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树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始于何时?造纸术是谁发明的?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进入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二)张仲景和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麻沸散”是全身麻醉药剂,用于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让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不一会,药剂发生作用。等到病人失去知觉之后,他切开病人的腹腔,把“积聚”(肿瘤之类的东西)切掉,然后再把腹腔缝合起来。这个手术即使在现在,也是一个大手术。华佗成功地使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药剂来做外科手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华佗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因为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叫做“五禽戏”。华佗认为,人应当经常活动,血脉才会畅通,才不会生病。(展示“导引图”)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诸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了各种杂病药方,记录了内科、
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道教和佛教
自主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们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1)佛教宣扬忍苦受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愚民的一种手段。
对建筑的影响: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
对雕塑的影响: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
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2)道教的兴起
道教在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尤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文学:如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有以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的两个系统;道教还对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家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白诗作中那种瞬息万变的丰富想象力,就同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有着明显的关系。
艺术: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丰富了中国的园林和艺术。
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道教讲究养生之道,保存并发展了气功,也对中国的人体科学做出了贡献。
东汉时期,张道陵。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②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都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本课小结
课堂小结
领域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成就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蔡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学华佗东汉时期研制“麻沸散”和创制“五禽戏”张仲景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史学司马迁西汉时期《史记》思想道教和佛教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课程导入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竹简、帛书、青铜器、甲骨
课程导入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通过右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新课讲授
一、造纸术的发明
1、人物:蔡伦
2、时代:东汉
3、贡献:改进造纸术
4、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新课讲授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从《后汉书》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
蔡侯纸
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轻薄柔韧,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
新课讲授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⑧
晒
纸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延伸拓展
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在什么材料上书写?
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
新课讲授
二
、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
医学家
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1、张仲景:
(1)时代:
(2)职业:
(3)贡献:
新课讲授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新课讲授
2、华佗:
(1)时代:东汉
(2)职业:医学家
(3)贡献:
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新课讲授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新课讲授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新课讲授
三、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司马迁
2、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3、籍贯: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4、成就:纪传体通史《史记》
5、评价: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新课讲授
四、佛教与道教
1、道教
(1)发源地: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新课讲授
(2)统治者态度:支持;
(3)原因: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张陵
太上老君
新课讲授
为什么道教要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提高道教地位
2、佛教: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
新课讲授
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西游记》
与佛教有关的艺术
新课讲授
(1)发源地:印度
(2)创始人:释迦摩尼(乔达摩.悉达多)
(3)统治者态度:支持
(4)原因: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新课讲授
说说老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促使人民向佛教寻求精神安慰,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课堂小结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东汉
改进造纸术
造纸鼻祖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外科圣手
医圣
《伤寒杂病论》
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学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