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复习试卷(选择50题)1
科学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单选题
1、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它们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看哪一个球较硬
C、让它们同时从离地面等高处自由坠下,观察哪一个反弹得高
D、把它们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2、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重视规范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手持试管加热
B、
闻气味
C、
稀释浓硫酸
D、
用嘴吹灭酒精灯
3、(2017 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5、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下列叙述,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A、小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
B、小明心想:这是生物吗?
C、小明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D、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
7、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探究自然的奥秘一般是始于(
)
A、作出假设
B、观察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实验
8、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9、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10、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数据的收集一般要取平均值.这是因为(
)
A、数据越多越好
B、平均值可避免偶然性
C、平均值比较好看
D、数据多可使每个同学都参与
11、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下列哪一项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最正确?(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第一次测得的数值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要有目的
B、小明用直尺测量叶的周长,连续测量了3次最后求出平均值定为叶的周长
C、在测量时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D、科学的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
13、在生物探究实验设计中,要设置对照,下列几组对照中合理的是(
)
A、光照与潮湿
B、室内与室外
C、23°与8°
D、干燥与阴暗
14、“制定计划”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
A、列出材料用具
B、设计对照实验
C、选出控制变量
D、记录实验数据
15、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16、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17、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18、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笔记和练习
B、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实践和应用
19、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20、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
C、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D、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21、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22、在做鸡蛋放在食盐溶液里的实验时,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打破鸡蛋
B、加速食盐溶解
C、增加食盐溶解量
D、防止液体溅出
23、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
C、观察是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4、下表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
25、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观察得到下表所示数据。从数据可知:该同学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湿润
乙
向阳处
20℃
干燥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26、(2017 杭州)如图是一初中(科学)课本,下列对此课本的估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是(
)
A、长度约为26厘米
B、质量约为2千克
C、重力约为0.2牛
D、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帕
27、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器材可以较精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
A、
B、
C、
D、
28、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天平: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2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药品
B、
滴入液体药品
C、
加入固体药品
D、
量取液体药品
30、试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操作错误的是( )
A、禁止品尝实验室中的任何试剂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
31、下列测量应选择毫米刻度尺的是( )
A、装配教室窗玻璃前,测量窗户的尺寸
B、测量操场的周长
C、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人的身高
32、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如图1中所示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33、观察下图所示的家用自来水表的表盘,它的刻度表示测量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时间
D、长度
34、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35、用下列哪组工具可以测量一粒葡萄的体积( )
A、量筒和水
B、细线和刻度尺
C、细线和方格纸
D、方格纸,刻度尺
36、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培养皿
C、烧杯
37、在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实验中,都设置了一个装清水的试管,该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进行实验结果的对比
B、为实验失败做准备
C、用来稀释实验物质
D、用来稀释实验所用试剂
38、实验器具主要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使用仪器较多.下列实验器具可用于加热、配制溶液的是( )
A、培养皿
B、滴瓶
C、烧杯
D、酒精灯
39、如图所示,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40、属于解剖器具的是( )
A、酒精灯
B、培养皿
C、胶头滴管
D、解剖针
41、属于观察器具的是( )
A、酒精灯
B、显微镜
C、胶头滴管
D、解剖针
42、下列组合属于加热工具的是( )
A、三脚架
酒精灯
B、烧杯
解剖针
C、培养皿
载玻片
D、载玻片
盖玻片
43、下列实验器具中,可以用于加热、配置溶液的是( )
A、烧杯
B、培养皿
C、酒精灯
D、石棉网
44、用下列哪组工具可以测量一片不规则叶的表面积( )
A、量筒和水
B、细线和刻度尺
C、细线和方格纸
D、方格纸,刻度尺
45、在以下的器具中,可用于加热的常用容器是( )
A、载玻片
B、酒精灯
C、烧杯
D、镊子
46、下列哪组器具属于计量器具( )
A、放大镜、显微镜
B、镊子、刀片
C、量筒、天平
D、培养皿、滴管
47、测量叶片周长,所用到的工具是( )
A、细线和方格纸
B、方格纸和刻度尺
C、细线和刻度尺
D、方格纸
48、观察如图各种实验器材,其中名称全部对应正确的是( )
A、玻璃片、汽油灯、放大镜、烧杯
B、载玻片、酒精灯、放大镜、烧杯
C、载玻片、滴瓶、培养皿、玻璃杯
D、玻璃片、酒精灯、观察镜、烧杯
49、下列实验器材用于加热的是( )
A、镊子
B、三角架
C、解剖针
D、培养皿
50、属于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是( )
A、酒精灯
B、培养皿
C、胶头滴管
D、解剖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解析】【分析】球的弹性主要是从球碰到障碍物时反弹的距离来体现弹性好差的,影响球反弹距离的条件有很多,这题中我们比较两种橡胶球时要使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解答】
A、把它们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因掷去的力量可能不同,A错误;
B、用手触摸,看哪一个球较硬,硬与弹性好差是不同的概念,B错误;
C、让它们同时从离地面等高处自由坠下,观察哪一个反弹得高,控制了其余条件相同,从反弹的高度,可以比较两球弹性的好差,C正确;
D、把它们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向地面掷下的力量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考点】实验室的安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和溶液的浓硫酸的稀释,试管需试管夹夹持进行加热,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不量气体进入鼻腔,浓硫酸稀释时应使浓硫酸沿杯壁进入水中,熄灭酒精灯时需用灯冒盖灭。
【解答】A、手持试管加热,不能用手持,A错误;
B、闻气味,符合闻气味的规范操作,B正确;
C、稀释浓硫酸,图中将水倒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会引起液体飞溅,C错误;
D、用嘴吹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酒精灯,D错误。
3、【答案】B
【考点】估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宇宙中的星体等远距离的物体,甲为小分子,故甲不符合,故A错误;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胞,乙为酵母菌和衣藻,属于细胞,故B正确;
C、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分子,丙为动物体,故C错误;
D、放大镜适于观察近距离的物体,丁为远距离的星体,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实验室的安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的基本操作解题
【解答】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A错误;
B、转移蒸发皿,转移蒸发皿时应该用钳锅钳不能用手去拿,B错误;
C、加热液体,符合加热液体的规范操作,C正确;
D、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正确操作应该将浓硫酸沿杯壁注入烧杯中,D错误。
5、【答案】A
【考点】提出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6、【答案】B
【考点】提出问题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解答】解:A、小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属于科学探究的发现问题;
B、小明心想:这是生物吗?属于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
C、小明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属于科学探究的实施计划;
D、通过观察,小明发现“小白点”原来是草履虫,属于科学探究的得出结论.
因此,属于提出问题的是小明心想:这是生物吗?
故选:B
7、【答案】C
【考点】提出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选:C
8、【答案】C
【考点】提出问题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解: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选项A、B、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C选项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C.
9、【答案】C
【考点】提出问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选项A、B、D的实验变量分别是水分、培养基、光照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考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对于需要数据验证的实验,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解答】解: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
故选:B
11、【答案】A
【考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肺活量的理解.
【解答】解:因为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故选:A
12、【答案】B
【考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解答】解:A、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
目的、计划,靠自己的感观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科学的观察要有目的,A正确.
B、由于树叶边缘不规则,因此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正确的操作是:用细线绕叶片测量后,再用直尺测量细线长度,即为叶片周长,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可减小误差,C正确.
D、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因此科学的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考点】制定探究方案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光照与潮湿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A错误;
B、室内与室外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B错误,
C、23°与8°是高温与低温,是以温度唯一的变量,可以形成对照,C正确;
D、燥与阴暗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D错误.
故选:C.
14、【答案】D
【考点】制定探究方案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做实验前,要制定实验计划,实验计划包括:实验思路;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实施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而记录实验数据属于实施计划过程.
故选:D.
15、【答案】A
【考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科学活动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有目的的行动。
【解答】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科学活动中对未知规律的揭示,属于科学发现,A正确;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B错误;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小冬的活动不是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C错误;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小李到初中读书不属于科学活动,不属于科学发现,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考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解答】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进入科学的世界可以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说法正确,A错误;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观察和思考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说法正确,B错误;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书本上的知识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与完善,说法错误,C正确;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进入科学的世界,解决新问题都是很重要的,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17、【答案】C
【考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解答】
A、用吸尘器吸尘,可以帮助我们打扫卫生,这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正面的影响,A错误;
B、使用空调降温,在气温太高的时候可以利用空调降温,这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是正面的影响,B错误;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氟利昂排入大气易破坏臭氧层,使紫外线大量照射到地球表面影响生物的健康,是负面影响,C正确;
D、用计算机上网,利用网络可以工作、联系、购物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是正面影响,D错误。
故选C
18、【答案】C
【考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积极的实验。
【解答】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答案】D
【考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可以是复杂的问题的研究,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完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普通人都可能在进行着科学研究。不管复杂或是简单的问题,都有着相似的研究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解答】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观察并提出问题,正确,A错误;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科学研究需要多实验,正确,B错误;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答案,正确,C错误;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的科学规律,科学知识,我们也在研究。错误,D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观察的分类
【解析】【分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 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也可以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用体温计对学生的体温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观察,A错误;
B、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属于观察,B错误;
C、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用秒表准确判断出某同学跑100米所用的时间,属于观察,C错误;
D、一位学生在学校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位学生的活动不属于观察,D正确。
故选D
21、【答案】D
【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解析】【分析】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的物体,扩大观察的范围,说法正确,A错误;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天文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获得准确的数据,说法正确,B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放大镜能将细小的指纹放大使观察更清晰,说法正确,C错误;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仪器和工具能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但仪器操作有时会有错误和不可避免的误差,仪器的精密程度也会影响观察的结果,所以以上说法是错误的,D正确。
故选D
22、【答案】B
【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解析】【分析】常见仪器玻璃棒在许多实验中都有用到,在不同的实验中玻璃棒有着不同的作用,一般有三种作用:搅拌;引流;转移物质。
【解答】
A、防止打破鸡蛋,要防止打破鸡蛋可以不用玻璃棒,A错误;
B、加速食盐溶解,此处玻璃棒作用搅拌主要是为了加速食盐溶解,B正确;
C、增加食盐溶解量,搅拌只加快溶解的速度不能增加溶解的量,C错误;
D、防止液体溅出,只有在蒸发结晶时搅拌是为了防止液体体溅出,这里是为了加速溶解,D错误。
故选B
23、【答案】B
【考点】用心观察
【解析】【分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 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解答】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说法是正确的,A错误;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观察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也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所以说法错误,B正确;
C、观察是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说法正确,C错误;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24、【答案】C
【考点】用心观察,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形可看出题中主要包含三种脸形是由嘴的形状决定的,寻找脸部的排列规律时可以从表格的行与列去找,也可以从对角线进行寻找。
【解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表格中的前两列或前两行都是由三种不同脸形组成的,可推知第三列或第三行也应该包含三种不同的脸形,根据已有脸形可知,缺少C选项的脸形,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5、【答案】D
【考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整理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中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往往用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相同,出现的结果就是有这个控制的条件决定的。此题可通过表格数据判断探究的因素。
【解答】该同学设计了探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的实验,分析表格数据花盆甲、乙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花盆甲、乙光线情况相同,温度相同,水分情况不同,甲花盆湿润,乙花盆干燥
,所以根据对照实验的条件控制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D选项正确。
故选D
26、【答案】A
【考点】估测
【解析】【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A、课本的长度约为20~30cm,故A正确;
B、一本课本质量约200g=0.2kg,故B错误;
C、一本课本质量约0.2kg,则重力G=mg=0.2kg×10N/kg=2N,故C错误;
D、一本课本重力约为2N,面积远远小于1m2
,
根据,压强远大于2帕,故D错误。
故选A
27、【答案】B
【考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和工具的作用可判断选项
【解答】
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A错误;
B、量筒可较精确的测量液体的体积,B正确;
C、漏斗是过滤时用到的仪器,不能用来测量体积,C错误;
D、烧杯壁上虽有体积刻度,但烧杯由于横截面较大,刻度线较少,一般只能粗略的估计所盛放液体的体积,D错误。
故选B
28、【答案】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实验操作,试管盛放液体时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胶头滴管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为防止天平的游码和砝码生锈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和移动游码。玻璃棒作用多初中实验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一般有,溶解时搅拌,过滤时引流,蒸发结晶时转移等作用。
【解答】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液体不能超过1/3,A错误;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B错误;
C、天平: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要用镊子夹取砝码,C错误;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玻璃棒有这三种作用,D正确。
故选D
29、【答案】B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实验操作,试管盛放液体时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胶头滴管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时,用镊子夹取药品放于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药品滑入试管底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于桌面。
【解答】
A、试管盛放液体加热时试管内加的液体不能超过1/3,图所示已经超过了,A错误;
B、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时,图示操作符合滴管的规范操作,B正确;
C、加入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平放,将固体放于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来,图示操作错误,C错误;
D、量筒最取液体药品时,图示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了,D错误。
故选B
30、【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试管是常用的实验仪器,试管操作一般要注意的事项有:(1)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2)用滴管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悬空滴加,不得伸入试管口。
(3)取块状固体要用镊子夹取放至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滑入试管底,不能使固体直接坠入,防止试管底破裂。(4)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管口稍向下,加热液体时倾斜约45°。(5)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6)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7)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8)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9)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10)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时,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若将试管长度三等分时,则试管夹夹在靠试管口的那端的三分之一的部位以内为合理。(11)加热应用外焰。
【解答】
A、禁止品尝实验室中的任何试剂,这是实验常识,正确,A错误;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无人的方向,符合试管操作规范,正确,B错误;
C、为防止试管炸裂,加热时试管底部要接触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处温度较低,热的试管接触后易碎裂,操作错误,C正确;
D、用实验桌上洗过的抹布擦干洗净的试管,可以这样操作,正确,D错误。
故选C
31、【答案】A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测量时首先要根据测量对象对精确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解答】
A、装配教室窗玻璃前,测量窗户的尺寸,窗玻璃安装时要求不能留有缝隙选择较小的毫米刻度尺较合适,A正确;
B、测量操场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允许有较大的误差,不用选择毫米的刻度尺,B错误;
C、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纸的厚度较小,需要用比毫米刻度更小的刻度尺,C错误;
D、测量人的身高,测量人的身高一般可以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D错误。
故选A
32、【答案】B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先从图中读出脚印的长度,再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计算出人的身高。
【解答】由脚印图所示此人的脚的长度为25.10厘米,可由7倍关系计算出此人的身高:25.10厘米×7=175.7厘米,B选项最接近,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3、【答案】B
【考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从自来水表的表盘上的计量单位可以知道自来水表测量的物理量。
【解答】从自来水表表盘上的单位“m3”,m3是体积的单位所以自来水表的刻度测量的是体积,ACD错误,B选项正确。
故选B
34、【答案】C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可判断选项
【解答】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5、【答案】A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由于一些物体的形状不规则,所以用排水转化的方法,即水面上升的体积就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步骤为:①先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V1;②将被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放入前面倒入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内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③计算出固体的体积V=V2﹣V1
.
(3)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可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因此,在实验室中测液体体积的主要用到了量筒和量杯.
【解答】解:在量筒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的刻度,然后将一颗葡萄用细线拴住完全浸入水中,再记下此时的刻度,两次刻度之差,就是葡萄的体积,因为两次刻度之差即葡萄排开的水的体积.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6、【答案】A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坩锅、蒸发皿、燃烧匙等.
【解答】解: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而培养皿、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A.
37、【答案】A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本题设计的是对照实验,所以操作必须控制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必须一致,才有对照的意义;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含量多少,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红褐色络合物.向相同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两种果汁,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汁的滴数越多,说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
【解答】解:在蛋白质的检测演示实验中,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释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试管中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一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呈红褐色,另一试管中溶液呈无色,实验中设置另一试管的作用是对照.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维生素C的特性,我们可以用此特性来检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而向装清水的试管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后是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因而可以形成对照.因此,在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实验中,都设置了一个装清水的试管,该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故选:A.
38、【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即可,
集气瓶: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溶解固体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
量筒: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加热.
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
【解答】解:培养皿、滴瓶不能用来加热,酒精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
故选:C
39、【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三点:(1)玻璃泡要全部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2)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3)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可根据该要点选择答案.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底,故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且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到被测液体中,故D错误;
故选:C.
40、【答案】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酒精灯:用于加热;
2培养皿:通常用于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
3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解剖针:有固定用途,也可用于挑去果肉制作装片等.
【解答】解:生物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三角架、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其中观察器具:放大镜等;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解剖针等;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体、培养皿、滴管、药匙、试剂瓶等.
A、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A不符合题意;
B、培养皿属于通用器具,B不符合题意;
C、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属于通用器具,C不符合题意;
D、解剖针可用于挑去果肉制作装片,属于解剖器具,D符合题意.
故选:D.
41、【答案】B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探究事物用的观察器具,有显微镜、放大镜等,可从器具的特点来解答:
【解答】解: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其中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显微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大.所以在观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可见显微镜属于观察器具.
故选:B.
42、【答案】A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酒精灯三脚架烧杯是用来加热的仪器去解答;根据培养皿不能加热,否则会炸裂去解答;根据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不能用来加热去解答
【解答】解:酒精灯、三脚架、烧杯、是用来加热的仪器,解剖针、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不能用来加热,故A正确;
故选:A
43、【答案】A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既可以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又可以用于加热较多液体的仪器是:烧杯.
【解答】解: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加热时常用到的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使受热均匀)、三脚架(作支架用,上面放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烧杯、试管等.但可以用于加热、配置溶液的是烧杯.
故选:A
44、【答案】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方格纸可估算表面积.
【解答】解:把叶子放方格上,过半的当满格查有几个,不过半的忽略,量一个格的面积,再算.可见D正确.
故选:D
45、【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和通用器具等.
【解答】解:A、载玻片属于观察器具,A错误.
B、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B错误.
C、烧杯属于加热的常用容器,C正确.
D、镊子是通用器具,D错误.
故选:C
46、【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和通用器具等.
【解答】解:A、放大镜、显微镜属于观察器具;
B、镊子、刀片属于解剖器具;
C、量筒、天平属于计量器具;
D、培养皿、滴管属于通用器具.
故选:C.
47、【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测量工具,如刻度尺、天平、量筒、温度计等.根据对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生物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不规则物体,要想了解它各方面的特征指数,我们需要借助工具、仪器,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要测量叶片的周长,我们需利用细线和刻度尺进行测量,先用细线围绕叶片一圈,再用刻度尺量出细线的长度,即为该叶片的周长.
故选:C.
48、【答案】B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实验常用工具的认识,从左到右分别是:载玻片、酒精灯、放大镜、烧杯.
【解答】解:载玻片:用于制作玻片标本,把少量生物材料,放在载玻片的液滴内,用盖玻片盖住,制成玻片标本,把生物材料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等;
放大镜:用于观察放大倍数较小的生物材料,例如观察种子胚结构时,用到的观察用具就是放大镜;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溶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故选:B
49、【答案】B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
【解答】解:实验器材中,能用于加热的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培养皿不能用于加热.
故选:B
50、【答案】C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实验室的仪器有很多,但它们的用途不同.
1酒精灯:用于加热;
2培养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或用于微生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
3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4解剖针:有固定用途,也可用于挑取果肉制作装片等.
【解答】解:A、酒精灯常用于给物质加热.A错误;
B、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B错误;
C、胶头滴管是滴加和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C正确;
D、解剖针是一种用于挑取材料的工具.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