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索宇宙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探索宇宙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13: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探索宇宙
预习导学知识点梳理
1.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就目前发现而言,太阳是
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系有
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运行。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一颗
星,地球是
的一颗
星,月球是
的一颗
星。
3.太阳系家族中有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

知识点基础练(时间:40分钟
满分:100)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A级
1.宇宙中的一切天体是由
组成
的.离我们最近的行星是

A级
2.太阳系有八颗大行星绕太阳转动,其中最大的是
星,最奇特的是
星,最美丽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称为
行星.木星、土星称为
行星。
A级
3.已知光的速度是3×105km/s,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
k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
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是
km.
B级
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而渐
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托勒玫提出
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说.布
鲁诺为了宣扬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
死在鲜花广场.
B级
5.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诞生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
,其理论依据是
现象.
B级
6.我们知道,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有多普勒效应,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根据公式v=λf可知,当星体所发出光波的波长λ变大时,光波的频率f在
(选填“变高”或“变低”),星系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我们。
B级
7.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
(选填“托勒密”或“哥白尼”或“哈勃”)
利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此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B级
8.如图所示,用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
来类比宇宙,小金属粒可看成宇宙中的
,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金属都在
;此天文现象被
所证实.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A级
9.下列天体属于恒星的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水星
A级
10.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它属于太阳系中的(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A级
11.“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童谣中的“星星”多数属于(  )
A.流星
B.恒星
C.行星
D.人造卫星
A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
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
B级
13.下列各项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
A.月相变化
B.太阳东升西落
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B级
14.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
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
B级
15.若把宇宙中与太阳最近的行星称为“甲星”,与太阳最近的恒星称为“乙星”,则下列对于两星体的推论何者最不合理的是(  )
A.甲星位于银河系内
B.乙星位于银河系内
C.甲星像太阳般自行发光、发热
D.乙星像太阳般自行发光、发热
B级
16.以下关于宇宙、分子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组成的
C.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B级
17.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地表有山脉、湖泊、河流,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1.3×1012m,假如小雨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
A.地球上106个小时前的景象
B.地球上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
C.地球上现在的景象
D.地球上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
B级
18.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施密特等三人,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在加速膨胀说明( )
A.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
B.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变
C.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保持不变
D.宇宙中各星系受到平衡力作用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B级
19.科学家早已预言,太阳在50亿年后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届时吞噬掉离太阳最近的二颗行星,地球地面的温度将升高到今天的两三倍,最后变成白矮星.而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最终会归结于中子星或黑洞.中子星的密度是如此之大,平均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科学家表示,太阳膨胀会使地球的生物生存区域重新分布.大约20亿年后,太阳就会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生存。
(1)在太阳演化为红巨星的膨胀过程中,
地球会变得不适合生物生存,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2)大恒星归结为中子星后,原来的原子结构不复存在.你觉得原来的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到哪里去了呢?你的猜想是

(3)铀-235的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时能放出大量的能量.铀核的密度也是非常巨大的,大约是
kg/m3,你得出的依据是

C级
20.如图所示,在吹一个表面画有许多斑点的气球时会发现,随着气球的鼓起,斑点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化.从任何一点出发,其他的点都可以以它为中心向四周散开,并且距离越远散开的速度越快.如果我们把这个气球比作宇宙,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多谱勒效应,当星系靠近观察者时,见到的星光光谱线向频率高的蓝光方向移动,反之则向红光方向移动.把气球上的斑点看作一个个星系,并选定一个作为太阳系.当我们把气球逐渐吹起时,以太阳系为观测中心,我们观测到的星系大多在向
光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它们都在
(靠近/远离)太阳系,并且距离太阳系越远的星系移动的速度越
(快/慢).
(2)实验说明大多数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
,由此推测宇宙正处于
之中.
(3)这种研究宇宙的方法是
A.对比法
B.类比法
C.模型法
D.控制变量法.
中考模拟练
(2014 贵阳)21.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
与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
探索宇宙
答案与解析
预习导学知识点梳理
1.
银河系


2.

太阳系

地球

3.
地球
火星
海王星
知识点基础练
1.
物质
金星
2.


地球
远日

解析:太阳有八颗大的行星;木星最大;土星周围有土星环,被称为最奇特的行星;地球上有着大量的水,被称为最美丽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最远,被称为远日行星;木星和土星由于质量体积大,被称为巨行星;
3.
9.4608×1012km
6.62×1017km.
解析:由题意知光速为c=3×108m/s;
则光一年时间内行走的距离
s=ct=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银河系的范围为:s'=ct'=3×108m/s×70000×24×3600s=6.62×1020m=6.62×1017km;
4.
地心
日心
5.
大爆炸
谱线的“红移”
解析:关于宇宙的起源,人类现在认同“大爆炸”理论,哈勃最先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种现象称之为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从而证实了大爆炸理论.
6.
变低
远离
解析:根据v=λf可知,当星体所发出光波的波长λ变大时,光波的频率f变低;而由题意知当汽车迎向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声音频率变大;而当汽车远离我们时,频率减小;而光和声音一样也具有这种效应.故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
7.
哈勃
红移
8.
天体
相互远离
谱线的红移现象.
解析:红移说明宇宙的星体之间在互相远离,据此逆向推断,宇宙中的物质在若干年前应该是聚合在一起的,是一次特殊事件使得原始的物质团向外扩散(即大爆炸).
9.
C
10.
B
11.
B
12.
B
13.C
解析:A、月相的变化是因为月球在绕地球转动,故只能证明月球的公转,无法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错误;
B、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如果地球是个半球体也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故B错误;
C、宇航员在太空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都是圆形,就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正确;
D、地球仪是人造的一个模型,其经线相同也无法证明地球就是和地球仪一样的球体,故D错误;
14.
C
解析:彗星只是由冰粒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不属于行星更不是地球的卫星,故A、B错误;由题意可知,该彗星中应含有水份,水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故C正确;不同的彗星周期不同,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而鹿林彗星的周期不是76年,故D错误;
15.
C
解析:银河系里有几千亿颗恒星,太阳为其中一颗普通恒星;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行星不能够自行发光发热,故选C
16.
A
解析:A、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此说法正确
B、分子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是有空隙,故C说法不正确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说法不正确
B
解析:土星到地球的距离
s=1.3×1012m,光速v=3×108m/s;
由得,光从地球到土星的时间:
18.
A
解析:A、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需要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故A正确;
B、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不断变大,故C错误;
D、由于宇宙中各星系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宇宙受力不平衡,所以宇宙正在加速膨胀,故D错误;
19.(1)地球表面的温度降升高到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程度;
(2)核外电子被压缩到与质子结合,电荷中和;
(3)1×1017;原子核的密度与中子星的密度相当.
解析:(1)在太阳演化为红巨星的膨胀过程中,地球会变得不适合生物生存,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的温度降升高到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程度.
(2)大恒星归结为中子星后,原来的原子结构不复存在,原来的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相互,发生了电荷中和现象.
(3)铀核就是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与原子核的密度差不多,根据题意中子星的密度是:
20.(1)红
远离

(2)变大
膨胀
C
解析:(1)把气球上的斑点看作一个个星系,并选定一个作为太阳系.当我们把气球逐渐吹起时,气球上的斑点远离太阳系.以太阳系为观测中心,星光光谱线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发光星体接近观测者时,星光光谱线向频率高的蓝光方向移动;当离开观测者时,星光光谱线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科学家发现,我们所观测到的星系的星光光谱线大多向频率低的红光方向移动.即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扩大.
(2)根据现在绝大多数星系两两之间的距离都在增加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宇宙正在膨胀之中.因此,科学家推测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
(3)由于宇宙天体这些物理现象离我们很远,因此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要建立模型,
中考模拟练
21.原子
电子
解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