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7《活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7《活板》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6 11:5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板》
《活板》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本文写活字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语言准确简洁、通俗易懂,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工作程序说明顺序,体会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特色,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了解工作程序说明顺序,体会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特色,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符号之一,而“活字印刷术”在汉字,甚至是全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活字印刷术”。
二、资料宝袋:
1、作者介绍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2、印刷术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
昇shēng、薄báo 、唇chún、和huò、炀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tiē、韵
yùn、贮zhù、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
yú从zòng。
2、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并做笔记。
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停顿。
3、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朗读第1段,教师指导学习。
疏通文意:
①结合书下注释分组翻译句子。
②找学生翻译
③教师明确并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4、翻译技巧总结。
(1)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择。
(2)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
(3)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①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②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5、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6、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板书)。
学生齐读。
四、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1)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字:为,动词,发明。
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一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明确: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提问:这一句介绍了什么?
明确: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
“布衣”二字,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2)疏通第二层文意。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其法……瞬息可就”),教师指导,看注释,逐句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①其,他的,指毕?;胶泥,有粘性的泥土;一印,-(个)印模,省略量词;火,名词,
在这里是“用火”义。(提醒学生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同学齐读这一句(“其法……火烧令坚”)。
②其,那,代铁板;以,介词,用;两个“之”用法不同,前一个,助词,可省去,后一个,代词,指铁板,可译为“它”。
请学生泽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以下各句同)

同学齐读这一句(“先设……冒之”)。
③“置”后省略介词“于(在)”;乃,于是;满,用作动词,排满;三个“则”字,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可译作“就”。
-----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同学齐读这一句(“欲印……字平如砥”)。
④止,通“只”;为,认为,算做;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同学齐读这一句(“若止印……极为神速”)。
⑤请学生译文,同学校正,教师评判。
同学齐读这一句(“常作……瞬息可就”)。
以上是第二段第二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是文章的说明重点。
(3)疏通第三层文意。
这一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同学齐读第三层。
2、学习第3段。
(1)指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2)为,介词,被;予,我;
(3)提问:这段介绍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增强可信度。
(4)请同学简单概括活板的制作过程。
刻字—制版—排版。同学齐读全文,争取成诵第二段。
3、精读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层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字的有关内容。
明确:这一句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
(2)指名学生朗读介绍第一道工序中制活板的有关内容。
提问:这道制活板工序都包括哪些步骤?
明确:包括:设铁板、冒药物、置铁范、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六个步骤。
(3)指名学生朗读或背诵这一层介绍第二道工序:印刷的有关内容。
分析:用“神速”形容,前加一“板”字,表明活板印刷术的先进;形容适度,未超出说明文语言平实的总体要求。两板交替,更灵活快速。试想雕板印刷就无法“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瞬息”呼应“神速”,体现了活板印刷的先进。其特点一言以蔽之:“活”。
(4)分析第2段第三层。
指名学生分别朗读或背诵这一层的四句话,要求同学具体分析各项工艺要求怎么体现“活”的特点的,并用短语归纳各句大意。
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
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同学齐读第2段。
五、写作特点:
(l)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2)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为了说明清楚,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六、课堂总结: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并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