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专题 复习课
【知识梳理】
一、水的组成和循环
1.水循环的途径包括: 循环(大循环); 循环(小循环); 循环(小循环)。
2.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是水发生 变化,外因是 (能量)和地心引力(动力)。
3.水循环的环节: (植物蒸腾)、 、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 等。
4.水电解时,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正极产生的是 ,V负∶V正= 。21cnjy.com
5.气体的鉴定:氧气的鉴定方法—— ;
氢气的鉴定方法—— 。
二、浮力
1.浮力的方向: 。
2.浮力的测量方法: 法(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 受到的重力。即F浮= = 。2·1·c·n·j·y
4.物体的沉浮。
(1)当F浮>G,物体 ;当F浮=G,物体 ;当F浮<G,物体 。
(2)ρ液 ρ物,物体上浮;ρ液 ρ物,物体悬浮;ρ液 ρ物,物体下沉。
4.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的性质、 ;气体还受到 影响。
5.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6.溶液的配制。
(1)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 、 。
(2)主要仪器:①玻璃仪器: 、 、试剂瓶、 和 ;②其他仪器:
(砝码).
三、溶液
1.物质分散在水中时,会形成溶液和浊液,浊液可分为 和 ,溶液可分为 和不饱和溶液,或 和稀溶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通过 、 可变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 、 、 等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
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质量(反映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2-1-c-n-j-y
四、物质的分离
1.常见的水净化方法。
(1) 法:用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沉淀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
(2) 法:用溶解、过滤等方法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3) 法:用加热、蒸馏、冷凝等方法分离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
(4) 法:将溶质(可溶性的固体)和溶剂分离开。
2.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 。
二低:滤纸低于 边缘,滤液低于 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 。【出处:21教育名师】
【专题讲练】
一 、水的组成和循环
【精选题1】如图1 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盛满水,通直流电后,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电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根据水电解的
过程可知,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水由氢和
氧组成。
【答案】
【精选题2】如图1 2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2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示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
A. ;B. ;C. ;D. ;
E. 。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请举例具体说明。
【解析】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1)
(2) 。
【要点点拨】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理论上,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水循环的途径:①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如蒸发、蒸腾;②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如降水;③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如径流。
二 、浮力
【精选题3】如图1 3所示,a、b、c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将三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不动时,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解析】由图可知,a漂浮,b悬浮,则V排a<Va,V排b=Vb,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Fa=Ga,Fb=Gb;a与b质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相等,所以浮力Fa=Fb,F浮=ρgV排,所以V排a=V排b,可得Va>Vb,由题干可知Vb=Vc,则Va>Vb=Vc,故A错误;b悬浮,c沉入底部,所以Fb=Gb,Fc<Gc;b与c体积相同,根据F浮=ρgV排可知:Fb=Fc,Gb<Gc,则Ga=Gb<Gc,故B错误;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根据a漂浮、b悬浮、c沉入底部可知ρa<ρb<ρc,故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浮力Fa=Fb=Fc,故D正确。
【答案】
【精选题4】(十堰中考)如图1 4所示,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它竖直立在液体中,如果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ρ甲>ρ乙
B.F甲=F乙 ρ甲<ρ乙
C.F甲<F乙 ρ甲<ρ乙
D.F甲<F乙 ρ甲>ρ乙
【解析】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均静止不动,密度计总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计的重力,所以F甲=F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大,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21*cnjy*com
【答案】
【精选题5】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小物块乙和小物块丙的作用下,使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甲、乙之间用绳连接,如图1 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www.21-cn-jy.com
A.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绳的拉力比丙物块的重力大
C.乙物块的密度比水小
D.丙物块的质量比乙物块的质量大
【解析】两种情况下甲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由F浮=ρ水V排g得,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正确;左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F拉,右边甲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G甲+G丙,甲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F拉=G丙,故B错误;乙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物体才能下沉,才能给甲物体向下的拉力,故C错误;由以上分析知,乙对甲的拉力等于丙对甲的压力,所以G乙-F浮乙=G丙,则G乙>G丙,由G=mg得,乙物体的质量大于丙物体的质量,D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
【精选题6】 如图1 6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1 6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体积是500厘米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牛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 千克/米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牛
【解析】由图像知,G=9牛,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牛,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牛-5牛=4牛,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故B错误;由F浮=ρ液gV排得,V=V排===4×10-4米3,A错误;物体的质量m===0.9千克,则ρ===2.25×103 千克/米3,C正确;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牛,故D错误。
【答案】
【要点点拨】
1.物体的浮沉条件:G物<F浮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时,G物=F浮,即ρ物<ρ液;G物=F浮时,物体悬浮,即ρ物=ρ液;G物>F浮时,物体下沉,即ρ物>ρ液。
2.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它的重力的大小关系,我们既可以根据受力分析或物体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也可以根据物体的浮沉来判断浮力和重力以及物体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3.浮力的计算方法:①平衡状态下受力分析;②阿基米德原理。
三、溶液
【精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透明液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t ℃时,40克硝酸钾能全部溶于100克水中,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为40克
D.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解析】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溶液的浓和稀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两种液体相比较,溶质在其溶液中所占的比例大,则该溶液就浓些,跟溶液是否饱和无关;C. t ℃时,40克硝酸钾溶于100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才说明40克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D. 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如果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来源:21cnj*y.co*m】
【答案】
【精选题8】 (衢州中考)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 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解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表示溶剂。
(2)若食盐未完全溶解,则在烧杯底会存在未溶解的食盐固体颗粒。
【答案】 (1) (2)
【精选题9】(衡阳中考)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1 9所示。
图1 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毫升(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克/厘米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污染试剂瓶内药品,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1·世纪*教育网
(3)配制9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90克×10%=9克,需要量取水的质量为90克-9克=81克,水的体积为=81毫升。
(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偏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 (2) (3) (4)
【精选题10】 (台州中考)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所以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请计算食盐水的密度。
【解】
【精选题11】把2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根据溶液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浓×A浓%+m稀×A稀%=(m浓+m稀)×A混%
A混%= ×100%=
【要点点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其转化方法如下:
四、物质分离
【精选题12】(宁波中考)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解析】A选项,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B选项,粗盐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C选项,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选项,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精选题13】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1 11所示:
图1 11
(1)在进行操作Ⅰ之前,必须加入的物质X是 。
(2)操作Ⅰ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3)在蒸发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
(4)请你在如图1 12所示仪器中挑选出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仪器: (填编号)。
图1 12
【解析】(1)粗盐的提纯必须先溶解,溶解需要加入水。
(2)操作Ⅰ是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漏斗。
(3)在蒸发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使晶体受热均匀,避免液体飞溅。
(4)粗盐提纯所用到的仪器包括:溶解需要烧杯、玻璃棒;过滤需要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蒸发需要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综合以上操作过程,需要的仪器就可以选择了。21教育网
【答案】(1) (2) (3) (4)
【精选题14】选择下列物质分离和检验方法,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过滤 B. 结晶 C. 蒸馏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
(3)分离酒精(沸点为78.1 ℃)和甲苯(沸点为110.6 ℃)两种互溶液体: 。
【解析】(1)食盐水与沙子为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可利用过滤来分离。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利用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酒精和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可利用蒸馏来分离。
【答案】(1) (2) (3)
【要点点拨】
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时,可以直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蒸发操作,即可得到所需物质;分离两种可溶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先将其配成热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使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析出即可,如果还需要另一种物质,那么可以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完成;对于可溶性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可以先将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溶解,采用过滤的方法将其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可溶性固体物质通过蒸发其中的水而析出;对于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来分离。21*cnjy*com
参考答案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专题复习课
【知识梳理】
一、水的组成和循环
1.海陆间;海上内;陆上内。
2.状态,太阳辐射
3.蒸发(水汽输送、径流。
4.氢气,氧气, 2∶1。
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二、浮力
1.竖直向上。
2.称重
3.排开的液体。G排=ρ液gV排。
4.物体的沉浮。
(1)上浮;悬浮或漂浮;下沉。
(2)ρ液>ρ物,;ρ液=ρ物,物体悬浮;ρ液<ρ物,物体下沉。
4.溶质和溶剂、温度;压强。
5.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
(1)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
(2)主: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② 托盘天平(砝码)
三、溶液
1.悬浊液和乳浊液,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或浓溶液和稀溶液。
2.升高温度、加入溶剂,升高温度、加入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 100克溶剂。
四、物质的分离
1.(1)沉淀法:
(2)过滤法:
(3)蒸馏法:
(4)结晶法:
2. 一贴:漏斗内壁。 二低:漏斗、滤纸。 三靠:玻璃棒;三;内壁。
【专题讲练】
【精选题1】【答案】氧气 氢和氧
【精选题2】【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精选题3】【答案】D
【精选题4】【答案】B
【精选题5】【答案】A
【精选题6】【答案】C
【精选题7】【答案】D
【精选题8】【答案】 (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精选题9】【答案】(1)药匙 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 搅拌加速溶解 (3)9 81 (4)小于 偏大21·cn·jy·com
【精选题10】
【解】V食盐水=V水==80厘米3,m盐水=141.6克-52克=89.6克,
ρ食盐水===1.12克/厘米3。
【精选题11】
【解】根据溶液混合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浓×A浓%+m稀×A稀%=(m浓+m稀)×A混%
250克×60%+150克×20%=(250克+150克)×A混%
A混%=×100%=45%
【精选题12】【答案】B
【精选题13】【答案】(1)水 (2)漏斗 (3)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4)①③④⑤⑦⑧
【精选题14】【答案】(1)A (2)B (3)C
图1 1
图1 3
图1 4
图1 5
图1 6
图1 8(共33张PPT)
知识梳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题讲练
要点点拨
要点点拨
要点点拨
要点点拨
广21世纪数痘
27世纪数育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