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 课堂十分钟小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课堂十分钟小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06:25:18

文档简介

章末小测(三)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
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
B.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C.比物体还小的、正立的实像
D.比物体还小的、倒立的实像
2.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形影不离
B.
水中倒影
C.
投影仪
D.
皮影戏
 
填空题
4.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5.日晷是通过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
画图题
6、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答题卡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直击要点
近视成因
远视成因
开拓思维
1.为什么会得近视?
如果长期看书看电脑,睫状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状态,并且渐渐适应这种状态。如果这时再看远处,睫状肌紧张惯了就不会放松了,晶状体就没法变扁变紧张,这一部分多余的正度数就会让正常人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副老花镜,看不清远处的东西,需要稍凑近些来看。相当于相机被暂时锁定在“近景模式”,拍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我们称之为“近视”。
2.为什么会得远视?
而远视眼呢,恰恰相反,就是像平时我们穿针引线,看报纸之内的这种短范围的却不能很好的完成,眼睛会感觉到模糊不清,必须把东西拿的远远的,才不会那么吃力的看不清楚。但是,远的东西。却是越远越清楚的呢,它与近视眼是全部相反的。
注意:近视眼与远视眼是相差很大的,近视的度数越高,看远处的东西就会越来越不清楚,远视眼的度数越高,看近处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我们应该爱惜自己的眼睛,不要过度的疲倦,让眼睛休息一下。
夯实基础
1.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2.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B.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D.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
3.小明想为爷爷买一副老花镜,约了几位朋友到眼镜店去选购。他看中一副款式新颖的眼镜,但不知道是老花镜还是近视镜,请你为小明想一种既不损伤镜片又能较快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没有放大镜,你能用其他物体帮助你看清蚂蚁般大小的小字吗?请说说你的方法。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课堂10分钟)
夯实基础
1.B
2.D
3.眼镜放在课本的文字上,眼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老花镜,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近视眼镜.4.拿一块玻璃放在字上,再在玻璃上滴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即可
章末小测(三)(课堂10分钟)
1.A
2.B
3.B
4.折射
同种透明均匀介质
5.直线传播

6.第四章
多彩的光
光的反射
直击要点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光速
开拓思维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
现象:(1)影子的形成,如右图手影
(2)日食、月食的形成
(3)小孔成像
应用:(1)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
(2)开凿大山隧道时,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前进
(3)以及植树、排队时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反射面是否光滑
应用:电影荧幕应用光的
反射,梳妆镜应用光的
反射。
3..光速
(1)真空中:c=3×108m/s
(2)空气中,比真空中速度小,可近似看成3×108m/s
(3)其他透明介质,如水、玻璃,比空气中光速更小
夯实基础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电影的荧幕用粗糙的白布是因为光反射漫反射
2.2010年1月15日傍晚,福州市上空出现“带食日落”的日环食奇观,一轮“金钩”状的太阳十分壮丽,这个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阳光照射下,地上出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年是天文学中的时间单位
第1节光的反射(课堂10分钟)
开拓思维
2.漫
镜面
夯实基础
1.C
2.A
3.
4.C第2节
平面镜成像
直击要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成像作图
开拓思维
巧解平面镜的时钟问题——逆向读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和成像性质,镜中“钟面”与实际钟面总是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即实际时钟(如图甲所示)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走动时,镜中“钟面”内表示钟点的数字是按上“12”、下“6”、左“3”和右“9”排列。如图乙所示的实际时刻为7:30。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就会看到物体的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3.平面镜成像作图: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性广泛地应用在了平面镜作图上。如图所示,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几个变式。不管物体如何复杂,平面镜位置如何变化,还是考查角度如何变化,但有一条始终不变,那就是像和物的“对称性”。
夯实基础
1.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A.
实像,距离变大
B.
虚像,距离不变
C.
虚像,距离变小
D.
虚像,距离变大
2.如图是从平面镜内看到的机械手表指针的位置.此时实际时间是(  )
A.
1点20分
B.
4点35分
C.
7点50分
D.
10点05分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4.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
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平面镜成像(课堂10分钟)
开拓思维
2.光的反射
夯实基础
1.C
2.B
3.
4.使各种色光发散漫反射
镜面反射
虚像
5.虚像
实像第3节
光的折射
直击要点
光的折射方向
光路的可逆性
开拓思维
光的折射方向
(一)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当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法线的方向偏折.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填“靠近”、“远离”)
(二)作图方法:(1)做法线(2)找出入射角(3)由空气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最大)
2.光路的可逆性
如下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______处.(先填b、c、e、d)
夯实基础
1.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2.下面的图中,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
3.如图所示,光线AB射向玻璃板,请作出光线在玻璃板左右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第3节
光的折射(课堂10分钟)
开拓思维
(一)靠近
远离2.b
夯实基础
1.C
2.B
3.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
直击要点
实像与虚像
会聚与发散
开拓思维
1.实像与虚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会聚与发散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当于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加大了发散程度或减小了会聚程度),即光线讲过凸透镜(凹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更远离主光轴)。
(2)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如下图,甲、乙是会聚作用,丙、丁是发散作用;图乙、丙的出射光线是会聚光线,图甲、丁中的出射光线是发散光线。
夯实基础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3.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下图所示,由图(a)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第五节
凸透镜成像(课堂10分钟)
夯实基础
1.B
2.B
3.
3cm
正立
放大第四节
光的色散
直击要点
光的色散原理
彩虹的形成
开拓思维
1.光的色散原理
色散的原理是复色光经棱镜折射后,由于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角度不同,而分散开的现象。紫光向棱镜底边偏折的角度大,在底边;红光经棱镜的折射后向底边的偏折角度小,在上面。
2.彩虹的形成
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当空气中富集了大量的水汽,经过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阳光照射在水蒸气中的小水滴上会折射出七彩的色带。
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2.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不小心将电影银幕用红墨水染红了一块,则该被染红区域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将(
)
A.一直是红色的
B.只能反射红色光
C.可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可反射除红色光之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3.如图所示为光的色散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光是
_____
(2)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玻璃,发现白屏上的各种色光
分布没有任何变化,则该玻璃的颜色是_____;若在三棱镜与白
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将_____;插一块蓝玻璃,白屏上将_____.
(3)如果实验中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综合上述第(1)、(2)、(3)小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小义同学家是蔬菜种植专业户,小义认为蔬菜的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喜爱绿色光所造成的,于是他就做了一个实验,将一间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了绿色玻璃,只能让阳光中和叶子颜色相同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一措施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也会更高,你认为他的做法有道理吗?
第四节
光的色散(课堂10分钟)
夯实基础
1.A
2.B
3.(1)红橙黄绿蓝靛紫
(2)无色
只有红色
只有蓝色
(3)只有绿色
(4)白光是有多种色光组合而成的4.错误.绿色玻璃只透过绿色光,绿色植物反射绿色光,因此,植物会因得不到能量补充而死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