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专题复习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专题
专题1 浮力的综合应用
【专题解读】
浮力问题是密度、压强、力的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的概念多、规律多,知识的综合性强,所以在解有关浮力问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方法,明确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1.计算浮力的方法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上、下表面上产生的压力差(即浮力)。F浮=F下-F上,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2)公式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ρ液gV排液)。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物体浸没的体积),而不是液体体积也不是物体体积,计算时要已知ρ液和V排液。
(3)平衡法:只要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若只受重力和浮力作用,那么必有浮力等于重力(F浮=G物)。一般用于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在液体中悬浮等。
(4)示数差法: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再将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物体在液体中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F1-F2。
说明:运用上述方法求浮力时,要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弄清已知条件,不可乱套公式。
例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图1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图1中甲到丁,说明浮力大小与 有关。
(3)分析图1中丁、戊,说明浮力大小与 有关。
(4)实验中,另一小组同学做出了弹簧秤对某一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液体深度h的关系的图像,从图2中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专题2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题
【专题解读】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例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实验室用30%的双氧水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A. 20g B. 80g C. 100g D. 200g
3. 配制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例4.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4. 浓溶液稀释问题
例5.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需要用的较稀的硫
酸溶液。现要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稀硫酸溶液,需要
多少毫升浓硫酸?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5. 与溶解度有关的计算
例6.下表为食盐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常采取的方法是 。
(2)写出食盐和硝酸钾在哪个温度范围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
(3)6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为多少?
三、综合应用
例7.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 (填“上端”或“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填“越长”、“越短”或“不变”),受到的浮力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0.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写出一种方法: 。
四、巩固提升
1.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50mL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表列出20℃时硝酸钾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质量/g 所得溶液质量/g
① 10 2.5 12.5
② 10 3 13
③ 10 3.5 M
④ 10 4 13.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③中m=13.2
C. 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2% 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4.如图中所示是“辽宁号”航母搭载着“舰载机”试飞演习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舰载机静止在航母上时,航母受到的浮力与它们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B.当舰载机飞离航母时,航母将上浮,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大
C.当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时,航母将下沉,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不论舰载机静止在航母上,还是离开航母,航母受到的浮力大小都不变
5.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0.8×103kg/m3)( )
A. 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 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6.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乙>甲>丁
7.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赞扬了海军372潜艇官兵:372潜艇在海上正常航行时,突然遭遇海水密度变化,引发潜艇“掉深”,即突然快速向海底沉降。指战员临危不惧,冷静处置,转危为安。造成潜艇沉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增大 B.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增大
C.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 D.潜艇所受压强突然减小
8.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A. 冰块 B. 干冰 C. 食盐 D. 酒精
(2)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 有色有味 B. 支持燃烧 C. 能够燃烧 D. 易溶于水
9. 如图所示的是“奥帆赛监测浮标”,它是我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浮标质量达2×103kg,漂浮在海面,可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海流等数据,准确地提供海洋、气象、水文信息,确保了奥帆赛的顺利进行。那么,浮标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它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3?(ρ海水取1.03×103kg/m3,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小丽要研究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与浸没在水中深度h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圆柱体,测出金属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让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从圆柱体底面接触水面开始,到完全浸没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记录圆柱体浸入水中不同深度h时测力计的示数,并得到测力计示数F1和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图中能反映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是 (填“①”或“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圆柱体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ρ金 2ρ水(填“>”、“=”或“<”)。
11. 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则图3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g=10N/kg)
(1)图像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什么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顿?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本章专题复习
【重点专题】
例1. (1)4 1 (2)排开液体的体积 (3)液体密度 (4)1.5 例2. C 例3. B
例4. B
例5. 500mL的稀硫酸溶液质量m1=1.14g/cm3×500cm3=570g;500mL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2=570g×20%=114g;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需要114克溶质,需要98%的浓硫酸溶液的质量m3==116.3g;需要98%的浓硫酸溶液的体积V1==63.2cm3=63.2mL;需要加水的质量m4=570g-116.3g=453.7g;需要加水的体积V2==453.7cm3=453.7mL。
答:需要63.2mL浓硫酸,需要加水453.7mL。
例6.(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20~30℃之间
(3)p%=×100%= ×100%=52.4%
【综合应用】
例7.(1)下端 可以用小钢珠等密度大的物质作为配重 (2)越长 不变 (3)C (4)用更细的吸管
【巩固提升】
1. D 2. B 3. C 4. A 5. B 6. C 7. C 8. (1)A (2)B
9. F浮=G物=mg=2×103kg×10N/kg=2×104N V排液==≈1.94m3
10. ② >
11. (1)我们结合图3将木块的各个状态分解出来,OA过程就是水面上升到线刚好伸直,而此时线对木块没有拉力,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此时为漂浮状态(F浮=G物)。
(2)由分析可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F浮 =ρgV排液=1.0×103kg/m3×10N/kg×1×10-3m3=10N。
(3)由图像可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拉力为4N,
则木块的重力G= F浮-F=10N-4N=6N,则木块的质量m===0.6kg,
木块的密度ρ===0.6×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