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
(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荇(xìng)
追溯(sù)
斑斓(lán)
B.妖娆(ráo)
风骚(sāo)
手不释卷(juàn)
C.荡漾(yàng)
河畔(pàn)
草莽(mǎng)
D.伫立(zhù)
沁园春(qìn)
成吉思汗(hàn)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1)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掇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3)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撼,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
(1)________改为________
(2)________改为________
(3)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比喻)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C.残阳如血。(比喻)
D.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比喻)
5.默写填空。(5分)
(1)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喜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看着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句子)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地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地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的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2
分)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__________,以表达惜别之意。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__________,以表达她的思乡之情。
8.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0分)
(1)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4分)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改变原意)
(2)学生会开展“对对联 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图中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2分)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3)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仔细阅读统计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4分)
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与支持率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30分)
(一)(8分)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9.“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词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引起下文,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11.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表达效果。(2分)
12.本词主要表达了怎样的壮志豪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分)
读点诗词养点气
张华兴
①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②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③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④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⑤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⑥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2016年05月26日《人民日报》05版,有改动)
13.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3分)
14.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②③④⑤段顺序能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故
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地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建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有删改)
16.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7.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3分)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8.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19.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建水库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三、写作
(40分)
20.美是生活。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世间繁华万千,只要用心,你便可以发现:其实美随处可见。
请以“美”为话题,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
D 点拨:“汗”应读“hán”。
2.(1)腊 蜡
(2)掇 缀
(3)撼 憾
3.
D 点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
D 点拨:反复。
5.(1)而今迈步从头越
(2)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3)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示例: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点拨: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观察画线句子的句式,画线句子是“动词+你的+名词”的句式,还要注意画线句子是强调思考对人的益处,所以作答时要注意内容上要突出阅读对人的视野、性情等方面的益处。
7.柳枝(柳条) 月亮(鸿雁)
8.(1)①示例:各位家长,您好!
②一会儿 20分钟
③请您妥善安排接孩子的时间
(2)B
(3)示例:①明显提高 ②均最受学生喜爱
二、(一)9.《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学才华
10.D
11.“略”“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绝对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12.表达了以词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二)13.①读诗词养点浩气;②读诗词养点骨气;③读诗词养点地气;④读诗词养点清气。
点拨: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的能力。本文第①段提出了读诗词可以养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这一中心论点。第②~⑤段段首中心句即为分论点。
14.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
点拨: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阅读第②段,段中出现了文天祥、李白、谭嗣同等一系列的名人的事迹,结尾处引用丘葵的话“浩气养成天地小”来进一步论证分论点即首句“读诗词养点浩气”,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读点诗词养点气”。
15.不能。每段内容与第①段的内容相呼应,浩气、骨气、地气、清气符合人的思想境界的发展规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由个人到社会,所以不能换。
(三)16.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7.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18.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19.这样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穷,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依恋的故乡,即将被淹没,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三、20.思路点拨:“美”这个概念比较宽泛抽象,在写作时需要结合具体人、事、物或景,可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选择最真实的、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让你最动情的材料来写作。要写出怎样美、为什么美,要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