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yī cì huáng hé gèng jiā
fǎn huí jǐng sè zhào zhe shēn lín
2、比一比,再组词。
人( ) 穷( ) 衣( ) 目( ) 反( )
入( ) 究( ) 依( ) 日( ) 返(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4、填空
(1)根据意思写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要想看到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的景象,还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 ”的道理。
(2)唐朝诗人王维的《 》这首诗描写了鹿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其中一句 , 。
写出了夕阳的光线照射入森林中,返照在青苔之上的景色。
5、下面是一首唐诗《登鹳雀楼》,作者是唐朝诗人畅当。请你试着读一读。
迥(jiǒnɡ)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shì)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诗意】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zhān)远瞩(zhǔ),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luán)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páo)哮(xiào)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白日 黄河 依次 更加
返回 景色 照着 深林
2、略
3、略
课后能力提升
4、(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 看得远
(2)鹿柴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5、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登鹳雀楼》能让我们知道登鹤雀楼时看到辽阔的景物和诗中蕴含的哲理。前两句写景,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示诗人王之涣胸襟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鹿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作品,主要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这首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以诗、画、音乐相结合,诗中有画的美的意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和学习兴趣。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一、猜谜引入,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2、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朗读古诗。(指名朗读,齐读)三、精讲古诗,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古诗。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四、识字、写字指导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2、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鹿柴》,教师板书课题。指出“寨”在本课中读“zhài” 与“寨”相通,鹿柴是一个地名,并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板书全诗。
3、指名朗读。
4、学习生字“但、返、景、”
三、指导朗读,精读理解。
1、指导朗读古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齐读古诗的第一、二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但——只?????? 闻——听
如孟浩然《春晓》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就是听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空山里见不到人的踪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
3、齐读古诗三、四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3)理解诗句的意思。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青的苔径上。
4、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教师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却看不见人,只有夕阳的阳光透射过密密的山林,照在青青的苔径上。
(3)从这首诗中你能了解到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主要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1、自我轻声吟诵,体味诗的意境。
2、借助影像视频进一步的去体会。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给这首诗再配一幅画。
六、拓展阅读
本诗出自王维晚年所著的《辋川集》,《辋川集》共有诗二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二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与特点。
课件28张PPT。学习目标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
生字。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
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
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在理解的基
础上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
爱,增加积累。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导入课文 王之涣,字季凌,生于668年,卒于742年,王之涣少有侠气,去官之后,漫游黄河南北,强自克制,功于文学,十年后名声大振。在李白、杜甫还不出的时候,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已经名躁一时。
王之涣存世诗现在只有六首,他的作品,以边塞诗为多,诗境广阔,激人奋进。
导入课文 要求:
自己大声读几遍古诗,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初读课文依穷目yī
r
依靠
相依穷苦
贫穷目送
目光qióngmù学习字词
返景照fǎn
r
往返
返回情景
景色照亮
照片jǐngzhào学习字词
白 日 依 山 尽,傍晚的太阳靠着大山落下去了黄 河 入 海 流。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调整顺序——“入海流”就是“流入海”。精读课文白 日 依 山 尽, bái rì yī shān jìn精读课文黄 河 入 海 流。huáng hé rù hǎi liú精读课文欲 穷 千 里 目,想要看到更 上 一 层 楼。再登上一层楼全部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景色添加变通顺调整顺序——“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精读课文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倚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精读课文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上鹳雀楼,看见大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精读课文想象意境 一轮红日拌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精读课文感悟情理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读课文背诵默写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巩固课文 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唐 王维导入课文 王维,唐朝诗人,字摩诘。以诗、画名世,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号“诗佛”。导入课文鹿柴zhài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王维晚年隐居在这里的辋川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导入课文空山不见人,空旷的山谷里不见人影, 空:空旷、幽静但闻人语响。但:只。闻:听见。 只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在回响。 精读课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空山之中能听到什么声音?
2、为什么单单写人语响?
以动写静
3、如果你在鹿柴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幽静 悠闲 安静 平和精读课文返景入深林,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影。
“景 :古时同“影”。 落日的余辉射进树林深处, 复照青苔上。复:又斑斑驳驳的光影又映照在
湿润的青苔上。 精读课文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寂静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幽暗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写了夕阳、西下空山深林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心平如镜,如入神境的闲情逸趣。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