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27 14: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 1.背景解读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炼,辞义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陈郡谢氏的子孙,都是由名士谢尚的从弟谢安教导。谢安很注重素质教育,力求把教育融入生活之中。本文发生在一个寒雪天,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因吟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名垂千古,得到了“咏絮之才”的赞誉。 (2)《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本文记叙了陈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作者借陈元方对客人所说的“无信”和“无礼”,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2.内容梳理
(1)《咏雪》讲的是在一个寒冬,大雪纷飞。谢太傅和子侄辈们在一起讨论诗文,见雪渐渐大了,就问孩子们这纷飞的大雪像什么。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谢朗反应很快,立即说就跟撒把盐在空中差不多。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则说像柳絮满天飞。谢太傅称赞了谢道韫的才能。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叙述了陈元方对于父亲的朋友不礼貌的行为(“无信”和“无礼”)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咏雪
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
(4)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6)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趁、乘。大体。相比。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经史子集
B.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C. 撒盐空中差可拟/参差不齐
D. 即公大兄无奕女/不即不离
(2) 下列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 王凝之妻也 B. 其反激之力
C. 至石之半 D. 学而时习之BD二、句子翻译题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文理。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2. 内容理解简答。
(1)谢太傅对兄子、兄女咏雪时两人的表现更赞赏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兄子、兄女的比喻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把雪比作柳絮较好,因为盐是晶状物体,况且当时下的是大雪,盐是很小并不能形象地表达出当时的情景;柳絮是棉花多余出来的一部分,有风吹的时候,就像雪一样,四处飘散。兄女的好,因为凭借风吹起来的柳絮比在空中撒盐更形象,更生动,让人浮想联翩。并且最后一句也介绍了才女谢道韫,这也是作者刘义庆的一个提示,以这句话来体现他也认为兄女谢道韫说的好。3. 综合分析选择。
(1)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与才气。
B. 短文注重神态描写,渲染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C. “公大笑乐”中的笑,意在讽刺嘲笑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 “柳絮”一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C(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 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 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
(3)待君久不至_______________
(4)相委而去__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_
(6)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约定。同“否”。到,到达。舍弃。拉,牵拉。回头看。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过期作废
B. 太丘舍去/去伪存真
C. 相委而去/委曲求全
D. 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是无信/实事求是
B. 太丘舍去/舍生取义
C. 日中不至/至善至美
D. 元方入门不顾/奋不顾身DB二、句子翻译题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故事的起因:_____________。
(2)“友人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容理解简答。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是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孩子,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没有失礼。陈元方对粗鲁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再者,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求全责备。
示例二:应该算作失礼。因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所以这也算无理。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B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拜释之为廷尉_________________
(2)使骑捕之,属廷尉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亲惊吾马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安所错其手足__________任命,授给官职。同“瞩”,委托、交付。使……受惊,惊吓。放,放置。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农 人 从 桥 下 走 乘 舆 马 惊 于 是 使 骑 捕 之 属 廷 尉。
3. 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