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分层测试AB卷】提高篇(B卷):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科学【分层测试AB卷】提高篇(B卷):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综合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27 09:42:51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分层测试AB卷】提高篇(B卷)
(考试范围:第1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推理出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2.20℃时,在一只盛有10g水的试管里,放入0.1g氢氧化钙,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20℃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和200g,分别加热蒸发掉20g水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各析出了晶体a g和b g,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2a=b C.2b=a D.a=b
5.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在第一份中加入9g 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A.40g B.20g C.8g D.无法确定
6.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某艘船来说,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受到的重力和船的吃水深度都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和船的吃水深度都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
7.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b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漂浮的花盆”获红点设计大奖:用底部密封的花盆养绿植,花盆外侧面作记号线①、②、③,如图所示,当花盆放置于水中漂浮时,盆内土壤不同干湿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记号线与水面重叠.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①偏干,②正常,③偏湿
B.①偏干,②偏湿,③正常
C.①偏湿,②偏干,③正常
D.①偏湿,②正常,③偏干
9.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g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g
10.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20℃时,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关系:甲大于乙
B.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0克
C.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后,溶液仍是饱和的
D.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11.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已知g取10N/kg,ρ水=1×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2-1-c-n-j-y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3
D.密度为3.0×103kg/m3
12.一个小球分别放入足量的水和煤油中,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若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是6N和5N,则小球在水中和煤油中所处状态应是(  )
A.都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煤油中下沉
C.都悬浮 D.在水中下沉,在煤油中漂浮
13.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1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打开汽水的瓶盖,汽水会自动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在水面游动,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加快溶剂水的蒸发,从而使氯化钠晶体析出
15.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16.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
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17.如图,实心物体A、B、C体积相等,都漂浮在同种液体中,则可知它们的密度(  )
A.A最大
B.B最大
C.C最大
D.三个一样大
18.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2、V2和F2,现有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1)若m1>m2,则F1一定小于F2
(2)若m1=m2,则F1一定大于F2
(3)若V1=V2,则F1一定小于F2
(4)若V1>V2,则F1一定大于F2
A.(1)(3) B.(1)(4) C.(2)(3) D.(2)(4)
19.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20.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www.21-cn-jy.com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有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球,其密度分别为水的密度的2倍和5倍。把它们分别挂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然后将两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________,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配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将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如图a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21*cnjy*com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3)如果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造成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误差(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所用硝酸钾药品不纯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配制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
23.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l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出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来源:21cnj*y.co*m】
24.取一只重力忽略不计小塑料袋,袋内装满水,用细线把袋口扎紧,袋内不留空气,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8N。将这水袋逐渐浸入水中,通过观察到的 现象,说明水袋所受浮力变大,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一个重为2N的苹果悬浮在水中如图b,受到的浮力为 N;往水中加盐,苹果逐渐浮起,最后漂浮在水面如图c,则漂浮时与悬浮时相比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5.表中数据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www-2-1-cnjy-com
26.如图1,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若将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和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
如图2,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三、实验探究题题(每题2分,共26分)
27.将玻璃管两端用橡皮膜蒙住,将其放入水中,做成浮力产生原因探究器,如图所示:
(1)甲图中两侧橡皮膜凹进去,且凹陷程度相同。这说明:同一深度处液体对橡皮膜水平方向的压强大小 ,即 压力差(选填“有”或“没有”)。【版权所有:21教育】
(2)乙图中上、下橡皮膜凹陷程度不同,说明液体对下面橡皮膜向上的压强 (选填“大于”或“小于”)液体对上面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即 压力差(选填“有”或“没有”)。
(3)归纳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
2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容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有实验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
(2)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实验三: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在用滴管滴加水的过程中,眼睛视线应同时按 图进行观察。
29.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21·世纪*教育网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第30题6分,第31题8分,共14分)
30.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下方以恒定的速度上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求:(g取10牛/千克)2·1·c·n·j·y
(1)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该石料的体积。
9.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2)100毫升该硫酸与2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将一个体积为100cm3密度为2.7×103kg/m3的小石块投入刚买回的硫酸试剂中,石块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注:石块能浸没在硫酸溶液中,g=10N/kg)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D
B
C
A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A
C
D
C
C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5∶2 5∶8
22.(1)降温 (2)增多 (3)偏低 偏高 不变
23.(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0.33(或33%)
24.弹簧测力计读数逐渐变小 0 2 不变
25.(1)37.3 (2)145.8 (3)36.0g26.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 塑料板下沉
加入氯化钠固体(或升高温度后再加硝酸钾固体等)
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固体
三、实验探究题题(每题2分,共26分)
27.(1)相等 没有 (2)大于 有
(3)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8.(1)⑤ (2)加快溶解 (3)①②③⑤④ A、B 乙
29.盐水密度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3)错误; 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四、解答题(第30题6分,第31题8分,共14分)
30.解析:(1)由图乙可知,F浮=900牛-500牛=400牛
(2)V===0.04米3
31.(1)65.2 (2)47.0% (3)1.84N
解析:(1)设需要这种硫酸的体积为x,则1.84g/cm3×x×98%=600g×19.6% x≈65.2cm3=65.2mL.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00毫升该硫酸与200毫升水(200g)混合后所得
(3)F=gv排=1.84103kg/m310N/kg110-4m3=1.8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