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9-24 08: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2.记忆地球上的二分二至图及地球上的五带
3.能利用地球公转的意义解释四季的产生等自然现象。
二、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是________造成的。
2.哥白尼认为_______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______”,冲击了当时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
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与地轴总保持________度夹角,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_附近。
4.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5.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三、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思考:
地理上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的高度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各有什么不同?
地球上分为哪五带?五带以什么为分界线?
练一练
1.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

A.季节变化
B.昼夜交替现象
C.地表高低不平
D.海陆变化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3.下列一些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昼夜交替现象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
5.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周期为一个月
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的界线是(

A.南回归线和北极圈
B.北极圈和南极圈
C.北回归线和南极圈
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7.地球上连续的白昼和黑夜现象只出现在(

A.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纬66.5°的纬线圈上
C.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
D.高纬度地区
8.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寒带,南侧是温带,该点地理坐标是(

A.南纬66.5°,西经20°
B.北纬66.5°,西经20°
C.南纬23.5°,东经160°
D.北纬23.5°,东经160°
9.12月22日这一天(

A.北半球是夏季
B.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C.南半球是冬季
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当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B.此时我们学校正处于冬季
C.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值
D.此时赤道上才会昼夜平分
组内交流
我本节课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获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理解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地球的自转
2.太阳
日心说
3.公转的轨道面
66.5
北极星
4.多



四季
5.寒带
6.极圈
北极圈
66.5°N
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1.地球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有自转还有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来回移动,便产生了四季变化。
2.夏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南半球则相反。
3.地球表面根据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为下列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和23.5°S是热带的分界线;23.5°N和66.5°N是北温带的分界线;23.5°S和66.5°S是南温带的分界线;66.5°N是北寒带的分界线;66.5°S是南寒带的分界线。
练一练
1.A
2.C
3.D
4.C
5.B
6.D
7.C
8.B
9.D
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