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6 散步 1.背景解读
对于本文的写作契机,作者作了如下解说:
“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的‘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的交谈。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2.内容梳理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经过,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细节描写深沉动人,感情基调欢愉、深沉。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交代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2—8):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3—5):写田野的春色和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6—8):写散步中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母亲xìn fún(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3)不过,一切都qǔ jué( )于我。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 dé qí suǒ( ),终不愿意。信服分歧取决各得其所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威平时作风很不严谨,为人处世都是一副烂漫的样子。
B. 哥哥喜欢读书,弟弟喜欢打球,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C. 她的脸上透着几丝黄晕,让人很是喜爱。
D. 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地为他们辅导。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D4. 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课内精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第②段的内容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一家四口在散步过程中遇到分歧,最后母亲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不能。因为这段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儿子诚恳、孝顺,母亲年迈、顺从,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7. 赏析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描写细腻感人。请对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了春天的气息,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这一段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通过母亲“摸摸”这一动作描写以及改变主意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疼爱孙子,家人之间互相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衬托了人物愉悦的心情。9.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表现了“我”和妻子生怕稍有闪失会给自己所背的亲人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的心理。“这个世界”是说“我”和妻子对上要赡养老人,对下要培养和教育子女。文章最后一句话,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定使命感和责任感。欧利和雏芳
[美]艾·辛格
这座森林里生长着各种各样挂满枝叶的大树,辽阔而茂密。每年的这个季节,通常已经冷起来了,甚至还会下雪;可今年的11月却比较暖和,如果不是林中铺满了落叶,你也许还会觉得这正是夏天。这层层落叶,有藏红花般的黄色,有醇酒一样的红色,还有金色和一些混合色。它们有的是被雨打落,有的被风吹落;有的落在白天,有的落在夜晚。而现在,已经变成一层厚厚的地毯,覆盖着森林的空地。它们的汁液枯竭了,却依然飘溢出诱人的芳香。阳光透过生意盎然的枝条洒在落叶上,那些不知怎样从秋风中死里逃生的爬虫和飞蝶,悠闲地在它们身上漫步。叶下的空隙,为蟋蟀、田鼠和其他许多在地球上寻求保护的生灵提供了藏身之处。
在光秃秃的树梢上,只有最后的两片树叶依旧攀附着一根细嫩的枝条,那便是欧利和雏芳。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寒夜,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有谁知道,为什么有的树叶飘零了,而有的却高悬枝头?可是欧利和雏芳相信,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之间深深地相爱。欧利比雏芳年长几天,也比她略显宽大,但雏芳却更加娇美而优雅。当风雨、冰霜扑面而来的时候,他们谁也帮不了谁的忙。可欧利还是利用一切机会鼓励雏芳。在最凶猛的暴风雨中,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它们不仅撕扯着树叶,而且还要吞没整个枝条。欧利依然恳求着雏芳:“坚持住,雏芳!全力坚持住!”
每到寒冷的风雨之夜,雏芳便会委屈地抱怨:“我已经不行了,欧利,但是你还可以坚持住啊!”
“那有什么意思?”欧利说,“没有你,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如果你飘落了,我也要随你而去。”
“不,欧利,别这样!只要能坚持住,就决不应该飘落!”
“这全要看我身边有没有你,”欧利说,“白天,我欣赏你的美貌;夜晚,我闻着你的芳香。只让我这一片叶子留在树上?不,决不!” “欧利,你的话是甜蜜的,可它不是真的,”雏芳说,“你完全知道我已经不漂亮了。看我变得多么憔悴,多么枯萎!现在只有一样东西还没有离开我——那就是对你的爱。”
“这难道还不够吗?在我们全部的本领中,爱情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欧利说,“只要我们彼此相爱,便可以留在这里,无论什么狂风暴雨也摧不垮我们。我想告诉你,雏芳,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你。”
“为什么,欧利?我全都枯黄了。”
“谁说绿色美丽而黄色不美?所有颜色都同样有自己的魅力。” 欧利正在倾诉衷肠,雏芳担心的事却终于发生了:一阵风吹过,把欧利从树枝上吹了下来。雏芳战栗了,几乎也要随着落下,但是她很快又坚持住。眼看着欧利在空中渐渐地飘远,她用树叶的语言呼唤着他:“欧利,回来啊!欧利——”话还没有说完,欧利便从视线中消逝了,同地上的其他叶子融在一起。只留下雏芳孤零零地偎在枝头。
白天,还能想办法排遣悲伤,但天色渐渐暗下来,冰冷刺骨的雨滴打在身上的时候,她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她觉得,树叶全部的不幸应该归罪于大树,都应该归罪于粗壮的树干。树叶落了,而枝干依然高高地挺立着,粗壮坚实地植根于沃土里。风雨冰雹都不会使它烦恼,它或许可以永远活着。对雏芳来说,树干就是一种神。它用叶子把自己装扮上几个月,然后又将它们抖落。它可以用汁液养育树叶,愿意养多久就养多久,然后再让他们渴死。雏芳央求大树将欧利还给自己,央求它重新回到夏天,但大树根本不理睬她。
雏芳觉得,从来没有一个夜晚像今天这样长,这样黑,这样冷。她同欧利交谈,并希望得到回音,但欧利沉默着,失去了全部的生的迹象。
雏芳对大树说:“既然你将欧利从我身边夺去,那就让我也去吧。”
可是就连这样的祈求也得不到大树的同意。 不久,雏芳感到昏昏沉沉,这不是困倦,而是一种陌生的疲惫之感。当她醒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自己不是挂在枝头。趁她昏睡的当儿,风已经将她吹落。以往挂在枝头的时候,她总是伴着太阳一同醒来,而这次却有一种完全异样的感觉。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同时,她还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顿悟。她终于明白:自己决不仅是一片凭借对风的幻想而生存的树叶,而是宇宙的一部分。在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雏芳领悟到奇迹般地融合在自己身上的分子、原子、质子和中子,领悟到自己占有的这种巨大的能量,领悟到自己亦在其中的奇迹的宇宙进程。 在她旁边躺着欧利,他们用一种从没有尝过的爱情彼此欢迎着对方。这不再是依赖命运和怪想,而是与宇宙本身同样强大的永恒的爱情。那种从4月到11月曾经日夜担心着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死亡而是永生。一阵微风掠过,将欧利和雏芳抬起。他们怀着那种只有解脱了自己、与永恒同在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巨大幸福,翩翩翱翔。
(摘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版)1. 根据小说内容,试着用四个字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1)__________ →悲伤独挂→(2)__________
2. 小说第1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设了一种深秋萧瑟的氛围;通过写铺满落叶的森林仍旧显露出的一丝生机,暗示了欧利和雏芳的命运;也为下文写欧利和雏芳作铺垫和衬托。倾诉衷肠落下顿悟3. 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在光秃秃的树梢上,只有最后的两片树叶依旧攀附着一根细嫩的枝条,那便是欧利和雏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最后“她还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顿悟”,雏芳“顿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秃秃”写出了环境恶劣之极,“只有最后”强调飘落之日不远了,“攀附”写出了欧利和雏芳的依赖之心,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欧利和雏芳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自己绝不仅是一片凭借对风的幻想而生存的树叶,而是宇宙的一部分;领悟到自己具有的巨大能量;领悟到自己亦在奇妙的宇宙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