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中图版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1中图版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22: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疏导引导活学巧用
一、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项目
含义或特点
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
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
大气长期有规律的运动
水文
水体的类型及其运动与变化特征
地貌
岩石圈物质运动营造出的地表形态特征
生物
适应环境的结果使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地区差异
土壤
在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交接地带,物质渗透和运动的结果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特别注意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要素
1.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下面是气候对这些要素的影响举例:
受气候影响的自然要素
气候及其要素的影响
水文
河流的径流量
年降水量的多少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生物
生物分布
气候是影响陆地生物尤其是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植物分布
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动物分布
气候差异是影响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形成
生物起主导作用;气候、地形也参与成土过程
地貌的演化
气候作为外力作用因素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
2.气候的形成因素
一切影响大气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气候的特征。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的形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原因有二:
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②由于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的气候带,也正是由于不同纬度间热量分配不均,又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影响和改变世界各地的气候。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促进高低纬间、海陆之间之间的热量水分交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就不一样
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气候
西风带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
地中海气候
副高和西风交替
受季风影响形成的气候
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冬夏变换)
(3)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下垫面因素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海陆差异的影响
海陆差异影响到大气的热量和水分状况,还导致季风环流和地方性局部环流的形成。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陆地
海洋
热力性质
比热容升降温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
小快大大大
慢小小
水分条件
蒸发总量空气湿度降水量季节分配
小小小不均匀
大大大较均匀
气候特征
大陆性
海洋性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地方性局部环流(如海陆风)
②洋流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③地形的影响
海拔不同——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低的地区。
坡向不同——阳坡、阴坡气温不同;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不同。
思维拓展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气候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太阳辐射(纬度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海陆分布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寒带(极地附近)亚寒带(极圈附近)温带(40°N—60°N)亚热带(30°N—40°N)热带(0°—30°N)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极地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西风控制: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西风:雨季)(夏副高: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副高或信风: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冬信风:干燥)(夏赤道低压:湿季)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赤道低压控制:多雨)
2.气候类型的判读
依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理进行判断。如下表所示:
步骤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据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5

寒带气候
据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
热带热
带雨林气候2
000毫米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毫米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毫米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毫米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500—600毫米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
000毫米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毫米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毫米
(4)人类活动
①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对气候的影响
途径
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
直接影响
释放废热
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
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
间接影响
改变大气成分
削弱太阳辐射
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
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比例,进而导致大气热力性质的改变和气候的变化
②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间接引起气候变化
耕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如破坏植被与人工造林导致气候的变化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这种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具有不可逆性。而气候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25亿年前至今,地球的气候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也正是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活学巧用
1.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岩石圈与大气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独立发展的
C.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纽带
D.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水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土壤等要素构成,生物并非仅指植物,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四大自然循环是联系各要素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纽带。
答案:C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
)
A.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
B.促进了土壤形成
C.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D.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因此生物改造环境的根本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3.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化会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减少
B.亚洲和非洲数十年来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C.全球变暖会使物种适于生存而大量增加
D.全球变暖会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繁荣
解析:近数十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使许多地区蒸发量增加,因而,亚洲和非洲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答案:B
4.读“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气候形成因子: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形成我国西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子是______________。
(3)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的气候因子是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形成气候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下垫面
(3)大气环流
(4)例一: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例二:人类生产与生活燃烧煤、石油等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5.决定地表气温分布基本格局的因素是(
)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解析: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是由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B
6.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共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影响
B.地形影响
C.季风环流影响
D.纬度位置影响
解析:副热带高压的大陆东岸受来自大洋的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量多。
答案:C
7.下图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冬雨夏干的气候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________气团控制,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图,将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要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所以分析气候类型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它的气温特点,气温受纬度因素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图中A、B、D为温带的气候类型;二是分析它的降水特点,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其降水状况,降水量还受距海洋远近的影响,图中D地距海洋远,故降水少;B地常年受西风影响,一年四季降水均匀,C地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因而气候具有冬雨夏干的特点,A地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答案:(1)温带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BC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大陆干燥少雨
(4)CBA
8.分析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7月
1月



8月
2月
(1)甲、乙两地的位置(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2)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D.甲具有明显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3)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海陆差异
D.洋流
解析:第(1)题,甲、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地7、8月份气温高,1、2月份气温低,说明在北半球。第(2)题,甲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乙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甲地具有大陆性特征,乙地具有海洋性特征。第(3)题,根据海陆水热特征的不同,划分出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气候。
答案:(1)A(2)D(3)C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此时是_______________月,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C处此时受_______________带控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3)此时E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此时A、D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从图示的大气环流形势中可看出,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而该地区受西风控制时为冬季(1月份)。第(2)题,此时,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第(3)题,此时E处受冬季风控制,寒冷干燥。第(4)题,D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答案:(1)1北纬30°—40°受西风带控制
(2)副热带高气压炎热干燥
(3)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4)温和多雨
10.读图,判断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A.①地中海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解析:根据各图所示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特点,判断各图所示的气候类型:①图高温期少雨,低温期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图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图终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图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11.读图中P地的五幅图,判断P地气候类型是下列中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气候资料图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分析P地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P地冬暖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推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C
图表导读
教材P64图3-1-2坡向对气候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精巧点拔
该图是为了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阅读该图应进行图表转换,便于掌握。
坡向
气候差异
形成原因
迎、背风坡
迎风坡
降水多
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
背风坡
降水少
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空气
阅读该图应观察得出地形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因和特点: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气流上升冷却,成云致雨,一般山腰部位降水稍多。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成为“雨影区”。
阅读该图应联想世界和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都是位于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类型都属地形雨。在我国东部山区降水多于平原。
习题详解
一、教材P63“思考”启迪
1.我们周围的物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石、土壤、农田、牧场、空气、降水、雷电、风、云、雨、雪、城镇、河流、天然林、人工林、食物、电、钢铁、机械、汽车、飞机等等。
2.这些物质中,天然的有岩石、土壤、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降水、雷电、风、云、雨、雪、河流、天然林;人工的有电、钢、机械、汽车、飞机等;天然物质经过人类改造的有农田、牧场、城镇、食物、人工林等。
3.在这些物质中,第一类(即天然的)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后两类,尤其是第三类(即天然物质经过人类改造的)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二、教材P66“案例”剖析
本案例以上海的“热岛”效应为例,介绍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成因和影响。总结如下:
项目
内容
热岛效应
概念
一个地区(通常是城市)由于工业集中、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稠密、建筑物密集以及植被稀少等诸多原因造成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该地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故称为“热岛”)
成因
城市建设
城市建筑物和铺砌的水泥地面使地表的热交换特性改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到夜晚大部分又传输给大气,使得气温升高
影响
人口工业交通
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交通发达,热量释放增多
建筑物
城市建筑物高耸入云。地表风速小,通风不良
废气
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排入大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及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使城市雷暴天气增多,降水过于集中,夏季高温日渐增多。还会使市区和郊区各季节的早与晚发生变化,城市的春夏季比郊区提早,秋冬季推迟
城市生产
连续的高温天气会使城市工商用电、居民用电等能耗剧增,造成电力紧张
居民生活
居民感到不适和烦躁,甚至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