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2 08: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在人生旅途上,能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有着强烈登临渴望并为之不懈bá
shè的追寻者。是心灵的渴望,开阔了求索的视野;是心灵的飞翔,摧动了奋进的脚步;是心灵的富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理想信念,才能让心灵辉煌起来,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shè(    )     脊梁骨(   )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1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2.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填空。(3分)
漫步语文世界,常能欣赏到一幅幅理想的生活画卷,这里,(1)________有重山那边波涛喧腾的大海,(2)________有夹岸桃花引路的世外桃源……(3)________生活的理想如此光明美好,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之努力奋斗。
(备选词语:只有  不仅  况且  可是  而且  既然)
3.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好的围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而不是在眼里。
①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
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③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
④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
⑤不要着急把棋下满
A.④③①②⑤ B.①④③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1)义无反顾,__________________。
(2)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4)两句三年得,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有很多诗词句蕴含着人生哲理,或引人深思,或催人奋进。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传统文化与名著阅读。(5分)
(1)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2分)
A.不惑岁月  B.豆蔻年华  C.而立之家  D.弱冠一族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3分)
7.语文实践活动。(6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2分)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2分)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________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把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登赏心亭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赏心亭:在金陵水西门城楼上。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8.《饮酒》一诗中的“结庐”是什么意思?《登赏心亭》一诗颈联中“黯黯”“萧萧”两个叠词有什么妙处?(3分)
9.【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6分)
①上哪儿去呢?这就成个问题,先不用想到别的了!下小店?不行!凭他这一身衣服,就能半夜里丢失点什么,先不说店里的虱子有多么可怕。上大一点的店?去不起,他手里只有五块钱,而且是他的全部财产。上澡堂子?十二点上门,不能过夜。没地方去。
②因为没地方去,才越觉得自己的窘迫。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由这个,他想到了明天,明天怎办呢?拉车,还去拉车,哼,拉车的结果只是找不到个住处,只是剩下点钱被人家抢了去!做小买卖,只有五块钱的本钱,而连挑子扁担都得现买,况且哪个买卖准能挣出嚼谷呢?拉车可以平地弄个三毛四毛的,做小买卖既要本钱,而且没有准能赚出三餐的希望。等把本钱都吃进去,再去拉车,还不是脱了裤子放屁,白白赔上五块钱?这五块钱不能轻易放手一角一分,这是最后的指望!当仆人去,不在行;伺候人,不会;洗衣裳做饭,不会!什么也不行,什么也不会,自己只是个傻大黑粗的废物!
③不知不觉,他来到了中海。到桥上,左右空旷,一眼望去,全是雪花。他这才似乎知道了雪还没住,摸一摸头上,毛线织的帽子上已经很湿。桥上没人,连岗警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有几盏电灯被雪花打得仿佛不住地眨眼。A看看四外的雪,心中茫然。
④他在桥上立了许久,世界像是已经死去,没一点儿声音,没一点儿动静,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地,轻快地,一劲儿往下落,要人不知鬼不觉地把世界埋上。在这种静寂中,A听见自己良心的微语。(有改动)
10.选文中人物A是谁?选文部分之前刚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11.选文①②段描写人物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2分)
12.请说一说第④段中画线句有何作用。(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22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至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下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竹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姿,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子。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分)
14.请从语言运用或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4分)
15.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像,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
16.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素制作的衣物。(5分)
17.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5分)
三、写作(55分)
18.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答案:
一、1.(1)跋涉 jǐ
(2)摧 催
(3)示例:孕育了人生的奇迹
2.(1)不仅 (2)而且 (3)既然
3.D
4.C 解析:A.“是因为……”和“……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大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可删去一个;D.成分残缺,可在“检测”后加“力度”。
5.(1)计不旋踵
(2)而知也无涯
(3)精诚所至
(4)一吟双泪流
(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1)B 解析:“不惑”指四十岁,“而立”指三十岁,“弱冠”指二十岁左右,“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符合八年级中学生的年龄段。
(2)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孙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孙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孙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
7.(1)先人留下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略。
(3)身教 家风
二、(一)8.建造房屋。“黯黯”“萧萧”两个叠词,写出了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烘托出诗人低沉、凝重的心情。
9.【甲】描写了美好的黄昏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乙】描写了瓜步山笼罩在黯淡的乌云密雨之中,秋天的石头城树叶飘落的肃杀凄凉的秋景,抒发了诗人渴望报国而又壮志不得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通常来说,景美则情喜,景暗则情悲。从景物的特征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10.人物A是祥子。祥子的积蓄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11.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祥子被敲诈后的痛苦无奈以及走投无路的悲惨遭遇。
12.画线句是环境描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的社会压得人只有死路一条。
(三)13.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茫然;对文字向往、对文化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4.示例一: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出“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示例二: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15.略。 解析:所写内容要表现出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6.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为父亲买礼物,寄托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7.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领;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三、18.思路解析:这个题目的审题要点是对“种子”的理解。它可以是一种希望、一个梦想、一份努力、一份坚持等。在写的时候可以这样将题目具体化:我要追求某种东西的决心,我在学习上的一个梦想或希望,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埋下的一颗种子,我经过一件事后许下的心愿等。在写作时,只要把“就这样”的一段经历叙述清楚,把埋下的“种子”用真情实感表现出来即可。
例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