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人教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5 18: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1.
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本名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选自《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1)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的石井栏,_____的皂荚树,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的黄蜂
在茶花上,_____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①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_________,后写_________,再写_________;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中心句)
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⑤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a.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b.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①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②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③三个“也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____一块雪,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罩住了……养不过夜的。
①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例句: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
③给本段文字拟个恰当的小标题。
3.探究发现。
(1)评价一下文中的先生和“我”,并说说我对老先生的态度。
(2)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在这里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否吻合?
(3)“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句中“只”这个词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确凿(zuó) 
秕谷(bǐ) 
绣像(xiù) 
桑椹(shèn)
B.菜畦(wā)
鼎沸(fèi)
蝉蜕(tuì)
竹筛(shāi)
C.锡箔(bó)
博学(bó)
脑髓(suí)
鉴赏(jiàn)
D.觅食(mì)
宿儒(sù)
缠络(luò)
渊博(yuān)
(2)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熟里去了。
B.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C.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D.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急等它走到中间去。
5.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5~9题。
(1)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答:
(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

(3)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做分析。
答:
(4)文段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5)文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选出下列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鉴赏


A.镜子
B.照
C.观察
D.鉴定
                         
人迹罕至


A.少见
B.绝对没有
C.稀少
D.不容易
轻捷


A.战胜
B.胜利
C.快速
D.敏捷                           
望风而逃


A.消息
B.景象
C.大风
D.态度
2.用成语概括句意。
(1)人声嘈杂,如同水在鼎中沸腾一般。
_________
(2)不转眼珠地看。_________
(3)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还很清新
。________
(4)形容有的人语言、行为使人无法理解。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


A.老师
学生
长江
船只
B.房屋
院子
操场
下雪
C.教室
雪白
桌椅
电灯
D.昏暗
黑板
粉笔
作家
4.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5.同步解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文段中描写“斑螫”其作用是(  )
A.介绍斑螫的生活习性。
B.描写斑螫的神秘色彩。
C.描写以斑螫为游戏对象的乐趣。
D.描写百草园的具体景物。
(2)“油蛉在这里低唱”中的“这里”指代什么?
(3)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作者通过哪些角度进行观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景物的特征?
(4)文中写景叙事井然有序,景物描写有静有动。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      景;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景。
(5)在“单是……趣味”一句的总领下,分述了哪几件趣事?
(6)文段中连用两个“不必说”,接着用“单是”表述上有什么效果?
6.美文赏读。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长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英予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采?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本文的主人公英子曾经是一个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残疾姑娘,她迟来早走,是因为“
”。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英子的眼圈儿红了”,是因为感到委屈、害怕和难为情。(  )
②“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是因为受到鼓励而激动。(  )
③演讲结束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是因为英子的普通话说得十分标准、好听。(  )
(3)对英子来说,为什么那是“生命的掌声”?
(4)“其实,人都需要掌声的。”这句话中的“掌声”指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略。
2.(1)①填词略。

植物、动物、植物;整体、局部;听觉、触觉、味觉。

有无限趣味。
④拟人
生动准确的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
a.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b.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写出了叫天子的敏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2)①这段文字起过渡作用。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②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
③排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流露出我的依恋和无奈。
3.
①填词略。
②示例:夏天,我们来听神奇迷离的美女蛇故事;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上捕鸟去。
③略。
3.(1)博学、方正、开明;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2)这里是和百草园的春夏秋相比较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实事求是的,另外下文所写下雪后在百草园可以捕鸟,照样乐趣无穷,这和全文感情基调是吻和的。
(3)“只”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教学内容的单调。
4.(1)【解析】选D。A项中“凿”应读záo;B项中“畦”应读qí;C项中“髓”应读suǐ。
(2)【解析】选B。A项中“熟”应为“塾”;C项中“燥”应为“躁”;D项中第二个“急”应为“及”。
5.(1)【解析】标题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注意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
答案(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2)
①找蜈蚣(翻断砖) ②按斑蝥 ③拔何首乌 ④摘覆盆子
(3)【解析】找出所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再分析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4)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儿童形象。
(5)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由衷喜爱和深切怀恋之情。
课后能力提升:
1.C
C
D
A
2.人声鼎沸
目不转睛
记忆犹新
不可思议
3.A
4.C
5.(1)C 
(2)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3)视觉,听觉,触觉。音,色,状,味。 
(4)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静;鸣蝉、黄蜂、叫天子、动 
(5)听油岭低唱,蟋蟀弹琴,翻开断砖找蜈蚣、
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 
(6)写出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又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让人感到百草园的乐趣比比皆是。 
6(1)沉静忧郁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2)①√②√③× 
(3)掌声使她明白同学们没有歧视她,使她微笑着面对生活,使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了第二次生命。 
(4)对人的尊重、鼓励和肯定。)
文章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