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源于宋金之际,元代大盛。代表作家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
《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15种。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介绍作者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注意节奏读一读: 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
4分钟后,比一比谁译得最准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渲染了凄凉、萧条、暗淡的悲凉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 此句色彩鲜明、气氛融合,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浓。古 道 西 风瘦 马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期漂泊之苦。 根据词作展开想像,描述其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心中来,肝肠寸断。 一个深秋的黄昏,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凉风,踽踽独行,走过了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家的屋顶上,炊烟缕缕,正在准备晚餐吧!太阳快要下山了,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啊?迎接自己的将是一个孤独的漫漫长夜,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合作探究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 通过描写秋景,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小结主题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外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诗的意境,把《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300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