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北京人的特点等。
新课导入
你知道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吗?
自告奋勇讲故事!
中国:女娲造人说
西方:上帝造人说
那么我们究竟从哪里来?
新课讲授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人类的进化过程
新课讲授
看图,观察古人类和史前遗址的的分布特点。
新课讲授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元谋人
为什么叫元谋人
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元谋人距今有多久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遗物
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小块烧骨
元谋人得主要特点是什么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新课讲授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元谋人使用的刮削器
新课讲授
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人的特征
新课讲授
为什么叫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有多久
70~20万年前
北京人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遗物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头盖骨、工具、灰烬
北京人用火的遗迹
新课讲授
元谋
周口店
北京人70~20万年前
元谋人170万年前
北京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北京人的头盖骨
新课讲授
北京人的外貌特点
前额
古猿前额低平向后倾斜
北京人前额
低平
现代人前额平滑
眉脊骨
古猿粗壮
北京人较粗壮
现代人薄平
颧骨
古猿高突
北京人较为突出
现代人平滑
嘴部
古猿前伸
北京人微缩
现代人平整
下颏
古猿无下颏
北京人无明显下颏
现代人下颏明显
新课讲授
思考: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新课讲授
北京人对火的使用
烧烤食物
照明、御寒
驱赶野兽
新课讲授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知识拓展
山顶洞人
为什么叫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有多久
山顶洞人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遗物
山顶洞人得主要特点是什么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
约30000年前
头盖骨、工具、饰品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制造工具水平极大提高,会人工取火,生产力进步水平,有初步的爱美意识。
知识拓展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分布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课时
对是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本课根据考古学家挖掘的古代人类化石研究的基础上,讲述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并且对于北京人进行详细的阐述。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北京人的特点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北京人比古猿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进入新课: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三)北京人的特征
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2、北京人用火有何意义?
三、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迫切需要的是( D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群体生活
2、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B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什么方式( C )
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挖掘 D.科学推测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以元
谋人和北京人为例共同探讨了远古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
学们真是很聪明,想像力真是很丰富,那么多的问题在同学们这里都有了答案。历史其实就是这样,只要你细心,只要你参与,你就会有收获和惊喜。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