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6 21: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进计划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五、课时安排:
《预习过关》
1课时
《观潮》
1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鸟的天堂》
1课时
《火烧云》
1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3课时
《习作》
4课时
第一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第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
重点词语释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利用课余时间和晨读,自由读第一单元课文,完成课文阅读和生字词、优美句子的勾画。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17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
17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17页的“读读写写”;
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做批注)若隐若现
漫天卷地
人声鼎沸
不容置疑
人迹罕至
应接不暇(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观潮》一课主要写了什么?(2)
读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文章,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鸟的天堂》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
读了
《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跟随作者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
—————————————————————————————————————————————————————————————
三、合作交流四、成果展示五、精讲点拨
1.
观潮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做到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文中的词语有条理地说出江潮来时的情景。3.我们要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4.我能找出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句子,感受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
突破重难点
学习并运用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预习
初读课文3遍,完成下列内容:1.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风号(háo)浪吼(hǒu)2.识记并圈出下列词语,并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然后把词语意思在课本上做批注。 笼罩
观潮
恢复
若隐若现
沸腾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浩浩荡荡
风平浪静
屹立
3、查阅跟钱塘江有关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观潮的?(提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你觉得它“奇”在哪里?我认为以下句子能体现: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做出批注)二、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三、成果展示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12页《天下第一潮》思考:(1)《天下第一潮》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钱塘江潮的?找出相关句子。
(2)文中写了哪三种奇特的潮水?其中哪些地方最让你觉得壮观,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能正确、有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的生字词。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文中的词语有条理地转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景。3.小组研讨,我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给我的感受,并和同桌交流。
突破重难点
交流研讨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的感受,体会词语的用法。






知识链接: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险峻幽深,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科学界称作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发现之一。课前预习:
初读课文3遍,完成下列内容:
1.课文内容我知道:
A.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
)、(
)的河流峡谷,它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与世界最高峰(
)咫尺为邻。美国的(
)大峡谷和秘鲁的(
)大峡谷都不能与它(
)。它有(
)和(
)的美誉。B、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2.识记并圈出下列词语,并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在文中做标注。 堪称
咫尺为邻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郁郁苍苍
神来之笔千姿百态
皑皑雪山
人迹罕至
秘鲁
涓涓细流
花卉
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2.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和壮美?(提示:找句子、谈感想、说写法、有感情朗读)4、我是小导游:请你当导游带领大家游览一次雅鲁藏布大峡谷吧!
(按一定顺序介绍景点特点)二、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及疑问进行讨论交流三、成果展示
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珠穆朗玛峰的夏日奇景》、《信任》和《用砖头的思维赢得了20亿》三篇文章。思考:(1)珠穆朗玛峰的夏日有哪些奇景?
(2)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夏日奇景是什么?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并通过想象作者描写的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3
鸟的天堂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我要理清课文脉络。2.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3.我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4.在读和研讨交流中,我要找出能体现“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的句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并运用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课前预习:
1.识记并圈出下列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画线词语:船桨
纠正
逼近
涨潮
规律
应接不暇
抛弃
榕树
白茫茫
缝隙
一簇
照耀
不可计数
静寂
树梢
2.课文内容我知道:天堂指什么?
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
自主学习
1.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
2.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一次看到了什么景象?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3.两去“鸟的天堂”,分别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圈出相关词语。
4.课文最后一句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意思一样吗?
5、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44页《天使之路》、54页《泅水的母鹿》。思考:(1)找出描写“白鹭”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想象,思考《天使之路》这篇文章是怎么抓住白鹭特点进行描写的?。
(2)《泅水的母鹿》中是什么导致了悲惨结局的发生?对比《天使之路》中人们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4
火烧云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我能正确、有流利地反复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生字词。2.做到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烧云的奇异景象。3.小组研讨,我要说出火烧云给我的感受,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勾画、背诵下来。
突破重难点
交流火烧云的变化,背诵并体会词语用法,并试着写一写。






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并会读会写。紫檀色
笑盈盈
红彤彤
茄子紫
凶猛
一模一样
威武
蹲着恍恍惚惚
镇静
金灿灿
乘凉
模糊
2、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你积累了哪些?比比谁积累的多。
3、.本课在写作顺序上非常有条理,先写了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
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的内容。2、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从中你知道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用横线划出来。4、想象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的变化,试着模仿课文写一小段火烧云的变化。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83页《听雨》的第1、2、3自然段和112页《云南看云》的第三自然段。思考:(1)《听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么抓住雨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找出描写雨的句子划出来;
(2)《云南看云》的第三自然段写了云南的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写的?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第6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巩固“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积累对联,了解对联的对称美;
突破重难点:
日积月累的学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我的发现”1、自由读“我的发现”中的人物对话,说一说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收获?2、利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自由读丛书《黄山云海》,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对联,说一说你发现了这几幅对联分别有什么特点?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联意思,并试着背诵。(三)“趣味语文”1、读对联,并思考“好”的读音及意思。2、思考:瓷杯上的词语、句子怎么读合适?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分版块进行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精讲点拨
第7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万物有灵”单元(6篇)
突破重难点
走进动物的情感世界,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野象谷的传说》、《保姆蟒》、《雪虎》、《收获》2、思考:(1)野象谷的传说主要讲了关于野象的哪几件事?“消失多年的野象谷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保姆蟒》这篇文章中“保姆蟒”做了哪些事让“我”感动?画出相关的句子;(3)读了《雪虎》这篇文章,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动物与人的情感?找出相关句子划下来。(4)《收获》这首小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5)这三篇文章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合作交流:
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8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一单元
主题
自然奇观
课时量
2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趣味自然”单元(7篇)
突破重难点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我是小雪花》、《雨的四季》、《天上的星星数得清》、《为什么冬天会形成霜》、《梅雨是什么雨》、《暴风雨》、《植物的世界》2、思考:(1)通过读《我是小雪花》,你知道雪有哪些作用吗?(2)《雨的四季》这篇文章中介绍了雨在四季分别有哪些特点?(3)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写的?(4)你知道为什么冬天会形成霜吗?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读了《梅雨是什么雨》后,你知道梅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产生的原因吗?(6)《暴风雨》这篇文章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有哪些?用横线划出来,边读边想象,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7)《植物的世界》主要写了夏天的哪几类植物?你最喜欢哪类植物?说说理由。(8)读了这七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自己的感受。二、合作交流:
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二单元教材推进计划
一、教材内容与结构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一篇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还安排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笔比眼力“口语交际”与“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何写观察日记等内容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一首花名歌谣。和“成语故事”--胸有成竹。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既要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的一系列语文活动。
二、单元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相关段落。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训练重点
四篇课文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要让学生明白观察是把握事物的特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主要手段,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1、《古诗两首》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名句,体会人生的哲理。
2、《爬山虎的脚》重点段是第3-5自然段,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分交流读书的收获。
3《蟋蟀的住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同时体会句子拟人写法。
4、《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在第5、7自然段进行重点指导。
“我的发现”通过3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并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
一首花名歌谣可以这样理解:找出花名;说说化的特点;按顺序背诵;拓展说话。
“成语故事”对成语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概述
1、识字教学应根据课文中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形成初步的识字能力
2、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3、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4、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5、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个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6、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7、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学习资料。
8、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拟人句、设问句等句子引导孩子进行感悟、理解。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进行表演以加深理解。
9、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感悟,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注意课外适当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以一带多,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介绍自己一些经验)
四、课时安排
《预习过关》
1课时
《古诗两首》
1课时
《爬山虎的脚》
1课时
《蟋蟀的住宅》
1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阅读交流》
1课时
预习过关课
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
重点词语释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利用课余时间和晨读,自由读第二单元课文,完成课文阅读和生字词、优美句子的勾画。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35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35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35页的“读读写写”;
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做批注)引人注意
随遇而安
不可思议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古诗两首》的作者分别是谁?两首诗中表现给你启示的诗句是哪句?(2)《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然后写了爬山虎的
,接着写了爬山虎的
,又写了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____________________,触着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国___________,他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地图的发现》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四、成果展示五、精讲点拨
5
古诗两首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熟练地默写《题西林壁》《游山西村》。2.我要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理解诗句的意思。3.组织语言,我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古诗蕴含的哲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突破重难点
:小组自主交流后,对古诗意思和哲理的理解。






资料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题西林壁》
这首诗是在他于宋神宗元年由黄州贬官赴汝州时经过庐山而作。
陆游(1125-1210年),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课前预习:
1
.词语过关:“缘”共___笔,第四笔是_____。组词:____、______2.我能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题:______
题西林壁:
只缘:______ 不识:


莫:
______
浑_________
疑:
3、《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
(朝代)诗人
_____
。4.熟读古诗,并且能做到熟练成诵;一、自主学习《题西林壁》1.自由读古诗,把握好朗读的节奏,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美。2.诗中哪几句描写了庐山的美丽风光?3.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请结合整首诗的意思)4、这首诗让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哲理?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
《游山西村》,并思考:诗中哪两行诗句刻画了山西村农民淳朴、好客的品行?哪几句诗描写了山西村的美景?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诗意
。写景往往会寓有一定的哲理,这诗中蕴含道理的是哪句诗呢?你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过这样的感觉?举个例子说一说。
6
爬山虎的脚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2课时
明确目标
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3.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4.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突破重难点
学习并在作文中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出来。






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并会读会写。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然后写了爬山虎的
,接着写了爬山虎的
,又写了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____________________,触着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
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的情况
2、作者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3、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说说理由。
4.爬山虎的脚什么样?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根据文中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想象,试着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5..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找到相关句子并在文中圈出来。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
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126页《诗的材料》思考:(1)找出描写“荷花”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想象,并思考《诗的材料》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写的?。
(2)对比《爬山虎的脚》,说一说为什么叶圣陶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7
蟋蟀的住宅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通过朗读课文,我要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我要找出能够体现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句子。4.要学会课文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方式,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1.词语学习
(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会读会写。并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倾斜、平坦、扒土、宽敞(2)我要把“蔽、搜”的笔顺写正确。“蔽”的下半部分的笔顺是:
“搜”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
课文内容我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国___________,他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2.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来。。3..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自己的住宅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4.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
“伟大的工程”?从文章中你感受到了蟋蟀怎样的品质?5、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请你找几个这样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153页《蝉的卵》。思考:(1)蝉卵的孵化过程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蝉产卵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危险?
(3)对比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说一说这两篇课文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内容等方面)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利用工具书,我要正确读写“呈现、凹进、精神大振、端详、叩开、枉费心机、起源、资料、浩如烟海、静谧、宁静、大陆漂移”等词语。2.借用文中的衔接词,用自己的语言理清课文的脉络。3.小组研讨,通过文中的语句,明白魏格纳具有勇于探索、执着的精神。
突破重难点
清楚的明白魏格纳的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课前预习:1.词语学习
(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会读会写。并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呈现
凹进
精神大振
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
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吻合
坐卧不安
不可思议2.课文内容我知道:
(   )年,(
  
)在病房的( 
   )上发现,(         )和(        )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讲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           )的假说。一、自主学习1.检查自主学习的情况。2、魏格纳的奇想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并思考他的这个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在文中做好批注)3、维格纳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什么?4.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怎样的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5.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讲点拨:
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178页《科学家沈括》思考:(1)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讲了科学家沈括的哪几件事?;
(2)你从沈括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从哪里看出他具有光辉的品质?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观察与发现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慧眼观天下”去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突破重难点
了解文章内容,走进科学家。去感受科学家的魅力,并能说出自己的收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走进叶圣陶。学生课前读丛书126——150页。
思考:这几篇文章哪一篇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从你所读到的文中能感受到叶圣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丛书158--176页。
思考:从这几篇文章中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科学家从
_______身上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科学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丛书“探索与发现”178---199页。
谈一谈这些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以及对他们的认识与感受。沈括: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景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文虎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成果展示: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推进计划
一、单元简述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个专题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教材还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巨人的花园》描写了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筑起围墙,从此花园里没有了欢声笑语,同时花园里也不再鸟语花香,最后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终于知道自己的花园为什么没有春天,于是拆除了围墙,从此花园里又生机勃勃,通过这个童话让孩子们知道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幸福是什么》通过讲三个牧童挖井,智慧的女儿称赞他们,祝他们幸福,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什么是幸福。让学生懂得幸福是要靠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去年的树》通过写鸟和树是好朋友,鸟儿飞回南方,答应了树的要求,第二年春天小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学生去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小木偶的故事》课文讲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复杂。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二、教学设想:
1、以“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童话,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及资料;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学生朗读课文的训练;
4、推荐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供学生阅读及欣赏。
三、学习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3、鼓励学生读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体会童话的特点。
2、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五、教学建议
(一)《巨人的花园》
学生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这篇课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情节,揭示道理。文中许多处对比,而正是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激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去阅读,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对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从而明白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二)《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后的体会,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漫谈对幸福的含义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将《巨人花园》和本篇课文联系起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发现,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任务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三)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并且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以朗读对话为线索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分别研读每次对话,采用恰当的语气让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的特点。
(四)《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前的阅读要求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自读课文,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收获,最后组织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并将这篇童话和《去年的树》联系起来,谈谈对这两篇童话的特点的认识。
六、课时安排
《巨人的花园 》 2课时
《幸福是什么》 1课时
《去年的树 》 2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 》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
第三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走进童话世界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
重点词语释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利用课余时间和晨读,自由读第三单元课文,完成课文阅读和生字词、优美句子的勾画。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58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58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58页的“读读写写”;
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巨人的花园》的作者是谁?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3)《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国___________,
课文主要讲了鸟儿和树是_________,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就_______________。最后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木偶的故事》课文先写了老木匠做了一个(
),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
)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
);接着写了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
),最后在(
)的帮助下,有了(
)。
三、合作交流四、成果展示五、精讲点拨
9
巨人的花园
单元
三单元
主题
中外童话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要识记“允许、喧闹、增添、训斥、拆除、斥责
凝视
、覆盖、洋溢、冷酷、任性、孤独、愉快、火辣辣、围墙、告示牌、脸颊、隆冬”等词语;背诵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2.
找出文中具有对比的成分,讨论这种表达方式对于童话故事的作用。3.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童话故事,并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表演这个童话。
学习重难点
想象画面,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知识连接: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王尔德一生只为世人留下了9篇童话,其中有《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等,《巨人的花园》就是从《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的。课前预习:1.词语学习
(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会读会写。并理解画线词语意思:
允许
喧闹
增添
训斥
拆除
斥责
凝视
覆盖
洋溢
冷酷
任性
孤独
愉快
火辣辣
围墙
告示牌
脸颊
隆冬(2)
我会积累词语: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北风呼啸
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
冰雪覆盖
鲜花凋谢
草翠花开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
描写花园荒凉的词语:
课文内容我知道:
从前,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孩子们(

)。巨人回来了,他(

),花园(

)。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提醒下,终于醒悟了,他(
),从此,(
)。
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巨人的花园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横线画出来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并思考,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巨人对孩子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巨人言行的句子。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并思考巨人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4.你从这篇童话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
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二42页《快乐王子》思考:(1)这篇文章中,燕子帮助快乐王子做了哪几件事?;
(2)你觉得快乐王子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的?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
单元
三单元
主题
中外童话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解决课后的生字,并在文中圈画出来。2.小组内小对子之间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个孩子的幸福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找到的。3.小组讨论你对幸福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个人对于幸福和“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理解。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会读会写,并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10课:牧羊
彼此
铁锹
树杈
幸福
诧异
仍旧
痕迹
耕地
麦子
义务
谦虚
智慧12课:木匠
木偶
左瞧右瞧
雕刻刀
笑嘻嘻
拽住
毛茸茸
委屈
龇牙咧嘴
嘟嘟囔囔
女巫
魔杖
可怜巴巴
厉害
撒谎
《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有很多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比一比谁积累的最多?
一、自主学习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3、十年后,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从文中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怎么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
你认为幸福是什么?请根据下面例子,说一说你对幸福的理解。例:医生说:“幸福是我能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老师说:“幸福是

说:“幸福是

我说:“幸福是

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
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小木偶的故事》思考:(1)小木偶分别遇到了谁?又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表情读出来。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理解。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11去年的树
单元
三单元
主题
中外童话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3遍课文,能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并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2.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能在小组中分角色、有感情的读课文,说出你对人物心理的感觉。4.借助对课文的理解,能对鸟儿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学习重难点
在小组中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你对人物心理的感觉。






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把下列词语圈出来,并会读会写。
融化
砍倒
锯木头
伐木人
一盏
煤油灯
点燃
剩下
睁大眼睛2.梳理课文:(1)这篇童话是日本作家__________的作品.童话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_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______次对话,分别是小鸟对(
)、(
)、(
)、(
)的对话。(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鸟儿和树是_________,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它就
。最后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2.小鸟和大树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几次对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做批注。4.文中最后有两次提到鸟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当鸟儿“看”的时候,,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5.如果大树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
三、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结束后,展示汇报交流结果;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二第1页《小狐狸买手套》思考:(1)这篇文章中,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第6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三单元
主题
走进童话世界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魅力童话”单元(4篇)
突破重难点
走进动童话世界,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真善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灰姑娘》、《白雪公主》、《诚实才是最重要的》、《菲菲的梦》2、思考:(1)这四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灰姑娘》这篇童话中“灰姑娘”是个怎样的女孩?联系课文中的情节来说一说;(3)读了《白雪公主》这篇文章,你觉得哪个任务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4)《诚实才是最重要的》告诉了我们什么 (5)《菲菲的梦》这篇童话中,大家为什么要离开菲菲?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7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三单元
主题
走进童话世界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长篇童话”单元(4篇)
突破重难点
走进动童话世界,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真善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2、思考:(1)这四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木偶奇遇记》这篇童话中“皮诺乔”是个怎样的木偶?联系课文中的情节来说一说;(3)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篇文章,宝葫芦带给“我”什么样的生活?(4)《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推进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白鹅》、《猫》是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四》是综合性训练。
《白鹅》和《白公鹅》,同一种动物有不同作家来写,虽然选材不同,语言风格不一样,但他们笔下的“鹅”都是一样的高傲和活泼,让人喜爱。
《猫.》和《母鸡》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不同的动物。他用拟人化的语言将性格古怪的猫和慈爱尽职的母鸡刻画的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本组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动物的喜爱和真诚赞美。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观察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观察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动物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颈、郑”等25个生字,会写“颈、郑”等25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5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动物的词语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
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动物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动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动物由衷的喜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5、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6、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动物的了解,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动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动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动物的精彩描写。
六、教学课时:
1、《白鹅》
两课时
2、《白公鹅》
一课时
3、《猫》
两课时
4、《母鸡》
一课时
5、《语文园地四》
一课时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时
7、《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一课时
8、《习作》
四课时
第四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四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字的读音、书写及词语释义,理解主要内容。






一、词语过关1.学习本单元四字词语(性格特点):从容不迫
架子十足
局促不安
扬长而去好不相让
慢条斯理
变化多端
如怨如诉2.正确认读词语的确
暖和
解闷
勾当
侍候似的
侮辱
可恶
差不多
没完没了3.小组合作学习本单元生字词。(1)正确读写


















稿




辟(2)正确拼读颈








掂涟

















辛(3)利用多种方法识记词语盘点四中的词语。(①会读会写;②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4.通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加强记忆。5.重点朗读由生词构成的句子。6.划分角色
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作家笔下动物的特点。1、2号读《白鹅》3、4、5、6自然段。3号读《白公鹅》2、4、5自然段。4、5号读《猫》全文。6、7、8号读《母鸡》1、2、3、5、6、7自然段。7.再读课文,体会动物特点。这是一只
的白鹅。这是一只
的白公鹅。这是一只
的猫。这是一只
的母鸡。二、合作交流针对以上字、词,小组长组织好学员会读、会写、会译。成果展示读:抽读、小组读、齐读。写:板书听写,默写。说:字义。四、精讲点拨
13.白鹅+14.白公鹅
单元
四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突破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特点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两篇课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奇妙之处。






课前预习1.字词学习:叫嚣 引吭大叫 局促不安 奢侈 窥伺
叫嚣
净角头颈
狂吠 左顾右盼 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
奢侈
窥伺
脾气
供养不周
敏捷
堂倌
侍候
禽类
荣膺
步态
腔调
掂量
掌蹼
车辙
凌乱
细翎
挺着


无忧无虑
鱼饵
率领
依赖
厮打
甭想筒里
勾当
主宰
熬汤
军衔
攀谈泥泞
污泥
沙滩
芦苇
糟糕
慢条斯理
耀武扬威
2.《白鹅》的作者是________,重点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课文集中通过白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方面来表现的。作者通过运用________的手法突出白鹅的特点,运用______来表达情感。3.
《白公鹅》本文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___。课文是从白公鹅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写的,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写法。一、自主学习1.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感知课文内容。2.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一只
的白鹅)
3.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4.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5.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将白鹅的特点展现出来?。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各题。三、汇报展示
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现白公鹅“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特点的句子,找出它的特点。2.出示两表格,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白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叫声 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步态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吃相食料简单
三眼一板要人伺候
老爷脾气《白公鹅》: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步态慢条斯理,仔细掂量活动 喜欢戏水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抢占地盘 耀武扬威从从容容 主宰一切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5

单元
四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3.探究《猫》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动物的兴趣。学习《猫》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突破重难点
能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课前)1.字词学习尽职
咕噜
抓痒
屏息凝视
任凭
淘气
遭殃
开辟
古怪生气勃勃
暖和
解闷
枝折花落
贪玩
磨蹭
丰富多腔温柔可亲
跌跌撞撞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猫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课文结构上很自然的分成了几部分?3.猫的性格有些古怪,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作者喜欢猫吗?请勾画出来。5.猫对主人有感情吗?请勾画出来词语或者句子。(在文中做出批注)6.猫的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具体词语或者句子来说一说。7.小组探究《猫》一课的写作方法,并举例说明。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三、汇报展示
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②用反语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③采用总分段式,用点滴小事来写具体。④善于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清晰。⑤用词准确,字里行间中蕴含着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五、拓展阅读对比课后阅读:周而复和夏丏尊的《猫》:
1.这两篇文章分别通过猫的什么特点来表达喜爱之情的?2.他们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3.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阅读积累卡
我积累的词语
我喜欢的句子
我不懂的问题
家长签字:
16、母鸡
单元
四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顺课文,能根据课文的中的词句,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并找出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4.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突破重难点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并找出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






自主预习(课前)1.字词学习:颤颤巍巍
疙瘩
欺侮
雏鸡
一撮毛
如怨如诉
凄惨
啼叫警戒
可恶
嘎嘎
趁其不备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变化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3.
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4.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写出原因,找出具体的句子。)5.作者在写母鸡的过程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三、汇报展示
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阅读丛书2中《母鸡》+《柱子上的母鸡》这两篇文章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在课本上学习了老舍先生的
,他描写的母鸡
。列那尔描写的母鸡
。普里什文的母鸡

阅读积累卡
我积累的词语
我喜欢的句子
我不懂的问题
家长签字: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
四单元
主题
作家笔下的动物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回顾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运用学过的方法,清楚条理地介绍一种小动物。
突破重难点
积累语言,按一定顺序介绍一种小动物。






一、自主学习1.复习《猫》、《白鹅》,回顾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小组交流)2.回顾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1)运用了反语、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2)运用了过渡段。(3)总分总的结构。(4)每段都有明显的中心句。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三、汇报展示
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习作提示:1.参考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2.根据平时的观察和生活实际。3.把刚才讨论的内容清楚、条理地写出来。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推进计划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有些了解,但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更是知知甚少。除教学3篇课文外,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建议
一、《长城》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颐和园》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可通过放课件导入。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通过读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讨论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也可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课时安排
《预习过关》
1课时
《长城》
1课时
《颐和园》
1课时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2课时
《习作》
4课时
第五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五单元
主题
世界遗产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重点字的读音、书写及词语释义,理解主要内容。






一、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95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95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95页的“读读写写”。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神清气爽
举世无双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所向披靡(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长城》从画面上看有什么特点?最能概括中心思想的一句话是什么?(2)《颐和园》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景点?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秦兵马俑》着重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全文中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它还是本文的过渡句,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二、合作交流针对以上字、词,小组长组织好学员会读、会写、会译。成果展示读:抽读、小组读、齐读。写:板书听写,默写。说:字义。五、精讲点拨
17.长城
单元
五单元
主题
世界遗产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背诵课文第3、4段。4.能通过理解课文,找出体现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突破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课前)1.字词学习:
蜿蜒盘旋
城砖
城墙
屯兵
堡垒
打仗
呼应
肩膀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垛子
瞭望口
崇山峻岭
嘉峪关
2.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_____________。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3.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一、自主学习长城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根据课文,参考文中的图片,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如何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请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做出勾画和批注)我是小小导游:介绍长城(可以结合图片)为什么说“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合作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阅读丛书3中罗哲文《长城赞》和《古诗二首》,做题:1.《长城赞》是一副(
),叙述了长城的(
),表达了作者对(
)和(
)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
)。2.《出塞》中写长城的诗句是(
);《书愤》的作者是(
),写长城的诗句是(
),我还知道有关长城的诗词有(
)(
)。
阅读积累卡
我积累的词语
我喜欢的句子
我不懂的问题
家长签字:
18.颐和园
单元
五单元
主题
世界遗产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段。3.能借助文中的具体句子,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移步换景)
突破重难点
学习并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自主学习(课前)1.字词学习: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
耸立
远眺
画舫
堤岸
琉璃瓦
宫殿
游赏
2.阅读课文,完成浏览路线图(箭头上填写地点转换)(进)颐和园大门
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景点特点:景点具体语句(用关键词简记)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小导游介绍:(可以分景点介绍,要求口语化)二、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三、汇报展示: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
阅读丛书3中41-45的《苏州园林》,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一篇
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阅读积累卡
我积累的词语
我喜欢的句子
我不懂的问题
家长签字:
19.秦兵马俑
单元
五单元
主题
世界遗产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享誉、鸟瞰、统帅、征战、魁梧、所向披靡、拼搏”等词语。2.熟读课文,能够通过具体的说明、描写的语句,感受到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3.选择你喜欢的两种兵马俑,并背诵下来。4.通过学习,能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
学习重难点
学习、想象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






自主学习(课前)1.字词学习:享誉
鸟瞰
统率
魁梧
所向披靡
拼搏
临潼
规模宏大
南征北战
俑坑
昂首挺胸
铠甲
战靴
缰绳
体格健壮
发誓
目光炯炯
颔首低眉
跃跃欲试
惟妙惟肖
模拟
千乘
气概
若有所思举世无双
神态自若
2.梳理课文:秦兵马俑在_________出土。请你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1)哪些语段体现出“规模宏大”的特点?(2)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兵马俑类型特点(概括、勾画)感受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3.兵马俑作为艺术珍品,神态各异具体是怎样描写的?4.小导游介绍一种兵马俑。(也可以背诵)二、合作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三、汇报展示:汇报以上交流内容。四、精讲点拨五、拓展阅读
1.链接阅读丛书3中的《兵马俑的规模》,找出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兵马俑是如何烧制的。
阅读积累卡
我积累的词语
我喜欢的句子
我不懂的问题
家长签字: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五单元
主题
我国的世界遗产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突破重难点
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中国的世界遗产(节选)》
《雨中登泰山》
《武夷风采(节选)》
《土楼归来不看屋》2、思考:(1)《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中国的世界遗产(节选)》请你选择一处文化遗产,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雨中登泰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武夷风采(节选)》想一想,武夷山水有什么特点?《土楼归来不看屋》作者为什么说“土楼归来不看屋”,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最喜欢什么楼?说一说你的理由。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推进计划
一、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二、教学目标
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三、重点难点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五、课时安排
预习过关课你
1课时
20
古诗两首
1课时
21
搭石
1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课时
23
卡罗纳
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
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活动
3课时
习作课
4课时
第六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第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
重点词语释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利用课余时间和晨读,自由读第六单元课文,完成课文阅读和生字词、优美句子的勾画。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116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116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116页的“读读写写”;
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古诗两首》中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首诗都是写什么的?(2)《搭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患了(
),(
)冒着生命危险,用(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4)《卡罗纳》主要写了(
)的母亲去世了,身边的人(
)。(5)这一组课文,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三、合作交流四、成果展示五、精讲点拨
20.古诗两首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课后的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2.小组合作解决个人提出的不理解的生字,试着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3.通过反复的诵读、背诵,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学习重难点
1.小组合作,解决诗句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出感悟到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资料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课前预习:1.字词学习:孟浩然
江陵
告辞
舍得
君子
唯独备注:我要给大家提醒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古诗:《黄鹤楼送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类型)。你觉得这类古诗大部分所包含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1.自由读这两首古诗,把握好朗读的节奏,读出古诗语言的韵律美。2.理解诗意:画出古诗中不理解的地方,借助课下的注释,每一个人试着讲出古诗的大意。(个人先完成,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3.
《黄》这首诗你觉得哪几个字更能体现古诗中的情感?《送》最能体现这首诗情感的地方在哪里?请在文中写出你的理解。4.用自己的方式,试着多次朗读古诗,读出你理解的感情。二、合作交流小组长带领本组组员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三、汇报展示四、精讲点拨
五、
拓展阅读:送别诗《山中送别》:
《别董大》:
唐.
王维
唐.
高适山中相送罢,
千里黄云白日曛,日暮掩柴扉。
北风吹雁雪纷纷。春草年年绿,
莫愁前路无知己,
王孙归不归?
天下谁人不识君。1、自由读这两首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你从哪句诗中读出了诗人的感情?
21.搭石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理清课文脉络。2.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3.能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课前预习:1.字词学习: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联结汛期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俗语
谴责
懒惰
伏下身子
稳定
备注:我要给大家提醒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2、什么是搭石?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3、没有搭石,人们又是怎样过河的呢?你有什么体会。4.勾画出人们走过搭石的句子。在你的头脑中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读出你的感受。5.文中许多地方写了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些地方写了看不见的心灵“美”,请你用波浪线圈画出来。谈谈体会。二、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三第100页《温暖》和125页《温暖来自路上》思考:(1)《温暖》一文中我为什么一直带着这件花棉袄?
(2)你从这个《温暖》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3)《温暖来自路上》一文中老大爷的什么举动让“他”眼圈湿润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课后的生字。2.在小组合作中,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预习:1.字词学习:跨越
海峡
桂树
苍白
红润
移植
谈何容易
幸运
台湾
袭击平安无事
期待
突如其来
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凋零
骨髓
辗转
步履匆匆
含苞待放
绽放
备注:我要给大家提醒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内容我知道:(1)课文中的海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一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不同场景。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文中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写出批注。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4.什么是生命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5.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二、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三、汇报展示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三第163页《真情在异国闪光》思考: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请用波浪线划下来,并简单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23※卡罗纳
+
24※.给予是快乐的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能读懂课文内容,能从故事中体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在小组交流中,你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






课前预习:1.字词学习:23课:遭受
怜悯
屏息凝神
叮咛
嘱咐
俯下
号啕大哭
端详
恍然大悟
暂时
24课:给予
圣诞节
饶有兴趣
宽裕
兜一圈
湿润
不由自主备注:我要给大家提醒的词语是:——————————————————————————————2.梳理课文:(1)《卡罗纳》一文选自_________国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本文讲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从这本书中选的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自主学习1.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2.找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确定是什么描写方法,做出批注(写出体会)。3.
周围的人又是如何去关心他的呢?用波浪线画出。试着读出其中的安慰的语气。4你从大家的行动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么做?
二、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以上问题。
三、汇报展示汇报以上交流内容。
四、精讲点拨
五、拓展阅读
默读《给予是快乐的》和115页《给,永远比拿愉快》并思考:
1.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做出批注。2.大胆设想: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3.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4、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
第6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感受人间真情;2、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日积月累会背诵,了解成语故事。
突破重难点:
日积月累的学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口语交际1、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你会说些什么?2、如果身边的人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安慰她?(二)“我的发现”1、自由读“我的发现”,说一说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2、根据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由读丛书三第197页《适时地奉献我们的爱》,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危在旦夕”、“生死未卜”、“义无反顾”什么意思?(二)“日积月累”1、自由读《过故人庄》,试着说一说古诗的意思。2、背诵《过故人庄》。(三)“成语故事”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事?2、:杏林春满“什么意思?你能造个句子吗?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分版块进行合作交流三、汇报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7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一缕爱的阳光”单元(6篇)
突破重难点
走进平凡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让爱留下》、《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街头邂逅》、《爱是给予》、《一顶顶帽子都是爱》、《让人温暖的善良》2、思考:(1)《让爱留下》讲了哪几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2)《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这篇文章中谁的举动让你感动?说说你的理由;(3)《街头邂逅》这篇文章中,女士为什么要请那位乞丐就餐?你从中收获了什么?(4)《爱是给予》讲了一件什么事?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5)《一顶顶帽子都是爱》、《让人温暖的善良》这两篇文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8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给,永远比拿快乐”单元(5篇)
突破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给予永远是快乐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捡拾餐桌上的饭粒.》、《请小偷看菜园》、《一元钱两份爱》、《一双暖和的脚》、《真正的施主》2、思考:(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捡拾餐桌上的饭粒》第九段中“不厌其烦”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请小偷看菜园》中爸爸为什么决定请小偷看菜园?你从这个决定中体会到了什么?(3)《一元钱两份爱》中这两份爱分别指什么?(4)《一双暖和的脚》、《真正的施主》这两篇文章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哪里,请划下来相关句子,并说一说理由。二、合作交流: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第9课时
阅读及阅读交流课
单元
六单元
主题
人间真情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熟读语文主题阅读丛书“让爱永驻心间”单元(7篇)
突破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大爱无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爱,是这个世界的温度》、《220万人感谢他》、《爱无界》、《草根志愿者》、《你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阳光母爱》、《适时地奉献我们的爱》2、思考:(1)《爱,是这个世界的温度》《阳光母爱》这两篇文章,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说一说理由。(2)《爱无界》中瓦力登为什么会冒着生命危险拿着斧头出去了?(3)联系上下文理解《220万人感谢他》第9段“义不容辞”、《草根志愿者》第三段中“心急火燎”、
《你的美,不只是上帝看得到》第一段中“异口同声”的意思,并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适时地奉献我们的爱》中“危在旦夕”“义无反顾”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二、合作交流:
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成果展示四、精讲点拨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推进计划
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课时安排
《单元预习过关课》
1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课时
《乌塔》
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第七单元预习过关课
单元
第七单元
主题
成长故事
课时量
1课时
明确目标
1、各课字词学习、释义字词过关;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突破重难点
:
重点词语释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利用课余时间和晨读,自由读第七单元课文,完成课文阅读和生字词、优美句子的勾画。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字词过关1、出示本单元的词语,检查词语的认读;(见138页的词语盘点)(1)我会认会读:138页的“读读记记”;(2)我会写:138页的“读读写写”;
我要提醒的难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内进行重点词语听写,然后互相批改。(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说一说这一单元共有哪几篇课文组成?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
)在感受到(
)之后,立志(
)的事;(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
)回忆(
)和(
)这两件事;(3)《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个人(
)的事;
(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
)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
)向(
)请教(
)的事情。(5)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