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初级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5 12:1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同学们好!温故而知新回想第5课所学知识,轻松应对
准确选择新课导入1.755年, 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2.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 节度使权力加大,逐渐形成 的局面。
3. 年, 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4.唐朝灭亡以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 ,史称“ ”。我会填充自主记忆安禄山安史之乱内地藩镇割据907朱温北汉五代十国送鼓点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边疆叛乱,唐朝日趋衰落。这一叛乱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隋末农民起义 D.唐末农民起
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篇章。领导人是?
A、黄巢 B、张角 C、朱温 D、史思明
3.唐朝的建立都和灭亡唐朝的人分别是??
A.李渊 黄巢?? B.李世民 朱温? ?? C.李渊 朱温 ? D.李世民黄巢?
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五代十国?? ?? C.辽宋夏金 ??D.魏晋南北朝?
我会选择自主记忆我能回答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安禄山担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进入新课 960年春节,后周朝廷忽然接到边境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就这样赵匡胤当上北宋的皇帝。那他是怎样统治北宋的呢? “黄袍加身”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一遍
2、在文中划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点内容。
3、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学新知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3分钟
2. 遇有不清楚的问题,小组内相互交流。(1分钟)
3、全班展示。(2分钟)1. 960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 后 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 分裂割据局面。
2.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 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 的兵权,控制了军队。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 权力过大,采取了 的办法,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3. 为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重现,宋太祖有意文臣掌握大权,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 、提升 地位政策,使 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4.宋朝注重发展 事业,改革和发展 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地位。宋朝的 政策,扭转了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赵匡胤自学新知小组合作我问你答考考你?自主记忆陈桥驿北宋南北南方武将禁军将领宰相分化事权文臣武将武将文官文臣文教科举进士重文轻武五代十国 学习任务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简述北宋的建立?
2. 概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合作探究一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2分钟
2.有疑问的同学,小组内相互交流。(1分钟)
3、全班展示。(2分钟)充分展示——争先恐后
1.简述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
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
祖。
2.概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上一律使用文
官,设置通判;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
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经济上,取消节
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财赋收归中央;文化
上,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合作探究一 北方
(黄河流域)南方907年——960年
唐朝灭亡——北宋建立北宋建立1.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 。
2.960年,后周大将 在 ? ?发动兵变 ,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史称 “ ” 。
3.北宋建立:建立时间:????? ??
建 立 者:????? ?? ??(即宋太祖)
建立民族:????? ?
都 城:??? ?
4.北宋建立后,陆续灭掉割据政权,结束了 局面。五代赵匡胤陈桥驿陈桥兵变赵匡胤960年汉族东京(开封)五代十国分裂黄袍加身宋朝建立的方式是?北宋的建立北 宋陈桥驿 宋太祖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灭掉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建立的历史影响是?下列统一政权不一样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D 我们只能说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时期形势图五代十国(907——960)看图表,请说说五代十国政权有什么相同点?
皇帝在位时间短,王朝个个短命,政权更迭频繁。
宋太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杯 酒 释 兵 权成 语 故 事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的心机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都 牢牢地控制到了自己手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上一律使用文官,设置通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分析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财赋收归中央。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都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书施行。
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研读节 度 使
在五代十国、宋代权力变化比较表 学习任务
重文轻武的政策
3. 列举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4. 概述重文轻武的目的和后果? 合作探究二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2分钟
2.有疑问的同学,小组内相互交流。(1分钟)
3、全班展示。(2分钟)充分展示——争先恐后
3.列举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经济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之极;当时的文官担
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
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科举考试,文举
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
4.概述重文轻武的目的和后果?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
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
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
的安定。合作探究二重文轻武的政策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经济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之极;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科举考试,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少。这幅图片反映了宋代怎样的历史?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说说宋代重视科举制的表现?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科举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人科举考试图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重文轻武的后果怎样?
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做人莫军,做铁莫做针。”材料研读 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武将不被重用;宋朝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是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请作出判断。××√√√√北宋建立北宋的政治中央集权重文轻武960年,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定都东京政治上 削弱相权 使用文官 设置通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定期换防经济上,设置转运使,财赋收归中央文化上,发展文教,大兴科举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军队战斗力削弱 行政效率下降要结合国情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试想: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宋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学习了第6课,记住多少赶快抢答当堂检测七历堂堂测6 总分15分 过关分13分
一、选择题?共8分,每题2分
1.北宋是在哪一朝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A.后梁 B.后周 C.后唐 D.后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A.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削弱相权 D.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反映北宋时期?
A.赋税沉重 B.军队规模大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地方势力强大
4.下面对宋朝科举制度的内容解说正确的是?
①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②提高进士地位 ③开创殿度制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二、问答 宋太祖结束分裂割局面和加强统治的措施是?(7分)
答:先南后北;加强中央集权。收获星星
盘点知识完成《长江导学》P16—17
填充、选择、解析题学得轻松,更要记得扎实赶快作业大家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