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6 17:58:18

文档简介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一课时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
1、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2、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师:出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进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课件出示: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阅读后请同学们思考:
1、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目标一)
2、如此境况是如何造成的?(目标一)
师:统治者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境况呢?(学生回答)
(二)、休养生息政策
师: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思考: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的措施?(目标二)
2、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目标二)
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师: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文本内容;
思考: 文景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统治局面?即史书上的“文景之治”(目标三)
生1:小组讨论,汇报1、2结果。
生2:通过阅读PPT体会文帝、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以及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板书设计
(一)、西汉的建立
1、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国人:刘邦
2、建都: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的教训
2、措施:“兵皆罢归家”;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3、作用: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
(三)、“文景之治”
成因: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本课小结
由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因而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基础上,敢于创新,成就了“大一统”伟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共12张PPT)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的社会状况,掌握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内容;
2.掌握和理解什么是“文景之治”,并熟记其作用和影响。
课程导入
咏汉高祖
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新课讲授
一、西汉的建立
1、政治状况:

楚汉之争双方是项羽和刘邦;刘邦胜出,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经济状况:
3、治国对策:休养生息
经济萧条;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造成的;
阅读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译文:人吃人,死者过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新课讲授

、休养生息的政策
1、措施:
2、作用: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具体措施: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释放奴婢;
③轻徭薄赋
(1)增加劳动力
(2)减轻负担
(3)鼓励生产
(4)缓和社会矛盾
新课讲授
三、文景之治
1、背景: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政策:
(2)非常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减轻赋税和徭役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新课讲授
3、评价: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新课讲授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非常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授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通过阅读这两则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新课讲授
以德化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