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五四运动新课导入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会议现场1.背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时间:1919年5月3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法科礼堂
主要人物:《京报》主笔邵飘萍、北大学生等一、五四运动的爆发2.原因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时间:
地点:
主力:
方式:
口号:1919年5月4日北京(中心)学 生集会 游行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经过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234图说历史五四前期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外争国权”取消“二十一条”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内除国贼”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5月4日北京(中心)学生(主力)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斗争形势 地点 运动主力 斗争方式前期 北京 学生 集会 游行后期 上海 工人 三罢(罢工罢市罢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后期后期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初步胜利!一、五四运动的爆发4.结果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图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态度坚决彻底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反 帝 反封建 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国近代史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意义 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
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
年节。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二、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五四运动》
本课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的第11课。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一节学好了,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爆发原因、过程、性质和意义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影片的播放,充分利用图片展示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全面、直观的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2利用课文图片和相关的内容描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用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明白自己作为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
1、 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2、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我的1919》的片断导入本课学习:这个片段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
历史发展顺序
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
(1918)——(1919)——(1919.5.4)——(1921.7.23)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着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
(1)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
(2)群众基础: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3)政治局势:北洋政府卖国,人民负担加重
2、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探究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但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落后,北洋军阀政府依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依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这说明“弱国无外交”)
3、经过
时间:1919年5月4日
活动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斗争方式:集会游行
情景再现:五四学生运动的场景和反动军警逮捕爱国学生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知识,解答以下问题:
﹙1﹚在运动中学生提出了哪些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面对学生的爱国运动,北洋政府的态度如何?(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并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从学生提出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斗争的矛头指向什么?它体现了青年学生什么样的精神?而面对北洋政府的镇压,青年学生又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运动体现了学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
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这一爱国精神?(努力学习,为更好地建设国家做好准备)青年学生的行动唤起了各界人民的爱国热情,6月3日之后,五四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4、发展
出示课件:六三之后,上海工商界游行示威以及北京高师被捕学生获释返校。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一时期的爱国运动与前期在活动中心和主力上有何不同。(活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也由学生变为工人)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五四运动最后取得什么结果?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探究二 从整个运动的发展过程来看,走在运动队伍最前面的是哪一阶层?而在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哪一阶层?这说明什么问题?(走在最前面的是学生,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人。这就说明青年学生具有爱国热情,是革命的先锋,而无产阶级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运动具有反帝反反封建的性质,你认为在学生提出的众多口号中,哪一条口号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因为“外抗强权”具体表现为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它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内除国贼”具体指惩办亲日派卖国贼,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
2、意义: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革命范畴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发挥了巨大的力量。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属于民主主义革命。但是领导革命的阶级从农民、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变成了无产阶级;参加者也从少数“精英分子”扩大为人民大众了。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四爱国运动,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五四运动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爱国象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