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7*散文诗二首(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7 14: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二单元7 散文诗二首 1.背景解读
(1)《金色花》选自《新月集》。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被称为“儿童诗人”。这是因为世界上再没有谁像他创作《新月集》那样,去认真地表现儿童的世界了。诗人依据儿童善于幻想的心理,让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的圣花,人花合一,不但使孩子有一副稚嫩、娇美、花一般美丽的外表,而且还有高尚圣洁、天使般的心灵。由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金色花与现实中的母亲做游戏,表现出了孩子对母亲天真、纯洁、无私的爱以及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歌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多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她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因此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由此写成《荷叶·母亲》。
2.内容梳理
(1)《金色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变成树枝上的一朵金色花,和妈妈“捉迷藏”。本段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第二部分(3—9):写“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的场面。第一次嬉戏,是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妈妈跟前,恢复原形。
(2)《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借荷叶赞母的散文诗。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打动,从而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4—7):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 ),却一声儿不响。
(2)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zǐmèi( )。
(3)pái huái(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4)我不宁的xīn xù( )散尽了!匿笑姊妹徘徊心绪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不住班主任的怂恿,从来没有参加过校运会的他居然也信心满满地报了名。
B. 文艺表演阔绰的舞台上,月儿老师表演的葫芦丝独奏赢得了满场喝彩。
C. 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 《云水谣》为何受欢迎?陈坤说:“爱情!男主角对两个女人的情感河流在历史风云中跌宕起伏,这才是打动所有人的关键。”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小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C4.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陶渊明一起重访桃花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追随鲁迅先生去欣赏那蓬勃纷飞的北国的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想与李白共同体验蜀道难课内精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概括出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雨中看荷叶护莲,由此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有些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攲斜”形象地表现出红莲被雨点击打,无处躲藏、东倒西歪的情状,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8.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请你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谈谈你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中白莲的凄美可怜,表达了作者的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心中的雨点来了”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而母亲就是生活中保护孩子不受风雨打击的避风港。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两人的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粗壮坚实地植根于沃土里。风雨冰雹都不会使它烦恼,它或许可以永远活着。对雏芳来说,树干就是一种神。它用叶子把自己装扮上几个月,然后又将它们抖落。它可以用汁液养育树叶,愿意养多久就养多久,然后再让他们渴死。雏芳央求大树将欧利还给自己,央求它重新回到夏天,但大树根本不理睬她。
雏芳觉得,从来没有一个夜晚像今天这样长,这样黑,这样冷。她同欧利交谈,并希望得到回音,但欧利沉默着,失去了全部的生的迹象。
雏芳对大树说:“既然你将欧利从我身边夺去,那就让我也去吧。”
可是就连这样的祈求也得不到大树的同意。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1. 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愉悦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2. 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
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嫉妒而惭愧怨愤不平冷酷麻木
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羞愧难当,痛不欲生,在悔恨中死去。
理由:让两位病人同死窗下,因由有别,结果一致,合理延伸悲剧,传递正能量。
示例二:他在感激中醒悟。
理由:给沉重的主题一片亮色,拓展主题的宽度。
示例三:他在噩梦中经受折磨。
理由:让人物灵魂经受折磨,让放任嫉妒和贪欲付出代价,拓展主题的深度。3. 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①“窗”既指病房实际的窗,也喻指人物的心灵;②“窗”是生活的透视和折光。作用:①“窗”是文中人物关注的焦点,是故事发生的缘起,也是故事的落点;②故事围绕“窗”展开,它引发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③反映了作品主题,给人以人生的启迪。4. 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对比。小说中两个人物品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善美的赞颂和恶丑的鞭挞。或美丽与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说明心怀贪念和嫉妒的人,看不到世间的美丽风景,平静淡泊的人,则可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示例二:情节逆转(或突转)。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异峰突起,给读者新奇的心理体验,发人深思;引发读者对靠窗病人关于窗外情景描述的回顾与再认识;对贪念与冷酷给予无情鞭挞。
示例三: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冲突,呈现其由欲念到恶念的心理变化过程,推动情节的发展。5.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人应该控制自身的贪念,不能任其泛滥;②人要去除对他人的嫉妒,怀有平常之心;③对待自己要长善抑恶;④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⑤善良的人性令人称颂,丑恶的人性令人唾弃;⑥拒绝冷漠,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