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易错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易错训练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07: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易错训练
易错点1
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用小木棍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相接触的乒乓球会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若此实验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甲音叉旁的乒乓球
(选填“会”、“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这是由于

【方法指导】(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易错点2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
D.“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低
如图所示,小明对着饮料吸管吹气,吸管就能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声音的
越大;用剪刀把吸管剪短,声音的
会变高.
利用这个吸管,还可以吹出小鸟的叫声,这是模仿了小鸟的

(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方法指导】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鼓声的响度不同.男低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但是音调高;
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模仿赵本山的声音很像就是模仿的音色像,通过敲击瓷器,根据声音判断瓷器是否破损也是靠音色.
易错点3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先将话题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两个敲响的音叉甲和乙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  )
A.甲声波的频率较大
B.乙声波的频率较大
C.两次声波的频率一样大
D.甲声波传播速度较慢
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1
”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方法指导】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
易错点4
超声波与次声波
6.2015年4月27日,印尼发生了8.0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产生的声音具有很大的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
,例如:

【方法指导】抓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10-4Hz~20Hz.同时记住一些现象的声波特点: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次声波: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
第三章易错训练
1.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会;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C
3.响度;音调;音色.4.B.5.A.6.次;超;能量;信息;超声波碎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