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
名师讲堂
学习目标
知道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
会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
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典例精讲】
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测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解析】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答案】缩小;倒立;正立
【名师点拨】本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
课时内容
自主预习
凸透镜成像时成像的性质可能与
因素有关。.
物距:
到凸透镜光心得距离,用
字母表示;
像距:
到凸透镜光心得距离,用
字母表示;
焦距:
到凸透镜光心得距离,用
字母表示:
预习后思考
生活中我们都在什么地方用了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课时训练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的性质
2.物体放在焦距为8cm凸透镜前,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知识点3
根据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焦距
3.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50cm
B
.40cm
C
.30cm
D.
10cm
知识点4
像的大小变化
4.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
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能力提升
选择题
1.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2.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动到离凸透镜16cm处,得到烛焰的倒立、放大的像。下列的四块透镜,他使用的是:(
)
A.焦距是4cm的凸透镜
B.焦距是8cm的凸透镜
C.焦距是12cm的凸透镜
D.焦距是18cm的凸透镜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5.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二、填空题
6.右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cm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图中A、B、C三个位置时,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则在A点位置放的是____,在B点位置放的是______,在C点位置放的是_______。
8.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透镜的焦距
(填“靠近”或“远离”)。
三、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倒
2
20
20
等大
倒
3
14
35
放大
倒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培优选做
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3-3-4(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
cm;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2
cm处,如图3-3-4(b),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的虚像。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物体
u
3.
像
v
4.焦点
f
预习后思考
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像
基础巩固
1.
D
2.
B
3.C
4.C
能力提升
1.
D
2.C
3.A
4.B
5.B
6.大于70
不能
7.光屏
凸透镜
烛焰
8.远离
小于
9.(1)同一高度(2)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②光屏;蜡烛;
培优选做
3cm
正立
放大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凸透镜与凹透镜
名师讲堂
学习目标
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外形特点
记忆几个有关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相关概念(重点)
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难点)
知道用太阳光的测量凸透镜焦距方法.
【典例精讲】
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______;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2)实验二中纸上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
【解析】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平行的太阳光会聚成一个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实验二中纸上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答案】(1)焦点;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不能;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名师点拨】本题的关键在于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焦距的定义.
课时内容
自主预习
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关于透镜的基本概念:.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
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2)光心: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得光线传播方向
.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叫做焦点,用字母
表示.
(4)焦距:焦距到光心得距离,用字母
表示.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预习后思考
利用平常家里用的放大镜能把火柴点燃吗?
课时训练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凸透镜与凹透镜
关于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均为凸透镜
B.a为凸透镜,d为凹透镜
C.b、c均为凹透镜
D.b为凹透镜,c为凸透镜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3.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的是
(
)
知识点3
利用太阳光测焦距
4.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透镜光心到这个点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能力提升
选择题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相当于一个(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3.一块玻璃砖,中间有一球形气泡,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后将(
).
A.被发散
B.被会聚
C.还是平行光
D.无法判断
4.小军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在路边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盛满了水,天晴时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盛满水的瓶子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形状如图所示,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有( )
A.这些水构成一个凸透镜,它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不可能成为凸透镜
C.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于球面,但上表面却是平的,所以它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有可能构成透镜
二、填空题
6.下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对光有_____作用.
7.右上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据测可判断,甲图是
镜,乙图是
镜.
8.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实际大,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
镜
三、画图题
9.请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射出光线.
实验探究题
10.不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是不同的,即每个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
小宇和小铭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长短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探究一:他们先用两个凸面程度、材料都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测量得到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都是10cm,根据这个情况可得出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横截面积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二:他们用两个凸面程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分别由玻璃、水晶制成.现在他们想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小宇和小铭共需准备哪些主要器材?简单说出实验步骤和需测量哪些物理量.
根据所测量的物理量,得出相应的结论.
培优选做
为了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陈明同学准备了三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并且知道它们分别是由玻
璃、水晶、塑料制成的,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并完成如下工作:
在探究活动前,你有哪些猜想?
这次探究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
写出这次探究的主要步骤.
请设计出关于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5)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
第1课时
自主预习
1.
厚
薄
薄
厚
2.(1)球心(2)不变(3)F(4)f
3.会聚
发散
预习后思考
可以,用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把火柴头放在太阳光的会聚的焦点上
基础巩固
1.C
2.
B
3.
C
4.
B
能力提升
1.C
2.B
3.A
4.A
5.A.
6.凸
会聚
7.凸透
凹透
8.放大
9.
10.(1)无关.
(2)器材:纸、由玻璃、水晶制成凸面程度、横截面积都相同凸透镜各一个,刻度尺.
步骤:让凸透镜把阳光会聚在纸为一点,用刻度尺测量出这一点到凸透镜的距离f.
若得出的两个焦距f是相等的,则说明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凸面程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无关,若两个焦距不相等,则说明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凸面程度、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
培优选做
探究前提出的猜想: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
焦距与制作材料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
(2)太阳光(或其他平行光源)、刻度尺、纸屏.
(3)分别拿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一张纸屏,移动纸屏,使纸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制作材料无关;如果三种透镜的焦距不同,则透镜的焦距与透镜的制作材料有关.
(4)见表
(5)运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