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26 19:1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
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3.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  )
A.老子 B.孔子 C.赢政 D.铁木真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
A.儒家 B.法家 C.道教 D.佛教
5.如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6.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材料出自(  )
A.《孟子》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韩非子》
8.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9.战国时期,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孙武 C.韩非 D.董仲舒
10.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
A.兼爱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
11.以下主张突出体现朴素民本思想的是(  )
A.礼法并施 B.清静无为 C.民贵君轻 D.为政以德
12.“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问答题
13.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主张。
14.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
材料解析题
15.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是谁的观点?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你如何评价他?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
(3)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是我国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简要说说他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B 3.B 4.A 5.B 6.D 7.A 8.B 9.C 10.C 11.C 12.C
13.依据所学,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道法自然”,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刑峻法,巩固国家统治。
故答案为: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用“刑罚”强统治。
14.
春秋时期,孔子,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学”对教育的垄断;②编订多种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了古代文化;③创造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1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三则材料都是孔子的言论;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3)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等;
故答案为:
(1)孔子;《论语》;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2)时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3)仁;儒家;
(4)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等。
【解析】
1.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己所不人欲,勿使于人”符合材料的表述;
故选B.
本题以提高素质为切入点,考查孔子;
本题以孔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
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唐时期,儒家学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清时期,儒学由传教士传到西方;18世纪,儒学在欧洲引起广泛讨论;20世纪,西方出现了钦佩孔子的高潮,形成了东方文化热。因此说材料中的“圣贤”指的正是孔子。
故选B.
本题以孔子的影响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历史贡献及其影响的知识;
本题以孔子的影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历史贡献及其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名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
故选A.
本题以名言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切合了儒家施仁政于民的思想。
故选B.
本题以郑板桥的诗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
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提倡“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的是墨家的主张。
故选D.
本题解题关键是从“平等、互利、兼爱”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百家争鸣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
7.
从题干“仁”“礼”可以看出这是儒家思想主张;
《庄子》和老子的《道德经》属道家;《孙子兵法》是孙武的作品;《韩非子》是法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掌握。
8.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等;
故选B.
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依托,考查的是老子成就的知识;
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老子成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9.
战国时期的法家的代表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本题以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
故选C.
本题以孔子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的知识;
本题以孔子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思想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1.
民本思想指的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主张“施仁政于民”和“民贵君轻”,是主张突出体现朴素民本思想的思想家。
故选C.
本题以突出体现朴素民本思想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最能体现教育公平;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孔子的教育贡献。
13.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故“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孔子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贡献是: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学”对教育的垄断;②编订多种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保存了古代文化;③创造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15.
(1)本题考查孔子及其《论语》与评价;
(2)本题考查的孔子的教育方法;
(3)本题考查对孔子的核心思想;
(4)本题考查对孔子的教育贡献。
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主张和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选择题
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