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整合提升
知识梳理
运动的世界
动与静
参照物
运动的描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认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刻度尺
正确使用
测量
时间:停表或手表
运
定义
动
的
快与慢: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速度
公式及单位
世
界
测量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原理: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用刻度尺测路程
测量方法
用停表测时间
过程:设计方案、收集数据、总结结论
实验再现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待测物理量:
,测量工具:
.
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时间,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
(1)实验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秒表、长木板、小车、挡板、垫板.
(2)实验步骤:
①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AC和由顶端至木条1/2
处的长度sAB,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字母A、B、C.
②用垫板把长木板支成斜面,以便小车能从木板顶部自由滚下。
③将挡板放在B处,测小车在AB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间tAB.
④把挡板移到木板底端C处.按上述方法,测出小球由木板顶端A向下运动到底端C处,在SAC这段路程中所需的时间tAB,记录下来.
⑤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BC),下半段路程上用的时间tBC,算出vB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结论:
.
思考: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重难点点拨
1.理解速度及其公式应注意的事项:
(1)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
(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
(2)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要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分类练习此类题目,多与生活联系.
2.解答有关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挑战中考
一.选择题
1.(郴州 中考)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路旁的树
2.(常州 中考)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3.(泉州 中考)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航空母舰
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岸
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4.(梅州 中考)小华同学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对岸吹去
D.从对岸吹来
5.(广西 中考)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6.(安徽 中考)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7.(上海 中考)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二.填空题
8.(昆明 中考)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 m.
9.(泸州 中考)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 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10.(铜仁市 中考)6月16日铜仁南站至贵阳的高速列车正式通车,高速列车的平均时速为300km/h,从铜仁南站到贵阳只需72分钟,则铜仁南站到贵阳的路程是 km.坐在行驶的高速列车中的乘客以他乘坐的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11.(广西 中考)设计时速为225km/h的“超级巴士”在迪拜投入运营,当它以180km/h的速度行驶时,20min通过的路程是 km;以 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12.(眉山 中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13.(海南 中考)2015年5月,屯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小明坐在琼中至屯昌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若该车用30min行驶完46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km/h.
三.实验探究题
14.(乌鲁木齐 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综合应用题
15.(杭州 中考)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16.(宜昌 中考)宜昌快速公交“BRT”预计于2015年6月建成试运营.该项目北起夷陵客运站,南至宜昌东站,全长约为24km.如图所示是宜昌首批“BRT”公交样车,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
(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60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5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17.(宁夏 中考)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期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第二章整合提升
实验再现
实验原理:;路程和时间;刻度尺和秒表;
实验结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不正确,理由是: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从后半段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时,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或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挑战中考
1.B.2.D.3.B.4.A.5.C.6.A.7.D.8.静止的;3000.
9.匀速;1.80;0.9.10.360;静止.11.60;超级巴士.12.64.00;0.02.
13.汽车;92.14.(1)时间;(2)大;大;(3)0.25;(4)7.15.8;0.7;变慢.
16.解:(1)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t===0.8h;
(3)由v=可知,车的路程:
s=s1+s2=v1t1+v2t2=60km/h×h+50km/h×h=1.5km,
平均速度:v===50km/h;
答:(1)“BRT”从起点夷陵客运站至终点宜昌东站需要0.8h.
(2)“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50km/h.
17.解:(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41﹣10:31=10min=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