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今生今世的证据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1 21: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导语: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他就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物与场景的个性化表现,体悟文章富含哲理的的感情.
2.通过阅读,学会运用点评法与文本展开对话交流。检查预习:
1.注音。
. 圈(????)棚?????撑(????)到??????塌(?? )
了??????烟垢(???)??????骨骸(???)??????瘸(???)
腿???打夯(???)???嘹(??????)亮???????门框(????) 2.走近作者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现在新疆文联工作。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散文集有《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先看课文,注意课文旁边的“对话栏”。读课文的同时,要试着和文本对话,并将对话的内容写在对话栏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①关键字词的理解;②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的理解;③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感悟。(要求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

1、文章的题目是“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证据是什么?
2、为什么要留证据?
3、作者今生今世的证据,证明了什么?(证据的意义
4、没有了这些证据会怎样?
品读文本 ,学会点评:
评点是做读书笔记的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读书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大家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大家要学会进行创造性的阅读,就是要展开想像,进行质疑。在评点中要力求提出不同的意见,对作者与编者,都是如此。首先要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活。? 评点方法与例子:
A、画出评点的原文;
B、从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评点。
例如:第1段第二句的三个动作用“随便”修饰,表示出不懂珍惜时的随意性,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懊悔。 总结:
《今生今世的证据》越过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
故乡,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不管它今后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远永远与它相伴,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 刘亮程在《住多久才算是家》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自白:“我一直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这个村庄,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白白耗费在另一片土地上;在我年轻的时候、年壮的时候,曾有许多诱惑让我险些远走他乡。但我留住了自己,我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没让自己从这片天空下消失。”于是丰沃而贫困的土地就变成了感情,变成了他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