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09-23 10: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 说教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关注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
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及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
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
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了解周围人的信息需求。
(二)确定调查对象
1、组织学生分组:
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2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三)收集信息
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2位以上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四)展示交流 总结延伸
1、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
(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
(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3、小结:
(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理、可传递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