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四节 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1)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目标一: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问题1:功的计算式的三种表达方式 问题2:计算重力做的功用第几种
表达式 问题三:重力做功的特点答案1、表述一:功等于力、位移及力与位移夹角余弦值三者的乘积
表示二:功等于力与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表述三:功等于位移与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
2、重力的功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上的位移(即竖直高度差)的乘积答案3、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
和终点的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
置的高度差有关
目标二:理解重力势能问题1、势能的概念
问题2、与重力做功相关的能量能否叫做一种势能为什么?
问题3、与摩擦力做功相关的能能否叫做摩擦力势能为什么?
问题4、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式(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
问题5、功的矢量性?正负表示什么?能量的矢量性?重力势能的矢量性?目标三: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问题1:分析图中小球小球从位置1到位置2和从位置2到位置1过程中,重力做功情况和重力势能变化情况目标三: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问题2:小球沿倾角 为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斜面的高度为h,计算重力做功及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问题3:如果斜面粗糙结果如何?问题4、根据上面结果总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强调:(1)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重力势能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跟物体做什么运动以及是否同时还有其作用力(如牵引力、阻力等)的存在无关。目标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问题1、放在讲桌上的教科书的高度是?假设讲桌高1m,教科书重0.5kg,教室高4m问题2、放在讲桌上的教科书的重力势能是?问题3、以天花板为参考平面,问题2的结果是?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结果是?若以讲桌为参考面,结果又如何?问题4、由上面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1.参考平面上,EP=0;
2.参考平面的选取一般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一般以地面或所研究系统的最低点为参考平面。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
上方:h>0,EP>0;表示物体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
下方:h<0,EP<0,表示物体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4、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表示了重力势能的大小(正值表示物体所在位置在参考面的上方且随着距参考面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负值表示物体所在位置在参考面的下方且随着距参考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正值就比负值大),故比较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带着正负号。
5、重力的功也是标量,也有正负之分,重力做功的正负表明了重力相对于受力物体在效果上讲属于动力还是阻力,功的正负不表示大小,比较功的多少时,不能带正负号,即取绝对值比较。
总结目标五: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这一系统所共有的,不是物体单独所有的,通常说某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多少,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目标检测:1、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的A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则( )
A. 沿轨道1滑下重力做功多
B. 沿轨道2滑下重力做功多
C. 沿轨道3滑下重力做功多
D. 沿三条轨道滑下重力做的功一样多D目标检测:将重为50 N的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匀
速吊起10 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
能变化了 J,拉力对物体做功 J.若物
体以1 m/s2的加速度上升10 m高,此过
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 J,拉力对
物体做了 J的功. 500J、500J、500J、550J目标检测:3、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同具有,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B、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AB目标检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D、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AD目标检测5、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J变化到-3J,重力势能变小了
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