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4 14: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济南的冬天


新授
上课时间
2017年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以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2、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
学习重点
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一、
自主学习1.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温,绿,清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
导入新课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赏析下面这段话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三、展示交流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学生交流,教师点评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四.达标测试五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1.给下列生字注音:暖和(

宽敞(

地毯(

狭窄(

髻(

水藻(
)2.解释加横线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①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②慈善的冬天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④那些小山太秀气五.
小结本课六.
布置作业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教学反思
科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济南的冬天


新授
上课时间
2017年


学习目标
进一步体会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在描写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法。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学习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自主学习1、第2自然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即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2、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 议论后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齐读本段。3、第4自然段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
导入新课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什么角度运用怎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之后明确:温晴,从作者自身的感受角度,运用对比手法。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环节、精讲释疑)
的全貌。 ②体会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中两个“卧”字的作用。二、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三、展示交流总结全文。学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四、达标测试
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①运用对比手法。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五、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二、三两题。2、要求学生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 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3、背诵第3段。
济南的冬天老舍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总的特征

晴——与伦敦比(怪事)——→总写温
晴——与热带比(日光毒)全城在晒着阳宝

像摇篮
城内
慈善的冬天

①山松上的雪——像
看护妇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山坡上的雪——水纹的花衣
城外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水
②水藻更绿③像块蓝水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