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习题):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习题):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2 08:39:00

文档简介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决定________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8月1日,________、贺龙、________、________、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独立领导________的开始。
八七会议:8月7日,中共中央在________秘密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________的总方针。
秋收起义:9月9日,________发动了湘赣边界________。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转向进军________。
三湾改编:9月底,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进行了军政改编,史称“________”。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________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知识点2 井冈会师
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________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________。朱德任军长,________任党代表。后来,建立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___________。
意义: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___________、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3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________。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贵州________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并批评了________等人,肯定了________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________。
冲出重围: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________,巧渡________,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大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_______,同陕北红军会师。
长征意义: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______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________,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1.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向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黄埔军校的建立
2.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的召开地点是(  )
A.南昌
B.汉口
C.上海
D.长沙
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4.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且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知识点2 井冈会师
5.“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归农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画中会师的双方是(  )
A.朱德、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
B.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7.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
知识点3 “红军不怕远征难”
8.“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诗歌中“红军急切上征途”的直接原因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红军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  )
①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④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
11.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南昌起义取得胜利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反抗国民党恐怖统治的武装起义
D.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文中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的歌谣中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为什么“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14.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一次英雄壮举,而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波澜壮阔的革命诗就是对这个伟大的历史奇迹的高度概括,是伟大的长征颂歌。读诗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地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2个)
(3)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曾召开过一次重要的会议,请你说出是哪次会议?你知道这次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吗?
(4)“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首诗,你能总结出红军在长征中都发扬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吗?
【直击中考】
15.(安顺中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1.武装反抗 周恩来 叶挺 朱德 创建军队 武装斗争 汉口 武装起义 毛泽东 秋收起义 农村 三湾改编 绝对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 朱德 第四军 毛泽东 瑞金 中央苏区 农村包围城市 3.围剿 1934 遵义 博古 毛泽东 毛泽东 转折点 赤水 金沙江 吴起镇 壮举 转危为安 英雄气概
基础过关
1.A 2.B 3.C 4.D 5.D 6.D 7.C 8.C 9.C 10.A
能力提升
11.D 12.B
13.(1)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革命者。因此,要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言之有理即可)
14.(1)1934年10月。江西瑞金。(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大草地等。(3)遵义会议。因为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发扬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发扬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直击中考
15.C(共40张PPT)
第16课
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
一、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
(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
的南昌起义爆发。
(3)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
你能画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吗?说一说军旗颜色和图案的寓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象征意义
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左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星边缀着‘八一’两个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已经用灿烂的星光照耀着中国。
军旗是解放军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
2.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的召开。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
②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2)爆发: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匡庐:原为修铜,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3)三湾改编:毛泽东在江西永新三湾村进行军政改编,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二、井冈会师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来,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
井冈山会师
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要领导人
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红四军袖章
2.意义
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探究问题:
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城市里起义胜利可能性小。
2.农村土地宽广,农民有革命要求,便于发展革命力量
3.农村物产丰富,便于筹钱筹粮
4.某些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5.某些地方群众觉悟高,革命基础好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从1930年10月—1933年3月,连续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
“围剿”。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
兵力
中央红军兵力
红军对策
红军
歼敌数
第一次
(1930.11—1931.1)
10万
4万
撒开两手
诱敌深入
1.5万
第二次
(1931.3—5)
20万
3万
集中兵力
先打弱敌
3万多
第三次
(1931.7—9)
30万
3万
诱敌深入
3万多
第四次
(1933.2—3)
50万
7万
大兵团伏击战
3个师
粉碎蒋介石的四次“围剿”
1.背景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央领导人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




2.经过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突围,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
红军强渡乌江
(2)转折:遵义会议
②内容:
会议认为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并批评了博古等人,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①时间: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研究了对挽救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会场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③意义:
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走过大草地。
古镇赤水
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皎平渡(四川会理县东南)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
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日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翻越雪山
红军过草地(油画)
(3)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会师楼(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1.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2.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