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温馨提示:
1.边观察边记录(画简图),先观察形状,再描述它是怎样的。
2.观察4种水样,如有找到微小生物,画简图,观察到几种记录几种。(备注:画图困难时可以借助iPad。)
3.完成的小组打开信封中的资料卡。
我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画简图)
我的发现: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第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7课。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显微镜的发展史,并且用显微镜观察了晶体和昆虫世界,已能熟练的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始于显微镜之后。300多年来,人们已发现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迄今为止,人们不仅认识了很多引发各种疾病的微生物,掌握了抑制其传播疾病的各种技术,而且开发了大量微生物的机能,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进行广泛应用。本课在前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学生生活周边的水中的微小生物。草履虫是学生众多水中微生物中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因此本课以草履虫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制作水中微生物装片,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能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而这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草履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过程与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并能对照资料识别草履虫。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用图文方式记录 的形态并对照资料识别草履虫。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已经用显微镜观察过晶体和昆虫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件出示:一杯水)可能会观察到什么?可以怎么研究?
2、观察前的制片:
演示:观察用的微生物临时装片要在即将观察时制作,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是活着的。先从装有池水或沟水的瓶内,用滴管在靠近水面处吸取水少许,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再加上盖玻片。
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生物跑来跑去不好观察,可先取少量(几丝)纤维(如脱脂药棉、玉米棒上的毛或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再在纤维上滴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生物活动的作用。
3、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1)观察要求:观察时将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观察。
(比较困难的是在显微镜下找到运动相对缓慢的微生物,并仔细观察它的形态和运动,以及如何通过移动装片,追踪观察运动中的微生物。学生的观察和画图记录能力都比较低,可让每组学生重点观察和画出一种微生物。)
(2)识别微生物:
T:观察完成的小组,打开资料卡
除了对照课文和单元资料中的图文资料,在课前要根据当地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做些适当的补充。(为了降低难度,在大家汇总展示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画图后,可对照图片资料进行集体识别。)
(3)交流
观察到水中的微小生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背景:
在观察了草履虫之后,学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简单了解草履虫的形态以及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但仅仅通过观察草履虫来了解水中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以及水中微小生物的多样性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水中的微小生物会活动,学生很难观察到,同时很难真正了解微小世界的精彩。可是水样是观察的关键,如何找到水样?如何找到适合孩子观察的微小生物?于是便有了水中微小生物的进一步探秘。选取了水中的桡足类、枝角类、轮虫、喇叭虫等较大一些的浮游动物作为观察的对象,目的不在让学生一一认识它们的名字,而是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了解微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能通过比对资料识别微小生物。在观察过程中能追踪观察运动中多的微生物,并用简单的图文的方式记录。而边观察边记录也是本课的难点,于是想到借助iPad的摄像功能将视野放大,便于学生画简图记录和录像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用显微镜能看到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能追踪观察运动中的微小生物,能用简单的图文的方式记录,并能通过比对资料识别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微小生物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以及不断质疑、不断探索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过程中能追踪观察运动中的微小生物,能用简单的图文的方式记录,并能通过比对资料识别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小生物如草履虫、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它纤维。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小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显微镜,都用过吧,你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生自由说,课件出示曾经观察过的照片)
过渡:看来使用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更多的细节,拓宽我们的视野。
2、看看今天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4杯水样)可能会观察到什么?
生猜测:水滴的结构、水里的细菌、水中的微生物等。
过渡:这么多猜测,到底能看到什么呢?(做实验)
4、怎么观察?(请生说:取一滴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查资料)还有吗?
过渡:我们可以像观察草履虫这样:“观察—画图—比对—辨认”的方法,认识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三)(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曾经用显微镜观察过什么?是希望学生能根据已有的认知并能用“观察—画图—比对—辨认”的方法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几个温馨提醒:1.边观察边记录(画简图),先观察形状,再描述它是怎样的。2.各取1滴,耐心观察4种水样。(备注:画图困难时可以借助iPad。)3.完成的小组打开信封中的资料卡。
设计意图:在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需要轮流观察,而水中的微小生物不是一直待在一处不动,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调试,追踪,寻找。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边观察边用简图记录,这样的操作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了。借用iPad的拍照技术,既能有效解决四人轮流观察时的不断调试浪费的时间,又能同时观察并对着iPad上的图像记录,减少了记录上的难度。同时借用iPad还能通过录像记录,便于实验时交流。
二、观察草履虫和它的朋友们
有问题吗?(有/没有)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吧。
1、学生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如何观察记录和描述)
2、交流:
问题1:4种水样中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朋友?(1号水样中有草履虫)同意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它是草履虫的?
S:(学生回答预设)根据形状,像草鞋一样。/根据游动的样子判断(可以用肢体语言描述)/和我之前观察过的形态一样。
问题2:同意吗?还有1号水样中还有其他发现吗?
S:发现了绿绿的,比草履虫小一些,豆子形状的,我们在资料中找到它是绿草履虫)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认识的草履虫出发,寻找4种水样中熟悉的朋友,你是怎么判断的?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观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对比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结构。
问题3:T:其他水样中有微小生物吗?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请带上你们的记录单,还可以带上iPad
追问:(1)它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描述形态与结构,不同水中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
问题4:同种水样中还观察到哪些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引导学生了解相同水中可能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
还有吗?
过渡:同学们的发现可真多。通过资料我们还能了解这些水中的微小生物是什么?
设计意图:描述水中的微生物很难,学生在草履虫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描述形态与结构,不同水中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学生借助iPad展示自己小组观察到的水中微小生物。分析不同水样中的微生物,引导学生了解相同水中可能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不同水样中的微小生物种类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对比做合适的推测,不同微小生物需要的水质也是不同的。
3、出示资料:已经发现的水中微小生物,远远不止资料上的这些。资料显示人们无法用大概的数据来推测。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过渡: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想不想知道这四种水样来自哪里?)
4、揭秘:这4种水样来自哪里?(课件出示:这些水样来自哪里?(学校周边水域的水样)1号稻草培养的草履虫
2九山湖
3校园内湖
4校园外居民处)
(有什么想说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S:
不同水中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
相同水中可能生活着不同形态的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此时揭秘4种水样,正是学生特别要知道的,他们更关心这样的水样来自哪里,平时生活中最常用的水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微小生物。感兴趣的孩子还能在这个的基础上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兴趣。
三、课堂延伸
过渡:我对水中的微小生物,观察了将近1个月,有很多惊喜,一起来看一看。
1、视频:水中微小生物探秘之旅
T:我对这些微小生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最最惊喜的是发现了它们。课件出示:阴暗处的草履虫和阳光下的草履虫。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补充:这也是草履虫,它和之前观察到的草履虫最大的不同是?它叫绿草履虫,能和绿藻共生,进行光合作用。目前已发现的草履虫有20多种。)
2、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期待同学们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出示阴暗处的草履虫和阳光下的草履虫,希望能引发学生思考,随着环境的改变微生物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借用“绿草履虫,能和绿藻共生,进行光合作用”发现其实微小生物是很有趣的,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微小生物的兴趣。
教学后记:
水中微小生物探秘之旅(1)——草履虫
2015年4月14日
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提供水中活着的微生物供学生观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提早从乡下带来稻秆,取来九山湖的水,将大部分的稻秆放入水桶中,放在仪器室靠墙阴暗处,另取一小杯九山湖水,放入切成段的稻秆,放在办公室的阳台,期待能尽快发现草履虫的踪迹。
最初,我只是惊喜,能成功培养草履虫。于是每天在朋友圈发草履虫的照片和视频。有不少朋友问那是什么,圈内不少朋友更是问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也有朋友留言说,你这个真是朋友圈中独特的风景。
时间一天天过去,从实验室借的显微镜一直没能如期归还,每天一有空就看看。有一次居然看到了它的纤毛在动,特别明显。可以说那是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得那么清楚。为了纪念那一刻,我把它拍了下来。就这样,不知不觉,这杯液体(3月16日培养)在我的窗台上将近摆了一个月。我每天用朋友圈记录一点点,有时是被棉花纤维困住点草履虫,有时是用高倍镜看到的肥肥的模样,有时是成群结队密密麻麻的大军团,有时是极速转转转的样子。4月7日这个大家族队伍特别强大,唯一遗憾的是,这么多天大观察,我始终没有看见草履虫分裂繁殖。4月13日,我开始留意体型稍小,椭圆形,显微镜下体内特别绿的的家伙,难道这是分裂之后才特别有的?如果是的话,长期观察应该能看到草履虫的繁殖。一方面我开始质疑,另一方面开始咨询大学时的生物专业的班主任金老师。很高兴得到他的帮助,原来那小家伙是绿草履虫,经查资料,它和绿藻共生能光合作用,难怪这么绿。资料显示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绿草履虫,于是我马上到实验室取阴暗处到培养液,没能找到绿草履虫到踪迹。这下真的是长见识了。整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像个孩子,特别快乐。
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查阅关于草履虫的大量资料,获得不少有趣的信息。如用5克莴苣叶加1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冷却后取其汁液与等量的稻草叶混合,再将草履虫接种到其中,放在阳光下培养,约6小时后会有草履虫分裂出现,8-10小时后分裂旺盛。这不正式我急需想要观察到到么?
另外,最初我希望能制作一段每天变化到草履虫让学生明白它的生长过程,但资料显示,草履虫的生命周期为了24小时左右,那么今天观察到的已经不是昨天那些小的了,因此原来的想法不能实现,但始终还是有疑问。1天的时间,如何实现快速分裂,死亡,再生长?
我带着迫不及待想要和我的孩子们分享这些有趣的发现的心情来准备这节课,也期待他们能对陌生事物不断质疑、不断探索。
水中微小生物探秘之旅(2)——浮游生物
2015年4月24日
有了大量草履虫之后,用草履虫来解释水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始终觉得这课还太单一。和组里同事商量后,潘姐姐说,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她就是学这个专业的。于是便有了水中微生物的进一步探秘。
4月14日,16:30,九山湖畔,带上专业的滤袋取水样。
17:00第一时间回办公室观察,拍照在教研组群分享观察到的浮游生物,这下难题又来了,生物种类多了不少,可是这些实在陌生,好在有潘姐姐帮忙。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依依得到辨认,于是底气足了不少。目的不在让学生一一认识它们的名字,而是通过这样多观察活动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能通过比对资料识别微生物。在观察过程中能追踪观察运动中多的微生物,并用简单的图文的方式记录。
此时离拍摄时间4月22日只有7天。我的课有了一个大的方向。但问题越来越多,本课要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水中的浮游生物是微生物吗?水样能保存几天?那么多种水样学生来得及观察吗?运动那么快学生观察不到怎么办?于是每天进入疯狂学习模式,上网查大量的资料,了解所取水样中的浮游生物是什么?有什么特性?怎样才能让学生易懂?每天到办公室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看这些小家伙们是否还活着,因为它们的存在对我意义太大了。确定活着了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一周里,我天天关注它们,她们也似乎懂我的心思,渐渐地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了,只是仍模糊不清。水样中的浮游生物很活泼,能干的同事们就给它放上棉絮,为了更方便观察液滴,茜剡帮忙买了凹面载玻片。一个个问题慢慢解决。有一天晚上在办公室观察,再看下去眼睛就受不了了,腰也酸了。发现旁边有两堆记录本,把iPad往上一架,手就解放了,通过iPad的拍照功能,物像可以放得更大了,眼睛也没那么难受了,拍到的视频清晰稳定。第二天,我把想法告知大家,大家都觉得可以,关键是怎么架上去的问题,拍照功能很难对准,学生也很难操作。离拍摄只有四天了,可是这个想法我很想尝试,这样一来一组4个学生就能同时观察,同时还可以通过拍照和录像记录观察的水中浮游生物,还可以帮助他们画简图和描述。观察时间不够的难题不就解决了吗?懒人支架、铁架台。。。全组群策群力,材料买起,不试不知道,这样的支架对于学生来说操作太难了,20分钟都很难搞定,更何况想要借助iPad提高效率。拍摄倒计时一天,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突破这个操作上的难题,感谢师傅根据我们需要制作了支架。
拍摄当天,我收获了不少意外,一是孩子观察到很多水中到微小生物,二是他们在这节课中的讨论在他们拍摄微小生物录像时都无意间被保留了下来,从他们都言谈中知道当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这么多微小生物的激动,大大激发了他们观察的兴趣。孩子观察到的远比我想到的要多,他们的细致专注深深得打动了我。生命世界的神奇,不是一节课所能传达的,但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给他们探索生命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对生命世界是好奇的,充满正能量的。
拍摄结束时,孩子悄悄说,老师,我觉得今天上课和平时没什么区别。那时当然,不然你觉得有什么区别?我笑了,她们也笑了。(共10张PPT)
植物根尖
芭蕉树叶绿体
洋葱内表皮细胞
植物叶表皮气孔
芭蕉树叶表皮气孔
细致
耐心
?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2
3
4
温馨提醒:
1.边观察边记录(画简图),先观察形状,再描述它是怎样的。
2.各取1滴,耐心观察4种水样。
(备注:画图困难时可以借助iPad。)
3.完成的小组打开信封中的资料卡。
水中微小生物家族:
已经发现的水中微小生物,远远不止资料上的这些。资料显示人们无法用大概的数据来推测。
揭秘:水样来自哪里?
1号水样
2号水样
3号水样
4号水样
水中微小生命探秘之旅
刚放阳台
长期放在阳台上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12个小时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名片:
D
水科2号号水任号水有
围
器B
BaN百度身体微小形状如鞋1、草履虫:属原生动物门,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180—280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世界已知22种,常见有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多小核草履虫、绿草履虫。常见的是大草履虫,生活在有淡水的地方。
2、绿草履虫又名袋形草履虫,由于它的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呈绿色,而得“绿草履虫”的中文名称。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3、枝角类又简称“溞类”,属于节肢动物门。水蚤,是枝角类,体小,呈卵圆形,左右侧扁,长仅1~3毫米。腹部背侧有腹突3~4个,前1个特别发达,伸向前方。后腹部细长,向后逐渐收削。胸肢5对,尾叉爪状。
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内陆半咸水中。除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各种淡水水域中最常见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淡水枝角类有61种,海水枝角类有5种,内陆咸水种有23种。
4、桡足类,属于节肢动物门。为小型甲壳动物,体长<3毫米,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桡(rao)足类幼虫
桡足类
5、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100-300μm。多数轮虫身体由头、躯干和足三部分组成(有的无足,在前端有纤毛,形似转轮而得名。分布广,多数自由生活,有寄生的,有个体也有群体。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及尾部。头部有一个由1-2圈纤组成的、能转动的轮盘,形如车轮故叫轮虫。轮盘为轮虫的运动和摄食器官。躯干呈圆简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腊。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粘液,借以固着有其他物体上。雌雄异体。卵生,多为孤雌生殖。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咸水水体中。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
6、天蓝喇叭虫:顾名思义,虫体呈喇叭状(少数圆筒形),身体上布满了纤毛,体前端小膜口缘区长有按顺时针排列的许多小膜结构,大多数喇叭虫就是通过小膜的运动,将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旋转着导入胞口内,食物泡中的残渣,经体上方伸缩泡旁的胞肛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