.5
泡沫
3.0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