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11: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回顾
1.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
来决定。
2.
物体
叫频率。5Hz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
处减弱,如加消声装置。
(2)在
中减弱,如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耳罩等。
自主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A级
1.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
,琴声通过
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观众根据声音的
不同可以听出还有什么乐器在演奏。
A级
2.
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
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
效应。
A级
3.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____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
A级
4.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
B级
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B级
6.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其中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B级
7.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
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B级
8.下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幅度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是图
,响度最小的是图
,声源在1s内振动次数相同的是图
和图

B级
9.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
示例: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

实例: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A级
10.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A级
11.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
C.蚊子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A级
12.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
B.汽笛的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速度快
A级
1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B级
14.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
D.声速
B级
15.
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B级
16.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B级
17.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B级
18.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B级
19.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
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
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
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B级
20.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C级
2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

综合探究
三、实验题(第22题
9分,第23题15分,共24分)
B级
22.
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
(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声音
有关.
C级
23.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⑴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⑵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知识回顾
1.
响度
音调
频率
2.
每秒振动的次数
物体在1s内振动5次
3.
声源
传播过程
自主练习
1.
振动
空气
音色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般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根据音色区分发声体
2.音色
双耳
点拨:根据音色区分发声体;一般情况下,声源从同一地点到两只耳朵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加之人的头部对声音有遮挡,从而使两只耳朵接收到同一声源是声音存在着时间差和响度差,这一现象叫做双耳效应。在欣赏交响乐时,就是利用双耳效应来辨别各种乐器在舞台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立体感的
3.
音调

点拨:一般男同学的声带较长,较宽,振动较慢,故音调低
4.
音色
空气
点拨:模仿是为了让听众辨别发声体,因此模仿的是声音的音色。
5.

点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声体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6.
下面
频率
点拨:齿轮数越多,使纸
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7.
振动
音色
点拨: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音色区分发声体
8.




点拨: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图丁是噪声;乙和丙的振幅相同,甲的振幅最小,因此甲的响度最小;而甲、乙频率相同,即1s内振动次数相同
9.
阻断噪声的传播
马路两旁植树(或防
止噪声的产生
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点拨: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防止噪声的产
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0.B
点拨:“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
弱),即响度
11.
B
点拨:老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12.
C
点拨:响度大,传很远
13.C
点拨:“高”在不同情况所指的内容不同,有时是指音调,有时是指响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理解。
14.
B
点拨:“雷鸣般”是指声音较强,响度大
15.A
点拨: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可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16.
C
点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响度不变;将它不断剪短,从而改变音调,故研究的是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17.
A
点拨:水花飞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18.
C
点拨:力度决定振幅,振幅决定响度,而与音调无关
19.
A
点拨: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
璃杯,响度相同。用力敲击时,是玻璃瓶和
葡萄酒共同振动发声的,由于葡萄酒的质量
不等,因此振动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
20.
D
点拨:由于纸片拨动木梳齿的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
21.
B
点拨:刚下过雪的表面有许多小气孔,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熊,所以,当声音进入这些小气孔后,会被多次反射,仅有少部分声波能通过小孔反射出来,大部分被雪吸收掉了,所以雪后的马路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综合探究
22.
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声音的集中程度
23.(1)响度
音调
音色
(2)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集中程度有关。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决定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