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文档属性

名称 想北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3 17: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想北平
枣庄十八中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1.立足文本,与作者和编者展开对话,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北平真挚、深刻的思念之情。
2.赏析本文比较和比喻手法的运用艺术,体会自然、质朴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体会作者独特而强烈的主观情感及其表现方式,提升他们对作品情感和语言的感受能力。
2、学会与作者和编者对话,体味评点的妙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导入语
歌手顺子有首《回家》,诉说了对家的思念。我们都有一个感受,人长大了,总免不了到处四处打拼。人在江湖,身在旅途。漂泊在外的人,没有不怀念自己的故乡的。尽管我们可能已经稔熟了彼乡的语言、食物,但是,想鸟儿归巢,溪流归海一样,漂泊的旅人总想着回家。因为在乡音乡语里,积淀着太多的牵挂。故乡是我们生命的“零公里处”,是我们的情感所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来感受作者对故乡北平一往情深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基础知识检测)
讨教(tǎo
jiào)
什(shí)刹(chà)海
苇(wěi)叶
辜(gū)负
菜圃(pǔ)
廿(niàn)
黏(nián)合
湍(tuān)流
揣(chuǎi)测
揣(chuāi)在怀里
俊伟:清俊雄伟
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愧杀:形容极度惭愧
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二、自主合作、感知文意
(一)感受北平
过渡语:提到北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等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园林成了北京的象征,成了体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符号。老舍生于斯,长于斯,对北平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想北平》有没有写这些著名景物?他的笔触着重伸向哪些地方?
感受北平景物
1、通读全文,可以发现直接描写北平景物的是哪几段?
明确:4—7段。1—3段以及最后的第8段主要在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2、4—7段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明确:第四段写北平城的特点是“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人们容易捉摸,容易获得安适、快乐的感觉。“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种身心俱释的感觉只有在非常熟稔、亲切的环境中才能获得,只有孩子在母亲温暖、宽厚的怀抱中才能获得。
第五段突出北平布局和建筑的特点,“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疏朗,空阔,“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既有人工的创造,更有天然的趣味,两者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古人一直崇奉的“天人合一”的精髓。
第六、七段更将笔触伸向北平的街巷、城郊甚至农村,突出“花多菜多果子多”。这些花、菜、果子多姿多彩,生趣盎然。北平虽是大都市,却紧连着园林、菜圃和农村,因而身居闹市却能尽享大自然慷慨的奉献。仅拿草花来说,“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充满生趣、情趣,几欲使人忘却身居皇城。这里的物象和生活已经在作者的充满感情的想象中被美化和诗化。
3、作者所摄取、所描写的这些北平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些景物的特点是平民化、田园化、生活化,远离皇城的雍容和华贵。北京虽是元明清的故都,有很多皇家建筑、皇家园林、皇家寺庙,但你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几乎看不到这一切,嗅不出富贵的气息,也感受不到皇家的气象,有的只是底层百姓的视角、生活和情趣。这合乎老舍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他曾说自己生长在北平西城的一个“贫寒”人家,是一个普通百姓,关注和反映的是北平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无不如此。
4、描写这些景物,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最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在描写北平的城市布局和特色时,引入欧洲的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这四大“历史的都城”,其中又着重拿巴黎作“参照物”,很好地突出了北平的自然、疏朗,闲适,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另外,带霜儿的玉李与美国橘子的对比,香片茶与咖啡、酒的对比,都突出了北平的物产,突出了北平独有的生活情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体会思念
过渡语:作者说:“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我的北平”这一特点不但体现在材料的选取和景物的描写中,更体现在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上。
1、本文哪几段集中抒发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抒写情感的句子。
明确:1—3段以及最后一段。(学生朗读)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提示:作者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写对北平的热爱,对北平的无限向往和思念,其中不乏对时局的沉痛和隐忧。就如全文最后一段,短短的两句话,肆口而出,感情的抒发达到了高潮。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真想念北平呀!”“想念”两字具有丰富的涵义,深刻思念、忧心如焚、平安期许,不尽之意,自在言外。从结构上说,这两句收束全文,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全文获得了严谨和谐之美。
2、作者在具体抒写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类比。第二段说自己“真爱北平”,但想说而说不出来,犹如爱自己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老舍是个温厚、纯孝之人,深爱自己的母亲,无论是在英伦还是在济南、青岛和重庆,都时刻惦念自己的母亲。将北平比作自己亲爱的母亲,可见它在作者心中不一般的地位和分量。
第三段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杜鹃啼血,是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典故,啼血的杜鹃是在用心灵、用整个生命在歌唱,这一意象的选用,非常强烈地表达出对故乡北平无限的眷恋,对故乡北平深情的歌赞。
(三)学习写法
一枝一叶总关情——以小见大
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以小见大。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事例,体会这种从平凡的事物入手,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
请用评点的方法,边读边研讨文本。
补充:评点是做读书笔记的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读书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大家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假想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与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1)提供评点借鉴
评点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批评形式,有大量的诗评、词评、曲评、小说评点存世。下面仅取两例作示范。
林云铭评点李密《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琢,惟见天真烂漫。”(《古文析义》卷十)
黄宗羲评点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文案》)
林云铭的评点着眼于作品的情感抒发和语言特色;黄宗羲的评点着眼于作品即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和感动人心的巨大精神力量。两个人的评点都重在揭示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审美体验。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来说,他们都在与李密、归有光“对话”,都在作深度的心灵交流。
(2)学生评点实践(分作合作,讨论展示)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悟、最有体验的语句加以评点,要求语言准确、精练,鼓励有深度、有个性的评点。
评点选录:
“可是,我真爱北平。”——“真”非“真假”之“真”,表爱的程度也。情到深处,脱口而出,无需修饰。
“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我”与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情感相通。作者再三再四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言表,真爱无声,大爱无言。
“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北平整个融化在我的血里,扎根在我的心底,揭示我深爱北平的根本原因。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无论如何繁华,无论如何喧闹,那里的历史、文化外在于你,你就是浮萍,就是飘蓬。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韭菜、青菜,世间至为寻常之物,作者聊聊几笔,犹如高手写生,赋予对象以生命和诗意。
四、拓展延伸
1、诵读艾青《我爱着土地》。
2、感悟老舍的《乡愁》。
附:
1、我爱这土地
作者: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乡

作者:老舍
茫茫何处话桑麻
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带文章千古室,
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
北岳霜天羚羊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
夕阳白发待归鸭。?
五、练习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C

A:沉浸(jìn)
啼(tí)叫
便(pián)宜
B:辜(gū)负
僻(pì)静
菜圃(pǔ)
C:粘(zhān)合
陶冶(yě)
廿(èr)年
D:粘(zhān)贴
粘(zhān)连
便(biàn)宜行事
2、下列个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D

A、以名胜说,我没到过淘然亭,这多可笑!
B、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象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C、花草是种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
D、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B、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C、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D、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六、课堂总结
写在文章后面的话: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如果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时她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值得思念。
七、作业
从平凡事物入手,写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习一篇散文,要想深刻地体悟作者情感,我认为多读和品味语言是有效的途径.多读,可以让学生从听觉的角度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而让学生品味语言则可以从语言分析角度感受作者思想的外在形式.。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课前我给学生说了要预习,并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尝试评点。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有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一堂课也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我感觉有指导性的预习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