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想北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4 12: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想北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品味文本语言,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ppt演示、问题导入、点拨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播放蒋大为的《思乡曲》,学生一起诵读老舍的《乡思》诗,教师点出乡思的主题,引出老舍先生的《想北平》。


作者:老舍
茫茫何处话桑麻
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
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
北岳霜天羚羊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
夕阳白发待归鸦。?
2演示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等,话剧:
《龙须沟》
《茶馆》
等。
3.演示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在北平。(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北平),想北平》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当时老舍在山东大学任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此时作者笔下的北平,不仅意味着故乡、家园,更具有祖国的意义。
4、出示目标:
1、通过主题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2.品味文本语言,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二、自由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总结要点
1、思考:作者心目中的北平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北平的段落。
明确:(4——7)自然节
2、思考:这四节(4——7小节)主要写了北平的哪些特点?(试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予以说明。)
抓第4节中关键句:“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里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
北平特点
:第4节
动中有静
第5节
布置匀调
第6节
物产丰

第7节
接近自然
三、深读文本,探究问题
1老舍是怎样来凸现城市特色的?思考文本52页对话栏中的问题。
A、对比手法:
动中有静
———
巴黎热闹
布置匀调
———
巴黎还差点儿
物产丰富
——
北平的玉梨
——
包纸的橘子
接近自然
———
伦敦的工厂
明确:突出对故乡的热爱,强调浓重的主观色彩。
B、从平凡事物入手
明确:从平民化下笔,采撷那些贴近普通百姓、熟悉而亲切的凡人琐事,譬如家家都有的“院子”,各种源源不断上市的新鲜蔬菜瓜果等等,这些片段正是他对当时北平的生动写照;又是对深烙在他脑海中的北平的真切反映。而这正是北平的普通百姓对于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的北平的感情,一种平民乐趣。老舍从一些小物件、小人物和小情事中让你体味北京人那种特殊的文化心态,触摸到有着悠久古老积淀的真实的北京。
四、回读品味,理解真爱。
1、读第1-3段,作者是怎样来写这种“说不出来的爱”的?思考这四次出现的“说不出”的异同点,理解真爱。

明确:第一、二次“说不出”,抓住关键句“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作者从深度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深沉,言语不足以表达(说不出)内心深沉的爱。
第三次“说不出”,
抓住关键句“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作者从广度(时间空间)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丰富,言语说不尽(说不出)内心丰富的爱。
第四次“说不出”,抓住关键句“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直觉的爱)
作者从难度入手,表明对北平的爱的不可言说,言语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无法言说的爱。【异】(可顺带分析“浸”字、“杜鹃”在文中的作用。)
这四个“说不出”,从各个方面表现出老舍对北平的爱,是情到深处无法用语言表白的体验,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北平的一切已经浸渍到他的血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同】
明确:(1)将自己对北平的爱,与对母亲的爱相比
(2)“我”和北平融为一体
(3)愿成为诗人,为母亲写赞歌。
2分析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要落泪了
讨论:联系作者处境和当时社会背景来分析作者落泪之深爱--------
先让学生自由地谈,略加引导。然后老师概括总结。教师总结: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对当时家乡的安危充满着担心和焦虑,忧心如焚而欲“落泪”。这“泪”是“为国”而流,不是“为己”而流,饱含着对于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充盈着不计个人得失而要保家卫国的“男儿气”。不是软弱,而是刚烈,是“英雄泪”。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老舍抛妻别子,奔赴国难。
五、细品语言
,领悟特色

老舍论语言: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1.“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
2.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不以北平人自居、没有对北平的爱是无法产生可笑的情感的。
3.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刻骨铭心的爱。
4.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多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各种小生命也能自由安栖的天堂。
5.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并列关系的复句,简练准确地指出北平的“好处”。
6.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蔬菜的新鲜饱满和可爱跃然纸上,渗透着老舍对北平生活的热爱。
7.
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对比水果的新鲜度,充满自豪感。
总结语言特点: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六、总结全文:
京味之中显真切
比喻之中见挚爱
比较之中有偏爱
(对比)
细节之中出情趣
(以小见大)
作业
1、完成本课的《自主导练丛书》内容。
2从平凡事物入手,写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