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易错训练
易错点1
参照及其选择
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方法指导】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
易错点2
刻度尺的使用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方法指导】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mm.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易错点3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3.如图所示,光滑曲面AB和CD的长度相等,曲面的两端点A和B在同一水平面上,C和D也在另一同一水平面上,现有同一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从A和C出发,通过
曲面用时最短,理由是
.
4.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火车的长度是
m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注意事项:(1)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2),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方法指导】(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易错点4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运动了100m,这物体前5s的速度是
m/s,该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路程是
m.另一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6.一艘客轮往返于A、B两港之间,从A港到B港的速度为60km/h,从B港返回A港的速度为40km/h,则这艘客轮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方法指导】(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匀速直线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的平均快慢程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v=).
第二章易错训练
1.C
2.C
3.CD;小球运动的路程相等,小球在曲面AB的平均速度小于在曲面CD的平均速度.
4.100;600.
5.10;150;4.8.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