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火钵(bō)
擂台(léi)
忸怩(niǔ
ní)
凌侮(wǔ)
B.叱骂(chì)
掐死(qiā)
憧憬(chōnɡ)
躯壳(ké)
C.菲薄(fěi)
门扉(fēi)
悱恻(fěi)
瓦菲(fēi)
D.冰屑(xiāo)
醒悟(xǐnɡ)
荆棘(jí)
团箕(jī)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擂台(lèi)。B.躯壳(qiào)。D.冰屑(xiè)。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荆棘 愤世嫉俗 涵养 融汇贯通
B.典押 天伦叙乐 炕凳 故居檐头
C.度假 张灯结彩 凌侮 响彻云宵
D.玷污 脉胳分明 凋蔽 力挽狂澜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融汇贯通-融会贯通。C.响彻云宵-响彻云霄。D.脉胳分明-脉络分明,凋蔽-凋敝。
答案:B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管是修缮,____①____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②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____③____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____④____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选项
①
②
③
④
A
或
因为
不是
而是
B
或
如果
不但
而且
C
还
因为
不是
而是
D
还
如果
不但
而且
解析:由段首的“不管”可以看出第一个空不应为表示选择关系的“或”,而应选“还”。第二个空前后是假设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因此应排除有“因为”的选项。最后两个空之间不是选择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加炉火纯青。
②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③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作者无所不至的关怀。
④大堰河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⑤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⑥乌克兰局势陡然升级,乌克兰的坦克摆出一副武力清剿的样子,而俄罗斯也是枕戈待旦,在俄乌边界俄方一侧部署了4万大军。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解析:①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使用正确;②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此处应为“饮水思源”。③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是贬义词。此处应用“无微不至”。④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此处应为“富丽堂皇”。⑤人浮于事:指用人过多而工作较少。使用正确。⑥枕戈待旦:形容时刻准备战斗。使用正确。
答案:B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外诗歌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阅遍所有诗歌大师的传世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所以选择十分重要。
B.《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诗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C.诗人在大堰河家里生活了数年,使他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他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D.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B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到“中国的艺术界”之后;C项,缺少主语,可将“生活了数年”改为“的数年生活”;D项,成分残缺,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种意识”。
答案:A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③①④⑤
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③①⑤
D.④②③⑤①
解析:解答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前面“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②句应为首句。然后④句紧承②句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那么”“它……这……”等连词或代词可确定后面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⑤,故应选C。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7.“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一句中的“无休止”与“扑”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休止”写出了海浪冲击礁石的频率之高;“扑”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当。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来势汹汹。
8.诗中“礁石”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搏击风浪,巍然屹立。启迪:在人生磨难面前,要乐观自信,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做生活的勇士。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1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河流、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为祖国竭尽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心愿。
三、创新语用
12.请在语段的末尾加上一句具有总结性的话。
诗人的同情是广阔的,诗人的赞美也是广阔的。诗人的目光注视着她——大堰河。在那个凄冷黑暗的世界里,诗人的目光诚挚而深沉。她,在诗人的目光里,清晰而明亮。诗人让她的形象立于诗坛,立于中国人民面前,诗人也因此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国的天空。
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人的诗的营养。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个普通的女性,推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答案:①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
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③从城到市的变化3.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由体诗的特点。
2.结合有关诗句分析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鉴赏本诗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并通过叙事、细节描写来抒情的手法,能学以致用(运用手法写人、抒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
2.师生探讨。
3.教师应有示例,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思念、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结合有关诗句分析欣赏大堰河这一形象。学习分析形象的方法及此类型题的规范作答。
二.品味、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思念、赞美之情。
预习任务
一.了解自由体诗的特点
自由体诗,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二.了解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阅读全诗,初步感知
1.全诗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概括大意:
1-2节为第一部分:
3-10节为第二部分:
11-13节第三部分:
2.初步概括诗人笔下的大堰河的形象。
自主检测
为加点字注音:
瓦菲
青苔
火钵
团箕
冰屑
麦糟
凌侮
飘泊
忸怩不安
问题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小组讨论,鉴赏本诗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并通过叙事、细节描写来抒情的手法,能学以致用(运用手法写人、抒情)。
二.进一步品味、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思念、赞美之情。
预习任务
1.在诗中找出叙事和细节描写、运用修辞的部分,在教材相应部分作标记。
2.初步赏析第4节。
自主检测
理解下面一节诗,大堰河为什么在繁重的劳动中始终含着笑?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问题意见(共26张PPT)
第3课
大堰河——
我的保姆
第一单元
人教版
必修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女神,她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母亲!老舍先生歌颂过她,胡适先生赞美过她,朱德元帅怀念过她!是她给我们拭去眼角的泪水,是她教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她可能不美丽,但美丽形容不了她的容颜;她可能一生贫寒,但贫寒更能彰显她的伟大。大堰河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是诗人艾青的保姆。她出身贫寒,甚至没有名字,她最终因饥寒贫病而死,但她却给了诗人无私的爱。
首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乳母的一首颂歌。这首诗以诗人幼年的生活为背景,展示了旧中国农村凋敝衰败的景象和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民的凄苦人生,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母亲形象。
知人论世
据说艾青的母亲生他时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5岁时艾青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他自己说,他是在“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为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大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23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成人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写诗。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北方》等。
★七月诗派: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七月诗派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诗人到现实生活中去,强调艺术性而不作唯美的追求。代表诗人有艾青、胡风、田间、牛汉等。
1.注字音
课前达标
2.写汉字
3.解词义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凌侮:欺侮,侮辱。
叱骂:责骂。
飘泊:随波浮动或停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赞美诗:基督教徒赞美上帝或颂扬教义的诗歌。
4.辨用法
(1)熟识 熟悉 熟习
①张某谎称自己熟识公司高管,能帮经销商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半年内竟骗取松阳县经销商王某25万余元。
②派老王去没有别的意思,就因为他对那里的情况熟悉。
③熟习业务,作风正派,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做到的。
提示:三者都有“熟练、透彻”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知道得清楚;了解,使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2)大红大绿 大红大紫
①诗人回忆说,大堰河曾经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②历史是最好的洗涤剂,当年那些大红大紫、不可一世的人物早已被刷洗得印痕全无。
提示:两者构词形式相近,但意义不同。大红大绿:指颜色浓,色彩鲜艳。大红大紫:形容非常受宠或受欢迎;十分走红。
(3)忸怩不安 忐忑不安
①她一向性格内向,不愿意出头露面,现在要站在他人面前陈述自己的看法,显得忸怩不安。
②丁某说,自己一直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直到几天前,黄石港公安分局治安巡防的民警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丁某竟是网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
提示:两者都有“不自在、拘束”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忸怩不安:指因不好意思而不大方、不安定的样子。忐忑不安:指心神不定;内心不安定的样子。
1.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点评:这是全诗的前两行,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她贫穷得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社会地位低下。但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这里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点评析
2.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点评:这四行诗选取了一组凄凉的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人通过一组排比,通过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深切地抒发了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3.“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至“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点评:①这几行诗,进一步写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真挚的爱。诗人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
②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反映出大堰河像爱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美丽的梦境和后文她死时的凄惨形成对比,增强了悲剧气氛,增强了感染力。
4.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点评:①“紫色”是高贵的象征,它深沉,不显眼,不张扬,就像大堰河。大堰河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正式的名字,是个童养媳,但她一样拥有伟大无私的母爱和纯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②在这行诗里,诗人把对大堰河的情感和评价,巧妙地借助色彩表达出来,从而唤起了读者的联想,让读者通过联想去领悟、理解,体味其中的内涵,这远比“高贵的灵魂”或“伟大的灵魂”要含蓄典雅得多。
这是一首抒情诗,却有大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你怎样看待诗中抒情与描写的关系
提示:这首抒情诗中出现的大量生活细节,是作为诗歌的描述性意象出现的。诗歌常见的是比喻性意象,如《雨巷》中的“丁香”,作为诗人迷茫追求的象征,是带有比喻色彩的意象。而描述性意象,就像这首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真实场景的再现、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诗的第四节,开头和结尾都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这两句之间连用八个“在你……之后”组成的排比句,每一句都是对大堰河日常生活的一种描述,在这些描述里浓浓地浸透着诗人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可以说,这首诗中的描写,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种方式。
讨论探究
结构板书
巧用修辞,酣畅抒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全诗共13节,有8节运用了排比。它们或再现大堰河的勤劳忙碌,或展现大堰河的乐观豁达,或描绘大堰河对“我”的亲昵疼爱,或写她死后亲人的悲痛欲绝。这些排比,犹如汹涌的情感巨浪,把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对旧社会的诅咒,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鉴赏评价
为了加强情感和凸显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一行,在第3节的首尾反复出现,节首点明本节主旨;节末再次回应,写出了“我”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之情。又如“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一行,用在第4节的开头,写出大堰河对“我”的喜爱呵护;节末再次回应,突出并强化了大堰河对“我”的情感,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缠绵的思绪,把“我”与大堰河之间的情意描写得细腻深切,哀婉动人。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
毕淑敏
常常想家。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母亲。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无边无际云蒸霞蔚的爱。当我们想起爱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如天宇般宽广淳厚的温暖和一种伟大神圣的责任。当我们想起责任的时候,其实是在宁静致远地思索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尊严。
世上没有关于“家”的节日,好在有一个“母亲节”,让我们飘荡的心有所附丽。每年这一天,人们心心相印地隆重纪念这个民间节日,感念一种饱含沧桑的爱。
美文品读
最初发起为母亲设定一个节日的人,定是一位成年的男人或是女人。太小的孩子,我以为是无法理解母爱的。婴儿的热爱的涌起,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生命本能的驱动。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最初的食物和衣着,看到世上第一张欢颜,听到人间第一句笑语……小小的心,像一只薄而透明的钵,盛满了乳色的爱,悄悄涟漪着。以孩子的智力,必认为这些都是上天无缘无故倾倒的玉液琼浆,是与生俱来的赠品。
作为施与的一方,母爱有时也是本能以至盲目愚蠢的代名词。母爱单纯也复杂,清澈也浑浊,博大也狭窄,无偿也有偿。体验这种以血为缘的爱,感知它的厚重深远,纪念它的无私无畏,弘扬它的旗幡,播撒它的甘霖,需要灵敏的悟力和细腻的柔情。世人只知给予艰难,其实接受也非易事,需要虚怀若谷的智慧。只有容纳得多,才有可能付出得多。对于早年无爱的生命来说,就像没有河溪汇入的干涸之库,无法想见在旱魃猖獗时会有泉眼喷涌。
母亲于是成为了一种象征——她是低垂的五谷,/她是无尽的蚕丝,/她是冬天的羽毛和夏天的流萤。/她是河岸的绿柳依依,/她是麦田的白雪皑皑。/她是永不熄灭的炉火,/她是不肯降下毫厘的期望标杆。/她是成绩单上的一个签名,/她是风雨中代人受过的老墙。/她是记忆中永恒年轻的剪影,/她是飓风中无可撼动水波不兴的风眼。
母爱并不仅仅从生育这一生理过程中得来,她是心灵的产物而不是子宫的产物。生育只是母爱的土壤,它可以贫瘠也可以富饶,可以繁衍灵芝也可滋生稗草。
我愿把人类那种最崇高而结晶的挚爱,无论来自男女,统称为母爱。母爱如盐。盐主要是来自大海,母爱最主要的蕴含地,当然是母亲了。但世上还有湖盐、井盐、岩盐、池盐……
母爱并不是母亲的专利,它是人类所有最美好最无私最博大的爱的总命名。比如未生育的女子,也会富含母爱,像医家泰斗林巧稚大夫,她的双手,便是摆渡万婴安达人世的慈航。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更有无数志士仁人,把无边的爱意和关怀倾泻人寰。那爱纯正灼热,至今散发着炙烤肺腑的力度,促人们警醒,激人们向前。
无论我们是男人还是女人,成人还是少年,我们都曾欢欣地接受过母爱,我们也都可以成为撒播母爱的源泉。
(摘自《晚晴》)
品读提示:
什么是“家”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是谁,都不可否认:家,是施与与获得母爱的重要场所。施与是一种本性,获得是一种幸福。作者正是基于对家、对母爱的这种深刻认识,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文中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彰显了文采,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有人说,在中国整个20世纪诗歌史上,最让人感动的诗人是艾青。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请命的诗。他不仅控诉罪恶、揭露黑暗,而且热爱光明、向往幸福、懂得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实就是一首感恩之歌。
是的,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有良知的标志;学会感恩,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围绕“感恩”“母爱”这个中心,我们可积累以下写作素材。
素材积累
裴春亮曾是一个饱受磨难的苦命娃:1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鞋子;13岁那年,他辍学打工;16岁时,父亲去世了,乡亲们帮他安葬了父亲。他家遇到种种不幸,都是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乡亲们的亲情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面对重重灾难,他不甘贫困,奋发图强,从艰难困苦的包围中闯出一条生路,在30岁的时候打拼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裴春亮致富不忘报恩,创业回报乡邻,他经常慷慨解囊扶危济困,力尽所能地帮助周围困难群众。裴春亮个人出资给村里每家盖一套新房子。在带领大家兴建裴寨新村的同时,多方引资,创办环保节能水泥厂。裴春亮要带领村民共奔小康。
“他们得不到母爱,我就当他们的妈。”自2003年接过第一个弃婴开始,她已承担了50多个弃婴的抚养义务,现在仍有“小养”“朵朵”和一名3岁男孩生活在她家。十几年来,孩子无论大小,健康与否,无论白天黑夜,午仁翠都不厌其烦抱着哄着。一天天,一年年,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不幸的小生命相继获得了新生,快乐成长。
家中年迈多病、行动不便的丈夫和高位截瘫的儿子,本来就让这位勤劳善良的老妈妈忙得很,如今再加上这些身体有残疾的弃婴,日渐苍老的农家妇女不但没发愁,反而总能让所有的事井井有条,顺顺当当。
午仁翠的付出得到了全社会的赞扬,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荣誉,2010年9月授予她“首届感动稷山十大道德模范”的光荣称号,2010年9月授予她“稷山县孝亲敬老模范”的光荣称号,2011年2月授予她“抚幼助孤模范”的光荣称号,2011年9月授予她“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2012年2月授予她“最美稷山人”的光荣称号,2014年3月又授予她“十佳慈母贤妻孝子”的光荣称号。面对人们的赞誉,午仁翠没有骄傲,反而更加细心耐心地照顾着每一个可怜的弃婴,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