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课堂10分钟小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课堂10分钟小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07:36:58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直击要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探究速度的变化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开拓思维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七个环节,请你完成下面科学探究过程的填空: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评估→

2.探究速度的变化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s内加速跑完了36m,接着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夯实基础
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  )
A.所用时间为2.4h
B.所用时间为2.6h
C.平均速度为48km/h
D.平均速度为50km/h
小明一次50m短路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51m/s
B.6.25m/s
C.5m/s
D.6.67m/s
3.“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都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D.在兔子睡觉的这段时间内,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大
小方用频闪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A、B间的实际距离为5.20cm,则在AB两位置之间,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
5.两同学跑步的路程之比4:3,时间之比是3:1,则平均速度之比是

6.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7.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
tBC=
s;vBC=
m/s.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9.下表是重庆北站开往成都东站的D5135次动车时刻表,根据表中信息求:该次动车从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公里)
1
重庆北
始发站
06:34
0
2
合川
06:59
07:03
66
3
潼南
07:26
07:30
115
4
大英东
08:04
08:07
194
5
成都东
08::54
终点站
313
课堂10分钟小练习
开拓思维
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2.时间;40.0;25.0;小.
3.16;6.25.
夯实基础
C
2.B
3.C
4.
变速;0.13.
5.4:9
6.刻度尺;停表.7.4;3.
8.(1);(2)40;1;0.5;(3)快;变速直线;
9.解: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的路程s=194km,时间t=1.5h,
则动车从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动车从重庆北站到大英东站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29.3km/h.第三节
快与慢
直击要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匀速直线运动
开拓思维
1.运动快慢的比较
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

(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2.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一物体速度为10m/s,意思是这个物体每秒运动的路程是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
h.
匀速直线运动
图中的甲、乙、丙三图是描述汽车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其中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表示汽车在做加速运动的图象是

夯实基础
1.甲、乙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分别为72km/h和20m/s,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是(  )
A.甲比乙快
B.乙比甲快
C.它们一样快
D.无法比较
2.一个物体平均在1分钟内走了66米,则该物体是(  )
A.步行的人
B.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
C.蚂蚁
D.普通列车
3.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5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时的速度是(  )
A.10m/s
B.5m/s
C.15m/s
D.2.5m/s
4.运动会上百米决赛正在进行,开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两人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5.单位换算:54km/h=
m/s;5m/s=
km/h.
6.甲物体运动速度为2m/s,其物理意义是:
,若乙物体运动速度是5m/s,则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之比为
,通过相等路程所需时间之比为

7.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20s内前进了300m的距离,它的速度为
m/s,相当于
km/h,以此速度30min内行驶的距离是
km.
“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9.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一铁路桥,耗时100s,已知这列火车长200m,求铁路桥长为多少米?
10.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昆明驶向某旅游景点,若昆明至该旅游景点约为3.2×105m,求该小车到达该景点所需时间.
课堂10分钟小练习
开拓思维
1.路程;时间.2.运动快慢;10m.3.在此路段行驶速度不能超过50km/h;2.
3.乙;丙
夯实基础
C
2.A
3.B
4.C
5.15;18
6.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m;2:5;5:2.
7.15;54;27.
8.3.50;17.5.
9.解:由得,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行驶的路程:
s=vt=20m/s×100s=2000m,
因为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行驶的路程s=L车+L桥,
所以铁路桥长L桥=s-L车=2000m-200m=1800m.
答:铁路桥长为1800m.
10.解:由汽车速度表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
昆明至该旅游景点距离s=3.2×105m=320km;
由得,汽车行驶时间:

答:小车到达该景点所需时间是4h.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直击要点
机械运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开拓思维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上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常见的星月移动、流萤飞舞等现象,都属于
运动.
2.参照物及其选择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
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如图所示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巡航钓鱼岛的歼击机加油的情景,此时歼击机相对于加油机应处
(填“静止”或“运动”)状态.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夯实基础
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断
2.在马航失联搜救中,我国某搜救小组为看清海面情况,飞机急速下降,一名搜救队员看到大海向他迎面扑来,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远处的白云 B.他乘坐的飞机 C.海面的巡逻舰  D.大海
3.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以列车上的桌子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的.
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6.如图所示,兰兰和妈妈在商场乘电梯下二楼,以商场一楼为参照物,兰兰是
的,以
为参照物,兰兰是静止的.
7.如图是几个同学在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儿放开手后,发现了什么,请你猜一猜:             ;你猜想的依是:         .
如果以1号同学为参照物,请你猜一猜,其它同学的情况(其它不变),你的猜想是:   
                       
  .
8.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9.如图甲是某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公共汽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照片拍摄如图乙,得到的结论又怎样?说明理由.
课堂10分钟小练习
开拓思维
1.位置
机械
2.运动
静止
静止
3.运动
静止
静止
运动
夯实基础
D
2.B
3.A
4.列车
运动
静止
5.船

6.运动
电梯
7.1、3号做了机械运动
以画面中小草为参照物,1、3号位置发生了变化
2、3、4、5全做了机械运动
8.“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青山,船和青山或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9.图甲有五种可能:
①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
②公共汽车不动,轿车向右倒车;
③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左行驶,公共汽车行驶速度比轿车速度大;
④公共汽车向左行驶,轿车向右倒车;
⑤轿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向右倒车,轿车比公共汽车的倒车速度大.
图乙:轿车不动,公共汽车向左行驶.章末小测(一)
直击要点
动与静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快与慢
速度的变化
开拓思维
动与静
一列火车向正北方向以12m/s的速度运动,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那么,这时正在吹
风,风速为
m/s.
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请完成下列各图的测量.
(1)如图所示是小明使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则A尺的分度值是
;A尺测量的长度为
cm,B尺测量的长度为
cm.
(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快与慢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min时速度相等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速度的变化
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夯实基础
1.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航空母舰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岸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2.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3.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4.关于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v的大小与s、t的选取无关
B.能够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
C.在任何情况下,v是不变的
D.必须指明在哪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才有意义
5.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      的,相对      是静止的.
6.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摄像师坐在摩托车上跟拍时,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摄像师处于      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马拉松赛全程为42.195km,某业余选手的成绩为3h30min,则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精确到个位).
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      cm,该同学在1000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km/h,合      m/s.
8.如图甲所示是一辆行驶在杭甬公路上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    .
若此时司机见到路边的里程指示牌如图乙所示,则按此速度前进,抵达绍兴市所需时间是  
  .
 
 
第7题图
第8题图
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s后听到了雷声,估算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10.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D301
1
北京
始发站
21:35
0分
0
D301
2
常州
06:29
06:31
8h54min
1298
D301
3
上海
07:39
终点站
10h4min
1463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
 
课堂10分钟小练习
开拓思维
1.南;12.
2.(1)1mm;2.31;2.3;(2)337.5.
3.D
4.B
夯实基础
1.B
2.C
3.A
4.D
5.
运动;橡皮筏.
6.静止;12.
7.
17.55;5.8.80;0.6;
9.解:由得:s=vt=340m/s×5s=1700m.
答:打雷的地方距她1700m.
10.解:(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
==145.3km/h.
(2)由得,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的时间:

答:(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45.3km/h;
(2)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做此列车需要12.2h.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直击要点
测量单位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开拓思维
1.测量单位
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目测),上面的横条(ab)的长度
下面竖条(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长度的测量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其中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时间的测量
钟、表都是测量
的仪器,如甲图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石英钟,若用该钟的分针转动来测量时间,则测量的分度值是
;如乙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误差
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选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错误”或“误差”).
夯实基础
1.单位换算:
(1)15min=
h;
(2)27mm=
μm;
(3)1h=
s;
(4)28nm=
m.
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
3.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42cm、10.21cm、10.43cm、10.44cm、10.43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4.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  )
A.小时、分钟、秒
B.年、光年、月
C.天、小时、米
D.小时、年、光年
5.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
A.纳米
B.微米
C.毫米
D.厘米
6.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1m,分度值1cm
D.量程0~15cm,分度值1mm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8.如图所示,某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请你指出这位同学测量方法有错误的两处:
(1)

(2)

(3)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小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吗?请你说出两点:


9.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
圈;
(2)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
毫米.
(3)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
毫米(精确到0.01毫米).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

课堂10分钟小练习
开拓思维
1.等于
2.1mm;2.50;
2.5cm;0.00cm.3.时间;1min;3;4.4
4.大;误差.
夯实基础
(1)0.25;(2)2.7×104;(3)3600;(4)2.8×10-8
;2.A;B
3.10.21cm;10.43cm.
4.A
5.B
6.A
7.C
8.(1)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
(3)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9.(1)16;(2)25.0;(3)1.60;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