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6 18: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3.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4.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繁重的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7.“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楚争霸 B.吴越争霸 C.长平之战 D.秦朝灭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
B.起义后,吴广自立为王,建立政权
C.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中灭亡
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9.
《史记》中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材料中的“二世元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7年
10.《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应该是(  )
A.项羽 B.刘邦 C.吴广 D.陈胜
11.与成语“破釜沉舟”、“楚汉相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刘邦 B.陈胜 C.吴广 D.项羽
问答题
12.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是它的存续的时间非常短暂。请你说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13.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评价秦始皇?(温馨提醒:从功劳和过失两方面评价。)
秦始皇的功劳:
秦始皇的过失:
材料题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根据材料,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在哪里起义?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请回答:
(1) 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图中的两个中心人物是谁?
(2) 这次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3) 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4) 请试着分析出这次起义有何意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到:“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材料反映了发生在秦朝的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有何关系?
(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简述材料中所述的两个历史事件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B 3.A 4.D 5.C 6.A 7.D 8.D 9.C 10.D 11.D
12.
秦的暴政:
(1)沉重的赋税;
(2)繁重的徭役兵役;
(3)严苛的法律(法律严苛);
(4)焚书坑儒;
(5)秦二世更加残暴。
13.
秦始皇是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
功劳:(1)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过失:(1)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

(2)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3)刑法严酷,生活腐化。
14.(1)据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可知,秦朝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据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可知,秦朝刑法残酷;
(2)据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可知,这是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是秦朝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故答案为:
(1)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大泽乡;
(3)秦朝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15.
①大泽乡起义,陈胜和吴广;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结果被镇压下去,原因是秦军的强大;
④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6.(1)据“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可知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据“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而焚书坑儒是秦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暴政,所以焚书坑儒和秦末农民起义这两个事件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2)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刘邦攻取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故答案为:
(1)焚书坑儒和秦末农民起义;因果关系;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秦末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
【解析】
1.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B.
本题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
秦朝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朝法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B.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以陈胜的话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3.
题干给出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图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在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但不到半年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4.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5.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和经过。
6.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7.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成语破釜沉舟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成语破釜沉舟的相关史实。
8.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D.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9.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根据本题材料内容可知,这是指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夏天,有九百多个农民被征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道路泥泞,不能前进。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就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押队的军官,对众人说,我们即使去服兵役也要死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斩木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材料中的“二世元年”是指公元前209年。故选C。
10.
《史记》中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讲这番话的是陈胜。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1.
与成语“破釜沉舟”、“楚汉相争”、“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都与项羽有关。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项羽战败,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项羽。掌握成语的出处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2.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灭亡的原因。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焚书坑儒是秦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极端手段,开了封建是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的先例;秦二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这些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13.
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人物评价要客观,既要看到他的历史作用和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或缺憾,即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论人物。同时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史论结合,用史实来说话。秦始皇首先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一全国,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度量衡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但是他焚书坑儒,滥修宫室陵墓,残酷压迫人民,也是有过的。但功大于过。故本题答案为:秦始皇是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
功劳:(1)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过失:(1)焚书坑儒,摧残了中国古代文化 ;

(2)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3)刑法严酷,生活腐化。
14.
(1)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
(2)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5.
(1)本题考查了大泽乡起义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所以,材料所述的是大泽乡起义,中心人物是陈胜、吴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识记。在起义中,他们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次起义结果被镇压下去,原因是秦军的强大;
(4)本题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意义的识记。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16.
本题考查焚书坑儒以及秦末农民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
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