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7 14: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11 《论语》十二章 1.背景解读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2.内容梳理
本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主要谈论了如何学习、如何修身等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学习态度: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习方法:①温故而知新。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传不习乎?
(3)修身做人: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箪食瓢饮,不改其乐。④富贵浮云。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
(6)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8)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 __________
(9)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
(1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
(12)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
(1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
(1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旧知识。凭。作为。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坚定。恳切。河流。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弯曲。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博学而笃志
B. 切问而近思/思而不学则殆
C. 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 )
A. 学而时习之/学以致用
B. 吾日三省吾身/不省人事
C. 不亦乐乎/安居乐业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知好歹BD二、句子翻译题
1.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讲究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七十岁时能顺从意愿,而不会逾越规矩。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了。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1. 内容理解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学应该多向身边的人请教,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容理解简答。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首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以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人?孔子更喜欢哪种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人,“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这三种人中孔子更为欣赏的是第三种人,因为在孔子看来,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 课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D 《论语》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编。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 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 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 无施劳(功劳。)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愿闻子之志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AB 3. 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年老的安心,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