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本课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八课。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树立青少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同时也预示这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确实腐朽不堪,古老的中国要想获得新生,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那么,到底当时的中国,有谁能担当起如此大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新的课程。
二、新课讲授
(一)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过渡;孙中山救国之路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请大家看课本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这个团体的名称,成立时间、地点,以及性质。
时间:1894年地点:美国檀香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的性质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建立后中国的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同学们看图片,从南到北指出革命团体:香港的兴中会总部,长沙的华兴会,武昌的共进会、文学社等,上海的光复会。
2、孙中山创建同盟会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团体他们分布都很分散,而且大部分都是地方性质的,这样的话如果进行革命就很难把这些团体的力量集中起来,不利于很好的进行革命斗争。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个政党的名称、成立时间、地点、性质和纲领。
时间:1905年地点: 日本东京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有总章,有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有公认的领袖,建立了国内支部和国外支部,具备革命政党的基本特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指推翻清朝统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这里反对清政府的同时也有反对列强侵略的意义。“创立民国”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名的拥护。
3、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们认为三民主义分别对应同盟会纲领的哪项内容。
提问: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过渡:孙中山创立了革命团体、革命政党,下面一步就是把革命付诸实践,发动了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
地点:武昌
过程: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
师: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又攻占了汉阳和汉口。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革命之火燃遍半个中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过渡: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在一个多月里,共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实际成熟了。
名称:中华民国、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首都:南京
措施: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果: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师: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最后这个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也是众说风云。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革命失败了。你们怎么看呢?请同学起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评价辛亥革命也是一样的要用辩证看待问题的态度,辛亥革命它是有积极性的。比如: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且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本课小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成败当由历史来检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的浮雕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的一笔。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国强民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念一定能够实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略。
课件24张PPT。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复习回顾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改良 革命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1.创办兴中会时间:1894年11月性质:美国檀香山地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口号:振兴中华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华兴会光复会共进会日知会文学会兴中会总会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吴玉章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2. 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民报》发刊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按价收税
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二、武昌起义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二、武昌起义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找一找:武昌起义的时间?主力?结果?影响?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辛亥革命形势图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二、武昌起义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想一想: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湖北军政府颁发的
武昌起义纪念章二、武昌起义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
总统:
定都:1912年1月1日(民国1年)孙中山 南 京措施:(1)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2)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朝统治崩溃三民主义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孙中山题词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以上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什么?材料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小结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功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失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