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ì
jiāng
nán
yīn
tiān
sì
de
rú
guǒ
cāng
máng
xīn
jìu
gāo
dī
huí
yì
2、比一比,再组词。
忆(
) 阴(
) 如(
)
苍(
)
亿(
) 阳(
) 姑(
)
答(
)
3、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美丽的
天空
绿绿的
光芒
雪白的
太阳
刺眼的
朝霞
苍茫的
云朵
火红的
江水
圆圆的
江南
灿烂的
江花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叶子
我们看到的叶子,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色彩很美丽。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发现:原来是叶子的色素在变戏法哩!
太阳一照,叶子就变成各种颜色。能叫叶子变绿的,是叶绿素;叫叶子变黄的,是叶黄素;能叫叶子变红的,是红色的花青素。花青素的本领最大,它还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变出各种颜色呢!
(1)按短文内容填空。
叶子色彩很美丽,是叶子的(
)在变戏法。太阳光一照,(
)把叶子变成绿的,(
)把叶子变成黄的,(
)把叶子变成红的。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
丽
———(
)
颜色
———
(
)
(3)请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5、畅所欲言。
学了这两首,美丽的诗歌,请你用笔描绘一下其中一首你喜欢的景象,再写上几句话吧!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忆江南
阴天
似的
如果
苍茫
新旧
高低
回忆
2、略
3、略
课后能力提升
4、(1)色素
叶绿素
叶黄素
花青素
(2)
好看
色彩
(3)
略
5、略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本课学的是两首描写美丽景色的古诗。《忆江南》是诗人以回忆江南春为背景,在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对江南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敕勒歌》是南北朝民歌,让学生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爱美的情趣。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学习生字词。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五、布置作业
背诵《忆江南》
六、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 珍惜
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去看了美丽的江南,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细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1)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敕勒歌》
2、抄写生字词。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共29张PPT)
第三单元
·
第七课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用自
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忆
南
旧
yì
如
nán
jìu
rú
回忆
记忆
南方
南瓜
仍旧
旧物
如果
假如
学习字词
阴
似
苍
yīn
低
sì
cāng
dī
阴天
阴暗
似乎
相似
苍白
苍茫
高低
低矮
学习字词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人始终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诗。在诗歌史上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简介
“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课文导入
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
江
南
学习课文
借助拼音自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ān
学习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
学习课文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忆”是什么意思?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回忆、思念)
学习课文
1、解释词语:
旧:
曾谙:
胜
:
如
:
2、把词语意思放进句子里,说说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如果能再把句子说连贯通顺就更好了。
学习课文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真好,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是多么的熟悉。
晨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天来了,江水翠绿,犹如蓝草。
如此美丽的江南,
能不让人回忆吗?
学习课文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
学习课文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拓展延伸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拓展延伸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拓展延伸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课文导入
敕勒歌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导入新课
北朝时代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他们在放牧时经常放声歌唱,全诗描写了我国北方草原的广阔、富饶、美丽。
学习课文
笼
lǒng
(笼罩
笼统)
lóng
(竹笼
笼子)
xiàn
jiàn
(见出
显见)
(看见
遇见)
见
学习课文
敕勒川,阴山下:
交待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即在
绵延千里的阴山脚下,
描写了一幅壮美广阔的图画。
学习课文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的帐篷,
也称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是遮住的意思。表明了天的广阔与敕勒川的辽阔,
向四面望去,无边无际的田野与天相接。
学习课文
展开想象,体会诗意
美丽富饶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形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学习课文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静态的草原
动态的草原
学习课文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下了头,显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学习课文
展开想象,体会诗意
诗中描写了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动静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风吹草低见牛羊
学习课文
请你像过电影一样,想想诗句的意境,体会诗情!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