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变阻器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课前课堂课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6.4变阻器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课前课堂课后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23 22:07:38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四、变阻器
灯光的亮暗
声音的强弱
风扇的快慢
灯光的亮暗
声音的强弱
风扇的快慢
是怎么控制的呢?
可调温电熨斗
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
如何改变导体的电阻?
改变导体电阻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
改变导体的长度。
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铅笔芯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电阻线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电阻线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电阻线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变阻原理:
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
变电路中的电流.
观察滑动变阻器
滑片P
接线柱D
接线柱B
接线柱C
接线柱A
金属杆
瓷筒
支架
电阻线圈
滑动变阻器的表示
这两个图哪个是结构示意图,哪个是元件符号?
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P
P
P
P
(1)
(6)
(5)
(4)
(3)
(2)
C
D
A
B
P
1
进电流
出电流
探索:有效
C
D
A
B
P
1
出电流
进电流
C
D
A
B
P
2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P
2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P
3
出电流
进电流
C
D
A
B
3
P
出电流
进电流
C
D
A
B
P
4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4
P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P
5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P
5
不能改变电阻的大小
进电流
出电流
C
D
A
B
P
6
没有电阻连入电路
进电流
出电流
连接方法:选择电阻线的一端和金属杆的一端,即“一上一下”接线柱
P
P
P
P
(1)
(4)
(3)
(2)
P
P
P
P
(1)
(4)
(3)
(2)
200Ω
1.5A
使用前要了解铭牌:
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是2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设计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的电路图
设计用变阻器控制灯泡亮度的电路图

试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好呢?

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保护电路
南孚电池
南孚电池
讨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灯泡亮度(1)滑片向左移动;(2)滑片向右移动
1、读数方法




连线方法
结构示意图
电路符号
正确使用
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变阻器。
1.如下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P
P
2.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A
P
3、如图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将这变阻器与一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通电后,向左移动滑片P,灯泡逐渐变暗,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两接线柱为:
A.A、D接线柱  B.B、D接线柱
C.C、D接线柱  D.A、B接线柱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变阻器》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州区初级中学 王永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简图,元件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思考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示教板、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

  【教材教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3分钟)

  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材料、长度、横截面、温度。

  师:其中,长度如何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

  生:其他因素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新课引入(5分钟)

  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三、变阻器原理的学习(10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铅笔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方案目的(改变长度):如图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在导线间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灯泡亮度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四、学习正确使用变阻器(20分钟)

  (1)变阻器结构的学习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提问: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

  (板书)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另外。还借用课件直观、生动地显现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过程。

  提出问题 (投影)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上台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导实验学生每次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交流评价 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板书)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板书)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使用滑动变阻器,
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
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大,
右连右移电阻小。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板书)①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五、变阻器的实际运用──油量表(5分钟)

  (设计本题目旨在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小结、拓展与作业设计(2分钟)

  拓展解释铭牌物理意义

  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使用:(口诀)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教学反思】

  一个仪器,讲清它的构造、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并不十分困难。怎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由感性的肤浅认识──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练得使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受到启发。我认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让学生感觉知识离自己并不远,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设计会更加合理。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进,印象会更深,应用起来会更亲切、更熟练。

  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新的课程观更强调课程是一种活动,因为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活动来实现。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积极寻找学生的思想火花,遵循“不干涉”原则。比如在讲授变阻器的原理时,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与电阻有关的几个要素为后面的教学设伏,并通过用铅笔芯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得出应该改变导线的长度。接着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铅笔芯换成变阻器演示实验,运用“类比”的方法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揭示变阻器的原理,事实证明运用此法效果十分的好。在教授变阻器的使用时,教师又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进而总结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切忌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口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识记掌握。从课后的调查与作业效果来看,此处的教学十分成功。

  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否把概念、规律讲清讲透讲活,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总结出规律揭示其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课。课题:16.4
变阻器
               主备教师:张景荣 梁彩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2、过程和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学习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学习难点: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二、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
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课堂导学:
1
1、情境导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小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改变电源电压。你有什么办法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逐渐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2、出示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演示课本上的6.4—1,引入到滑动变阻器。
2、学生观察实际滑动变阻器,认识它的结构。
3、实验探究:分别将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和并联,看哪种接法能改变灯泡的亮度。
实验的结论是:
联时能改变灯的亮度。
实验探究以下的问题:
(1)分别将这几种接法接入电路,探究出可行的正确接法,填写好下表:
接法
调节滑片时灯泡的亮度是否改变
电路中的电阻是否改变
接法是否有效
M接C,N接D
M接C,N接A
M接C,N接B
M接A,N接C
M接A,N接D
M接A,N接B
(2)通过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a.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的接入电路。
b.滑动变阻器两个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定值电阻。
c.滑动变阻器两个
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
d.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e.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f.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5、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展示反馈:
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课堂练习:
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
(1)当A接M,D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2)当A接M,C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3)当A接M,B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4)当B接M,D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2.《导学案》P78,9题。
3、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6-24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4.
如图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A.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甲和乙
学习小结:
1.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符号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必须“一上一下”,且滑片远离一下电阻变大。
4.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的“200Ω
2A”的物理意义分别是:该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中最大阻值是200Ω(该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是0——2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5.注意事项:
课后练习
1、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滑动变阻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右上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柱

3.
由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使用,如图,如果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滑片P1、P2的位置是(

A.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B.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C.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D.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变阻器
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
变阻器改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的使用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变阻器铭牌上数字的意义
使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6.4
变阻器练习
课前导学: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是
,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必须
接入电路,才能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课堂练习:
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M、N是两个接线柱,准备连接滑动变阻器,
(1)当A接M,D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2)当A接M,C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3)当A接M,B接N时,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将

(4)当B接M,D接N时,滑片向左移,电流表示数将

2.《导学案》P78,9题。
3、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图6-24中的哪一种连接方法可使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增大?(

4.
如图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A.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甲和乙
课后练习
1、按要求连接电路:能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灯会变亮,在图中画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如果一个同学在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怎么样移动滑片P,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如右上图中所示,要想把滑动变阻器连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路中,并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灯变亮,应该接哪二个接线柱

3.
由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阻值不够大,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使用,如图,如果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滑片P1、P2的位置是(

A.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B.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C.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D.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