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新人教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2 08: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猎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导入新课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1.使学生了解以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为代表的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半坡居民的生活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1.时间:
2.地点: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5.原始饲养业: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猪、狗等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彩陶、陶埙、纺织、制衣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半地穴式房屋
讲授新课
动脑筋: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讲授新课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讲授新课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1.地点:
2.时间:
3.生产工具:
4.农耕作物:
5.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约7000年
磨制石器
水稻
干栏式房屋、水井
陶器、玉器、乐器、养蚕缫丝、雕刻、漆器
家畜
河姆渡人的生活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讲授新课
骨耜
讲授新课
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干栏式房屋
讲授新课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1)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2)种植水稻
(3)住干栏式房子,过上定居生活
(4)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5)会饲养家畜
(6)会制造陶器
(7)会制作简单的 玉器和原始乐器
讲授新课
原始农业的发展

观察与思考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讲授新课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课堂小结
原始
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半坡
河姆渡
约7000年
长江流域浙江
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
种植水稻
种植粟
磨制石器
磨制石、骨、角器
耒耜耕地
饲养家禽
饲养猪狗等动物
制造陶器、简单玉器和原始乐器
制陶、
纺织
养蚕缫丝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堂训练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D
随堂训练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小麦和玉米
B.小麦和水稻
C.水稻和粟
D.水稻和玉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