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化学主题5正确使用化学品课题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教案学案课件素材习题)(打包13套)鲁科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高中化学主题5正确使用化学品课题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教案学案课件素材习题)(打包13套)鲁科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9-24 10:08:45

文档简介

主题5 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1.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最好使用(  )
A.冷水       B.40~50 ℃的水
C.70 ℃以上的水 D.以上都可以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低温又不起作用,因而使用加酶洗衣粉宜用50 ℃左右的温水。
答案:B
2.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易挥发的液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弱酸性和强氧化性
B.它的杀菌过程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菌体蛋白失去活性
C.可用于环境、病毒污染物消毒,也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商品过氧乙酸一般是16%~20%的溶液,可直接使用
解析:过氧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故A错误;过氧乙酸可杀菌消毒,但不能像Al(OH)3、Fe(OH)3一样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故C错误;商品过氧乙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黏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须稀释至一定浓度方可使用,故D错误。
答案:B
3.人体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常常发痒或起肿块,为止痒消肿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
A.擦肥皂水 B.擦稀硫酸
C.擦食醋 D.擦稀氨水
解析:蚊虫口中有一种有机酸——蚁酸,能够引起肌肉酸痒,而肥皂水呈碱性,故可用擦肥皂水法止痒消肿;而且肥皂水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稀氨水虽然也呈碱性,可以止痒消肿,但家庭不常备。
答案:A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使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能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必须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大量使用高浓度的“84”消毒液会污染环境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这是“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84”消毒液原液的腐蚀性较强,故通常加水稀释后使用。浓度过高不但会腐蚀衣物及皮肤,而且容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答案:A
1.目前,很多家庭在使用“果蔬消毒机”,其原理一般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气源,通过变频放电产生臭氧,从而对蔬菜、水果等进行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就是新鲜的氧气
B.“果蔬消毒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氮的氧化物从而造成污染
C.“果蔬消毒机”产生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D.臭氧可以杀菌,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有害
解析: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A错误。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通过变频放电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B正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臭氧可以杀菌,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D正确。
答案:A
2.下列有关肥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肥皂与纯碱的去污原理相同
B.肥皂可以加速油污在水中的分散
C.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
D.肥皂主要成分的分子中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
解析:肥皂去污原理为:亲油基与油脂污垢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相互吸引,亲水基与H2O分子相互吸引,这样,油污被高级脂肪酸钠包围,逐渐分散到水中。而纯碱去油污是利用其碱性使油脂水解。
答案:A
3.有关肥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而制得
②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③使肥皂从油脂水解后的混合物中分离的过程叫做盐析
④肥皂制成后能溶于水形成胶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产物中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将高级脂肪酸钠从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为盐析。肥皂溶于水形成胶体。
答案:D
4.下列反应不生成脂肪酸盐的是(  )
A.牛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B.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共热
C.软脂酸和纯碱共热
D.硝化甘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答案:D
5.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做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
②医疗中消毒用的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 ③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④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能使蛋白质水解的碱性蛋白质,为了不降低它的活性,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⑤干冰是水冷凝成固体的产物
A.①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③错;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温度太高,酶就失去活性,反而效果会不好,所以④错;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所以⑤错。
答案:C
6.下列物质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①臭氧 ②苯酚 ③酒精 ④硫黄 ⑤福尔马林
⑥双氧水 ⑦次氯酸 ⑧漂白粉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⑦⑧ D.全部
解析:所给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都能用于杀菌消毒。
答案:D
7.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 为同分异构体
B.过氧乙酸与苯酚混合使用杀菌能力更强
C.过氧乙酸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有杀菌作用
D.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并不是浓度越大越好
解析: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羟基乙酸的分子式也为C2H4O3,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是利用了它的强氧化性,过氧乙酸在遇到有机物或金属杂质时易分解,由于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使用时浓度一般比较小。
答案:B
8.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酒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但饮用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Cl2与SO2及水反应会生成没有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故A项错误;食盐中加的碘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故B项错误;苯酚不能直接涂抹于皮肤上,故C项错误。
答案:D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酒精消毒的原理是(  )
A.溶解作用        B.还原作用
C.盐析作用 D.变性作用
【解析】 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 D
2.(2014·枣庄高二期末)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由亲油基和亲水基构成的一类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致使表面活性剂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下列不是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性质的是(  )
A.具有润湿和渗透作用 B.具有发泡作用
C.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油基和亲水基,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保持润湿。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当搅拌其水溶液时,能使空气进入溶液形成气泡。表面活性剂结构的特殊性致使它能对油和水的混合物产生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一般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答案】 C
3.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最好使用(  )
A.冷水 B.40 °C~50 °C的水
C.70 °C以上的水 D.以上都可以
【解析】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低温又不起作用,因而使用加酶洗衣粉宜用50 °C左右的温水。
【答案】 B
4.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消毒药,关于它的消毒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细菌 B.氧化细菌,使蛋白质变性
C.使细菌缺氧而死 D.使细菌缺水而死
【解析】 碘酒可以氧化细菌,使其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杀死细菌。
【答案】 B
5.目前,很多家庭在使用“果蔬消毒机”,其原理一般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气源,通过变频放电产生臭氧,从而对蔬菜、水果等进行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就是新鲜的氧气
B.“果蔬消毒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氮的氧化物从而造成污染
C.“果蔬消毒机”产生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D.臭氧可以杀菌,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有害
【解析】 臭氧(O3)与氧气(O2)分子不同,A项错误;变频放电可发生反应N2+O22NO,B项正确。
【答案】 A
6.下列对杀虫剂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杀虫剂逐渐向着低毒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B.气雾杀虫剂不应靠近火源,防止爆炸
C.超高效杀毒剂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它的毒性很强
D.有机磷等杀虫剂虽然杀虫效果好,但有一定的残毒,所以使用时要慎重
【解析】 超高效杀毒剂以聚酯类化合物为主,毒性低,杀虫效果好,超高效杀毒剂之所以高效并不是因为它的毒性很强,选C。
【答案】 C
7.氯气、臭氧(O3)、漂粉精、活性炭是常用的水处理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B.臭氧与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C.常温下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D.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长时间会失效
【解析】 臭氧有强氧化性,可杀死水中病菌,起消毒作用;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异味及色素,起净化作用。
【答案】 A
8.下列关于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漂白粉、漂粉精可用于饮用水及餐具等的消毒
B.福尔马林可用于食品的消毒,如浸泡海鲜,使其不易变质
C.酒精可用于外科消毒
D.过氧乙酸必须稀释到一定浓度才可以使用,以免发生危险及对人体造成伤害
【解析】 A、D两项均正确。由于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故不可用于食品的消毒与防腐。药用酒精(75%)可用于外科杀菌消毒。
【答案】 B
[能力提升]
9.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有①“84”消毒液、②甲酚皂溶液、③过氧乙酸消毒液、④消毒酒精、⑤福尔马林、⑥漂白粉、⑦臭氧消毒机、⑧碘酊、⑨药皂、⑩双氧水,请将它们的编号填在相应的所属类别内。
(1)含氯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醇类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碘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醛类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酚类消毒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常用消毒剂类别:(1)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漂白粉等;(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双氧水、过氧乙酸消毒液;(3)醇类消毒剂:消毒酒精等;(4)含碘消毒剂:碘酊等;(5)醛类消毒剂:福尔马林等;(6)酚类消毒剂:药皂、甲酚皂溶液;
【答案】 (1)①⑥ (2)③⑩ (3)④ (4)⑧ (5)⑤ (6)②⑨
10.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如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做配料,虽能在洗衣时起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硬水软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肥皂(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洗衣,水的硬度不能太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肥皂的去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肥皂洗涤毛丝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含磷洗衣粉等生活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水的硬度太大时,水中的Ca2+、Mg2+与硬脂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沉淀,造成肥皂的浪费。同时生成沉淀附在衣服上,使衣服不易洗干净。(3)高级脂肪酸钠能去污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它的十七碳的烷烃基具有较强的亲油性,而—COONa又具有亲水性,当进行揉搓或振动时,在大量水中,高级脂肪酸钠就会把织物中的油污拔掉,从而达到去污效果。但肥皂属于碱性物,而毛丝物是蛋白质类,并且蛋白质在碱性条件能水解成氨基酸,从而使毛丝物破损,故不能用肥皂来洗涤毛丝物。(4)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答案】 (1)降低水中Ca2+、Mg2+的浓度
(2)硬脂酸钠与Ca2+、Mg2+反应,可生成不溶于水的硬脂酸钙、硬脂酸镁,使用肥皂洗衣服时,若水的硬度较大,会造成肥皂的浪费
(3)肥皂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基,沾有油污的衣物浸入到高级脂肪酸钠水溶液中,亲油基与油污相互吸引,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吸引。这样,油污被高级脂肪酸钠分子包围起来,逐渐分散成微小的油珠,经过摩擦、振动进入水中 不能 肥皂水呈碱性,能促使毛丝物中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肽键被破坏,衣物受损
(4)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藻等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时,消耗大量氧气,会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而死亡,水会变质发臭
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1.知道常见洗涤剂的去污原理。(重点)
2.认识常见消毒剂的成分、性质和消毒原理。(重难点)
3.了解环境卫生清洁用品的安全使用问题。(重点)
了解洗涤剂
1.分类
洗涤剂
2.肥皂为什么能去污
(1)主要成分及性质
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钠,是由脂肪和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制成的。其水溶液显碱性。
(2)皂化反应
硬脂酸甘油酯的皂化反应为:
(3)去污原理
高级脂肪酸钠分子存在亲油基和亲水基。沾有油脂污垢的衣物浸入到高级脂肪酸钠水溶液中,亲油基与油脂污垢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相互吸引,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吸引。这样,油污被高级脂肪酸钠分子包围起来,逐渐分散成微小的油珠,经过摩擦、振动进入水中。
3.功能各异的表面活性剂
(1)概念:指分子由亲油基和亲水基构成的物质。
(2)类型: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表面活性微粒所带电荷的不同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3)重要作用
①润湿和渗透作用
②发泡作用
③乳化作用
4.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洗涤剂
(1)使用加酶洗涤剂不能用热水,宜采用50_℃左右的温水。
(2)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无磷洗涤剂主要用硅酸钠(Na2SiO3)等替代三聚磷酸钠。
1.在水质硬度较大的地区,适宜用肥皂洗衣服,还是用合成洗涤剂?
【提示】 硬水中含较多Ca2+、Mg2+,会与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浪费肥皂,不易洗净,且会使织物硬结。故用合成洗涤剂洗衣服好。
合理使用消毒剂
1.认识各种各样的消毒剂
(1)分类
消毒剂
(2)几种常见的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菌体蛋白而杀菌。NaClO溶液是在NaOH溶液中通入氯气制得的。使用时,NaClO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上述过程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l2===NaCl+NaClO+H2O、NaClO+CO2+H2O===NaHCO3+HClO。
②臭氧:臭氧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低浓度时无色,高浓度时为蓝色;有强氧化性,易转化为氧气。有强氧化性是臭氧能杀菌消毒的根本原因。具有优异的杀菌、消毒、净化空气和净化水质功能。
③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及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弱酸性和强氧化性,见光、受热、与还原剂接触都有爆炸的危险。使用时必须稀释。过氧乙酸的消毒杀菌主要是利用了强氧化性这一性质。
2.消毒剂的合理使用
使用消毒剂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2)明确消毒剂的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漂白性等。
(3)弄清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4)正确保存消毒剂。
2.对衣物和书籍进行消毒最好选用哪种消毒剂?为什么?
【提示】 O3。因为O3能有效杀菌,无残留且不会使衣服褪色,不损害书籍。
杀虫剂及其安全使用
1.广泛使用的杀虫剂主要有菊酯类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还有氨基甲酸酯和昆虫信息素类化合物等。
2.使用杀虫剂时要避免误食,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肥皂的制取方法和去污原理
【问题导思】 
①肥皂是怎样制取出来的?
②肥皂是怎样除去衣物上的油污的?
【提示】 ①油脂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向此混合物中加入大量食盐固体,则上层有高级脂肪酸钠固体析出,可用于制造肥皂。
②肥皂的去污原理是亲油基与油脂污垢中的有机物分子相互吸引,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吸引,使大块油污分散成油珠,经过摩擦、振荡进入水中。
1.肥皂的制取
2.去污原理
肥皂中起去污作用的是高级脂肪酸钠(R—COONa)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常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可用图形“—”来表示,左端为链烃基,右端为极性基。该物质分子在其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应是图中的(  )
【解析】 链烃基是亲油基,在液面之外,极性基是亲水基,在液面之下与水相溶。
【答案】 C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结构的右端为极性基,易溶于水,左端为链烃基,又叫疏水基,不易溶于水该物质分子在水溶液表面分布图遵循相似相溶原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的混合液
B.加入食盐可以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盐析
C.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高级脂肪酸钠
D.甘油和食盐的混合溶液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析】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D项错误。
【答案】 D
几种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及使用
【问题导思】 
①常见的氯系消毒剂有哪些?其消毒原理有什么相同之处?
②过氧乙酸具有怎样的结构?其消毒原理与其结构有什么关系?
③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 ①常见的氯系消毒剂有液氯、漂白粉、“84”消毒液等。其消毒原理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进行杀菌消毒。
②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过氧乙酸的分子中含有特殊的过氧基“—O—O—”而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杀菌过程是通过其氧化作用使菌体蛋白失去活性而死亡。
③纯的过氧乙酸极不稳定,即使在低温下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使用时需进行稀释并做好防护。
1.氯系消毒剂
(1)液氯(Cl2)
具有强氧化性,有毒,液氯是自来水厂用于消毒的常用消毒剂。
Cl2+H2OHClO+HCl
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2)漂白粉
①漂白粉的成分: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Ca(ClO)2
②漂白粉杀菌原理:与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ClO
Ca(ClO)2+CO2+H2O===2HClO+CaCO3
③制备:将Cl2通入消石灰中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与液氯相比,漂白粉在运输和储存上更为方便。
(3)“84”消毒液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菌体蛋白使其失去活性而导致细菌死亡。
化学反应方程式:
NaClO+CO2+H2O===HClO+NaHCO3
2.过氧乙酸
(1)过氧乙酸结构简式为,制法为:+H2O2+H2O
(2)杀菌、消毒原理:过氧乙酸的杀菌过程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菌体蛋白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3)性质:过氧乙酸的分子中含有特殊的过氧基“—O—O—”而表现出强氧化性,纯的过氧乙酸极不稳定,即使在低温下也有可能发生爆炸。过氧乙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黏膜等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必须稀释至一定浓度后使用,并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防护。
以上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均是利用强氧化性,使菌体蛋白质被氧化而变性导致死亡。
 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使用和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消毒液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
B.盛装液体的容器盖上可留一两个透气小孔
C.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稀释,消毒液不是越浓越好
D.与“84”消毒液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解析】 过氧乙酸见光和受热易分解,故应放阴凉避光处,A正确;因其分解产生O2,故盖上最好留小孔,以防容器内压强变大发生危险,B正确;使用时要注意稀释到一定浓度,C正确;过氧乙酸是酸性消毒剂,而“84”消毒液是碱性消毒剂,不能混用,D错误。
【答案】 D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使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已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必须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大量使用高浓度的“84”消毒液会污染环境
【解析】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这是“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84”消毒液原液的腐蚀性较强,故通常加水稀释后使用。浓度过高不但会腐蚀衣物及皮肤,而且容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答案】 A
1.市场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
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
②使用时加水稀释
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
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
A.Cl2        B.SO2
C.NaClO D.KMnO4
【答案】 C
2.人体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常常发痒或起肿块,为止痒消肿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
A.擦肥皂水 B.擦稀硫酸
C.擦食醋 D.擦稀盐水
【解析】 蚊虫口器中有一种有机酸——蚁酸,能够引起肌肉酸痒,而肥皂水呈碱性,故可用擦肥皂水法止痒消肿;而且肥皂水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
【答案】 A
3.有关肥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而制得
②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③使肥皂从油脂水解后的混合物中分离的过程叫做盐析
④肥皂制成后能溶于水形成胶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产物中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将高级脂肪酸钠从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为盐析。肥皂溶于水形成胶体。
【答案】 D
4.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易挥发的液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弱酸性和强氧化性
B.它的杀菌过程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菌体蛋白失去活性
C.可用于环境、病毒污染物消毒,也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商品过氧乙酸一般是16%~20%的溶液,可直接使用
【解析】 过氧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所以A错误;过氧乙酸可杀菌消毒,但不能像Al(OH)3、Fe(OH)3一样,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商品过氧乙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黏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须稀释至一定浓度方可使用,故D项错误。
【答案】 B
5.氯系消毒剂(如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消毒剂。
(1)家庭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时,可直接将漂白粉置于空气中。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发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不稳定,故氯系消毒剂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失效,请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将含氯漂白剂(漂白粉)与洁厕剂混合使用,结果导致氯气中毒。请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3)次氯酸钙与洁厕剂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而使人中毒。
【答案】 (1)Ca(ClO)2+CO2+H2O===CaCO3+2HClO
(2)2HClO2HCl+O2↑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氧化洁厕剂的成分HCl生成氯气,故中毒。
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环境卫生用品的种类,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安全使用环境卫生用品的重要性。
2.以肥皂为例认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去污原理,知道肥皂的组成及制备;了解洗涤剂的重要性质。
3.以次氯酸钠、臭氧、过氧乙酸为例说明消毒剂的施效原理,了解消毒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杀虫剂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以肥皂为例认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去污原理,知道肥皂的组成及制备;了解洗涤剂的重要性质。
2.以次氯酸钠、臭氧、过氧乙酸为例说明消毒剂的施效原理,了解消毒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杀虫剂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
现在,洗涤剂、消毒剂、杀毒剂等卫生清洁用品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它们究竟有什么物质制成的?他为什么会有洗涤、杀菌、消毒的能力。大量使用这些卫生清洁用品对人体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使用它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一、常用洗涤剂
分类
名称
厨房用洗涤剂
洗洁精、去污粉、油烟净等
织物用洗涤剂
肥皂、洗衣粉、丝毛洗涤剂、衣领净等
身体用洗涤剂
香皂、沐浴液、洗手液等
其他
洁厕剂、地毯清洁剂等
思考: (1)不同的洗涤剂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2)肥皂的去污原理?
1.肥皂的制取
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COONa或-COO-是极性基团,极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2)疏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R,不溶于水,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亲油性质;
(3)肥皂的去污过程
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由憎水基和亲水基构成,表面活性剂是制造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表面活性微粒所带电荷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合成洗涤剂与肥皂的比较
(1)肥皂不适合在硬水中使用,而洗涤剂使用不受限制;
(2)合成洗涤剂洗涤能力强,可以用于机洗;
(3)合成洗涤剂的原料便宜。
(4)合成洗涤剂的危害:由于其稳定性,在自然界中不易被细菌分解,造成水体污染。尤其含磷洗涤剂造成水体富营养。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①润湿和渗透作用。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促进润湿; 还可以促进液体渗透到固体内部
②发泡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可以使空气进入溶液,能形成气泡。
③乳化作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亲水基进入水中,亲油基进入油中,就会排列形成保护层,防止分散了的液滴凝聚,维持体系的稳定性
3.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洗涤剂
二、合理使用消毒剂
1.常见的消毒剂
?
有效成份
应用
酒精溶液
乙醇
皮肤等消毒
碘酒

皮肤消毒
双氧水 H2O2 臭氧 O3
过氧乙酸溶液 CH3COOOH
饮用水、病毒污染物、皮肤等消毒
氯系消毒剂
环境、物品表面、餐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福尔马林
HCHO
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等
2、几种常见消毒剂
①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NaClO+ H2O +CO2 = NaHCO3 + HClO
②臭氧 杀菌能力高于甲醛、二氧化硫、高锰酸钾用氯制剂等消毒剂;杀菌后剩余的臭氧会自行分解为氧气,不产生残留造成污染,这一点是任何化学消毒剂所无法比拟的
③过氧乙酸的性质 CH3COOOH 因含有过氧基“-O-O -”
无色透明液体,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呈弱酸性,有腐蚀性,能缓慢放出氧气,受热和遇有机物或金属杂质更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加热至110℃时,强烈爆炸。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
过氧乙酸本身不稳定,贮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应在避光、密封、低温下贮存
3.合理使用消毒剂,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2、明确消毒剂的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漂白性等。
3、弄清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4、正确保存消毒剂。
三、杀虫剂及其安全使用
1. 杀虫剂的发展阶段
①低效杀虫剂 砷的化合物,毒性较高 ,杀虫效果较差
②高效杀虫剂 以DDT等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为主,杀虫效果好,残留严重
③超高效杀虫剂
以菊酯类化合物为主,毒性低,杀虫效果好
④特异性杀虫剂:以昆虫信息素类化合物为主,基本无毒、无污染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正规产品
②严格遵照使用说明
③避免误食、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
④注意使用范围和保管方法
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一、几种洗涤剂的介绍
(一)洗衣用液体洗涤剂
(1)弱碱性衣用洗涤剂
此类洗涤剂的特点是除含有烷基苯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之外,配方中还含有许多助剂如三聚磷酸钠、沸石以及螯合剂和增稠剂等,液体一般不透明。弱碱性液体洗涤剂pH为9—10.5,适用于洗涤棉、麻、合成纤维等织物。
(2)中性液体洗涤剂
这类产品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和增溶剂组成,不含助剂。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高,而且由阴离子与非离子复配而成,另含有少量的溶解助剂,如肥皂、柠檬酸钠等。中性洗衣用液体洗涤剂透明度较高,pH值为7~8,可用于细的丝、毛等精细织物。
(3)衣领净
此类洗涤剂属于重垢液体洗涤剂,主要用于领口、袖口等污垢较重的部位的洗涤,其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助剂、酶、荧光增白剂、抗再沉淀剂、香料等。它的主要优点是低温下溶解性好、易分散,可用于手洗预去除或直接去除污渍。使用时直接涂刷在干的衣物上,数分钟后再搓洗。
(4)织物柔顺剂
使用洗涤剂洗干净的织物,通常有手感发硬、静电增加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洗涤剂多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成,少量的阴离子残留在织物上,从而引起静电。织物柔顺剂实际上是一种电荷“中和剂”,因而其活性物多为季铵盐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咪唑啉季铵盐、酰胺型季铵盐、二硬化牛油基二甲基氯化铵等。织物柔顺剂不仅能消除静电,还能使织物柔软而富有弹性。
(二)其他专用液体洗涤剂
(1)浴液
浴液的成分主要有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泡沫稳定剂、香精、增稠剂、螯合剂、颜料等,某些高级浴液中还加入一些特殊的成分,如中草药提取物、水解蛋白、维生素和羊毛脂衍生物等。
(2)餐具、果蔬洗涤剂
餐具、果蔬用的液体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和发泡剂等组成。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等。
餐具、果蔬洗涤剂与一般洗衣用的洗涤剂不同,对其中的成分要求很严,如一般洗涤剂中常使用的荧光增自剂、酶制剂是绝对不允许加人的,产品中使用的色素和香料也要符合食品卫生规范。这种洗涤剂必须对人体无害、不刺激皮肤,对餐具无腐蚀作用,不应损伤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分。
(3)消毒洗涤剂
消毒洗涤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稳定剂等成分组成,其中杀菌剂多使用次氯酸钠。经测试,次氯陵钠浓度在5 mg·L一1时,5分钟内可杀死99.99%的绿脓杆菌;在8 mg·L-1时,5分钟内可杀死99.99%勺普通变形杆菌;在1 mg·L—t时,5分钟内可杀死99.99%的金色链球菌。
含有次氯酸钠的消毒洗涤剂在水中呈碱性,因此只适合于洗涤餐具、衣物等,不能用来洗涤水果和蔬菜。另外,在使用时注意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次氯酸钠约为20—30 mg·L—1),才能取得最佳消毒效果。
(4)硬表面清洁剂
硬表面清洁剂常用于玻璃门窗、墙壁、家具等表面的除垢,其主要成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磷酸盐、羧甲基纤维素、尿素、二甲苯磺酸盐、杀菌剂和香料等。要求此类清洁剂对于被清洁物体没有腐蚀性,而且液体中不能有固体颗粒,以免划伤被清洁物体表面。
(5)卫生间瓷器清洗剂
这种清洗剂主要是用来清洗卫生间的瓷盆、厕盆、浴盆及瓷砖表面污垢的。根据清洗的物品不同名称也不同,如洁厕剂、浴盆清洗剂、瓷面清洗剂等。它们的配方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主要成分都离不了表面活性剂、消毒剂、香精等。与固体的去污粉相比,此类清洗剂与水的相容性好,且不含固体颗粒,长期使用不会影响瓷器的光洁度。
二、消毒剂的分类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肖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1)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12%)、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100%)、氯铵T(24%)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它们的杀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化合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说来,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 mg·L一1,作用30min。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2)氧化物类消毒剂
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作用时间为3 rain。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8 ml·m一3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1 g·m一3计算),作用1 h后开窗通风。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 mg·L-1,作用30min。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时杀菌作用
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 mg.L-1,水中余臭氧量0.1-0.5 mg.L-1,维持10 min司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加大臭氧加入量3~6 mg·L-1。
(3)醛类消毒剂
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固化作用, 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困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4)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化合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5)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6)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7)环氧乙烷
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只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主题5 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1.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最好使用(  )
A.冷水       B.40~50 ℃的水
C.70 ℃以上的水 D.以上都可以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低温又不起作用,因而使用加酶洗衣粉宜用50 ℃左右的温水。
答案:B
2.关于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易挥发的液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弱酸性和强氧化性
B.它的杀菌过程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菌体蛋白失去活性
C.可用于环境、病毒污染物消毒,也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商品过氧乙酸一般是16%~20%的溶液,可直接使用
解析:过氧乙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故A错误;过氧乙酸可杀菌消毒,但不能像Al(OH)3、Fe(OH)3一样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故C错误;商品过氧乙酸对眼睛、皮肤、呼吸道黏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须稀释至一定浓度方可使用,故D错误。
答案:B
3.人体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常常发痒或起肿块,为止痒消肿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
A.擦肥皂水 B.擦稀硫酸
C.擦食醋 D.擦稀氨水
解析:蚊虫口中有一种有机酸——蚁酸,能够引起肌肉酸痒,而肥皂水呈碱性,故可用擦肥皂水法止痒消肿;而且肥皂水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稀氨水虽然也呈碱性,可以止痒消肿,但家庭不常备。
答案:A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使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能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必须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大量使用高浓度的“84”消毒液会污染环境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这是“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84”消毒液原液的腐蚀性较强,故通常加水稀释后使用。浓度过高不但会腐蚀衣物及皮肤,而且容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答案:A
1.目前,很多家庭在使用“果蔬消毒机”,其原理一般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气源,通过变频放电产生臭氧,从而对蔬菜、水果等进行消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就是新鲜的氧气
B.“果蔬消毒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量氮的氧化物从而造成污染
C.“果蔬消毒机”产生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D.臭氧可以杀菌,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有害
解析: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A错误。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通过变频放电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B正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臭氧可以杀菌,但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D正确。
答案:A
2.下列有关肥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肥皂与纯碱的去污原理相同
B.肥皂可以加速油污在水中的分散
C.肥皂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
D.肥皂主要成分的分子中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
解析:肥皂去污原理为:亲油基与油脂污垢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相互吸引,亲水基与H2O分子相互吸引,这样,油污被高级脂肪酸钠包围,逐渐分散到水中。而纯碱去油污是利用其碱性使油脂水解。
答案:A
3.有关肥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而制得
②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③使肥皂从油脂水解后的混合物中分离的过程叫做盐析
④肥皂制成后能溶于水形成胶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产物中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将高级脂肪酸钠从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称为盐析。肥皂溶于水形成胶体。
答案:D
4.下列反应不生成脂肪酸盐的是(  )
A.牛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B.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共热
C.软脂酸和纯碱共热
D.硝化甘油在苛性钠溶液中水解
答案:D
5.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做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
②医疗中消毒用的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 ③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④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能使蛋白质水解的碱性蛋白质,为了不降低它的活性,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⑤干冰是水冷凝成固体的产物
A.①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③错;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时温度太高,酶就失去活性,反而效果会不好,所以④错;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所以⑤错。
答案:C
6.下列物质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①臭氧 ②苯酚 ③酒精 ④硫黄 ⑤福尔马林
⑥双氧水 ⑦次氯酸 ⑧漂白粉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⑥⑦⑧ D.全部
解析:所给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都能用于杀菌消毒。
答案:D
7.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与羟基乙酸(HOCH2COOH) 为同分异构体
B.过氧乙酸与苯酚混合使用杀菌能力更强
C.过氧乙酸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有杀菌作用
D.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并不是浓度越大越好
解析: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羟基乙酸的分子式也为C2H4O3,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是利用了它的强氧化性,过氧乙酸在遇到有机物或金属杂质时易分解,由于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使用时浓度一般比较小。
答案:B
8.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氯气和二氧化硫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它们去漂白某一润湿的有色物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苯酚有杀菌和止痛作用,药皂中也掺有少量苯酚,所以我们可以用苯酚对环境消毒或直接涂抹于皮肤
D.工业酒精不能加水当酒品尝,其原因是它含有甲醇,它虽具有酒香,但饮用后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解析:Cl2与SO2及水反应会生成没有漂白作用的盐酸和硫酸,故A项错误;食盐中加的碘是以碘酸根的形式存在,故B项错误;苯酚不能直接涂抹于皮肤上,故C项错误。
答案:D
课件19张PPT。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这是伊朗一位不洗澡老翁,他可是足足60年都没洗过澡,身上的污垢已经让他本人面目全非,像极了一尊“活雕塑”。伊朗不洗澡老翁60年不洗澡,成功打破印度男子38年不洗澡的记录,成为世界上最久不洗澡的人一、常用洗涤剂思考:不同的洗涤剂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1.肥皂:使用注意: 硬水和肥皂反应时产生不溶性的沉淀,降低洗涤效果。比如用水器具上结水垢、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是由脂肪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制取的。肥皂的制取
+ 3NaOH3C17H35COONa +硬脂酸甘油酯(脂肪)硬脂酸钠甘油(皂化反应)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COONa或-COO-基团,极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2)亲油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R,不溶于水,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亲油性质;
C17H35COONa亲水基亲油基2.功能特异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由亲油基和亲水基构成,表面活性剂是制造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根据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表面活性微粒所带电荷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非离子型
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 ①润湿和渗透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促进润湿; 还可以促进液体渗透到固体内部
②发泡作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可以使空气进入溶液,能形成气泡。
③乳化作用。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亲水基进入水中,亲油基进入油中,就会排列形成保护层,防止分散了的液滴凝聚,维持体系的稳定性
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洗涤剂 1.去污能力强弱;2.洗涤过程的简与繁; 3.是否污染环境; 4.对人皮肤有无伤 害; 5.价格。 2.无磷洗涤剂
含磷洗涤剂中的三聚磷酸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底动植物无法生存,因此现在使用的都是无磷洗涤剂。
1.加酶洗涤剂:
能使含蛋白质的污垢如奶渍、血渍等溶于水被除去。
由于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低温又不起作用,因而使用加酶洗涤剂宜用5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
再见END课件46张PPT。阶

一阶

二阶

三学业分层测评洗洁精 肥皂 香皂洁厕剂 高级脂肪酸钠 氢氧化钠 碱 脂肪 亲油基 亲水基 亲油基 亲水基 摩擦 振动 亲油基 亲水基 电荷 润湿和渗透 发泡 乳化 50 ℃ 硅酸钠(Na2SiO3) 醇类 含碘NaOH溶液 氯气 CO2 次氯酸 NaHCO3+HClO 无 氧化性 氧气 强氧化性 刺激性 水 强氧化 稀释 强氧化性 使用说明书 稳定性 有效期 保存 菊酯 有机磷 误食 皮肤 呼吸道 肥皂的制取方法和去污原理 课件35张PPT。主题5 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课件27张PPT。课题2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3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1 2 3 4 5课件3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学业分层测评
阶段三
洗洁精 肥皂 香皂 洁厕剂 高级脂肪酸钠 脂肪 氢氧化钠 碱 亲油基 亲水基 亲油基 亲水基 摩擦 振动 亲油基 亲水基 电荷 润湿和渗透 发泡 乳化 50 ℃ 醇类 含碘 NaOH溶液 氯气 次氯酸 无 氧化性 氧气 强氧化性 液 刺激性 水 强氧化 稀释 强氧化性 使用说明书 稳定性 有效期 保存 菊酯 有机磷 误食 皮肤 呼吸道 课件35张PPT。主题5 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课时训练17 怎样科学使用卫生清洁用品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油脂经皂化反应以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的混合物
B.上述混合物中加入食盐可以使肥皂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
C.加入食盐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高级脂肪酸钠
D.甘油和食盐水的混合液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析:高级脂肪酸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于水面。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类型的洗涤剂混合使用能够增加其洗涤效果
B.不同的消毒剂混合使用能够增加其消毒功能
C.天然的洗涤剂的去污效果比合成的好
D.增白洗涤剂中的增白剂本身没有去污能力
解析:洗涤剂或消毒剂混合使用,有可能各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效果降低。
答案:D
3.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由亲油基和亲水基构成的一类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致使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一些性质。下列不是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性质是 (  )
A.具有润湿和渗透作用
B.具有发泡作用
C.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D.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油基和亲水基,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促进湿润。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当搅拌其水溶液时,能使空气进入溶液形成气泡。表面活性剂结构的特殊性致使它能对油和水的混合物产生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一般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答案:C
4.为了保证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注意(  )
A.使用沸水先冲泡洗衣粉
B.使用含氯较高的自来水
C.和其他洗涤剂混合使用
D.室温时用软水先溶解洗衣粉
解析:洗衣粉使用时不能与其他洗涤剂混合使用。酶是一种蛋白质,加热和使用含氯较高的自来水会使其变性,洗涤效果减弱。温水是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能够充分发挥酶的作用。
答案:D
5.某地曾经发生过手足口病,其原因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少群众购买醋精用于室内消毒灭菌,这是因为醋精 (  )
A.沸点低
B.能使蛋白质变性
C.有酸性
D.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解析:醋精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答案:B
6.传统饮用水的消毒剂是氯气,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在英国调查发现,儿童患白血病的主要发病率是源于饮用消毒的饮用水,这是因为(  )
A.氯气有氧化性,作用于正常的细胞而癌化
B.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氧化了正常细胞,异化为癌细胞
C.氯气有毒,杀死正常细胞,而不杀癌细胞
D.氯气作用于水中有机物,生成有机氯化合物而致癌
解析:氯气与水中物质作用,会生成致癌物质。
答案:D
7.下列物质可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
①臭氧 ②酒精 ③硫黄 ④福尔马林 ⑤双氧水 ⑥次氯酸 ⑦漂白粉
A.①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所给物质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都能用于杀菌消毒。
答案:D
8.“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以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能用于消毒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通常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大量使用高浓度的“84”消毒液会污染环境
解析:“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故“84”消毒液能消毒。“84”消毒液原液的腐蚀性较强,故通常加水稀释后使用,浓度过高不但会腐蚀衣物及皮肤,而且容易在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大量使用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答案:A
9.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消毒药,关于它的消毒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细菌
B.氧化细菌,使蛋白质变性
C.使细菌缺氧而死
D.使细菌缺水而死
解析:碘酒可以氧化细菌,使其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从而杀死细菌。
答案:B
10.下列对于杀虫剂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杀虫剂逐渐向着无毒、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B.气雾类杀虫剂不应靠近火源,防止爆炸
C.超高效杀虫剂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它的毒性更强
D.有机磷等杀虫剂虽然杀虫效果好,但有一定的残留,所以使用时要慎重
解析:超高效杀虫剂,杀虫效果好,但毒性低。
答案:C
11.波尔多液能防治病虫害的原因是(  )
A.硫酸铜能使菌体蛋白质发生盐析而凝固
B.石灰乳能使菌体蛋白质水解而失去生理活性
C.铜离子和碱性条件可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变性
D.蛋白质可以溶解在波尔多液中
解析: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某些有机物等都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答案:C
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常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左端为链烃基,右端为极性基,可用来表示。根据这一结构特点,试分析和完成下列问题。
(1)该物质分子在其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应是下列各图中的   (填写序号),理由是               。?
(2)进入水溶液中的该物质的分子,可能会以下图中   的结构形式存在(填写序号)。理由是 ?
?
 。?
解析:据洗涤剂的去污原理,链烃基属于憎水基,极性基属于亲水基,可借助“相似相溶”原理来理解它。分子的排列要以体系能量处于最低为原则。(1)C;因为链烃基在液面之上,极性基在液面之下与水相亲,可使能量最低。(2)A和D;极性基和链烃基交错排列,可减小分子之间的斥力;链烃基向内、极性基向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憎水基团链烃基避免与水接触,可使体系能量最低。
答案:(1)C 因为链烃基在液面之上,极性基在液面之下与水相亲,可使能量最低
(2)AD 极性基和链烃基交错排列,可减小分子之间的斥力;链烃基向内、极性基向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憎水基团链烃基避免与水接触,可使体系能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