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件+教案+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件+教案+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27 11:34:14

文档简介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圈一圈,分一分
第二部分:圈一圈,写一写
重新分一分:
11块糖,每人分(
)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画一画,写一写
颗·喻··每人3颗
③③③每人4
块心一每人成
用9根小棒每根摆一个□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4
能摆几个,还剩几机
还剩几根
算式
算式(共13张PPT)
有余数的除法
丽丽
6颗
8个
11块
每人4个
每人3颗
每人2块
这些食物分别能分给几人
6颗草莓,每人3颗,可以分给2人
8个果冻,每人4个,可以分给2人
11块糖,每人2块,可以分给5人,还剩1块
11÷2=5(人)……1(块)
11块
每人2块
11块糖,每人2块,可以分给5人,还剩1块
11÷2=5(人)……1(块)
丽丽
每人分(
)块,也会有剩余
11块
选择一种分法,重新圈一圈,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
,能摆几个?还剩几根?
算式
9÷4=2(个)……1(根)
9根
9÷4=2(个)……1(根)
10根
10÷4=2(个)……2(根)
11根
11÷4=2(个)……3(根)
12根
12÷4=3(个)
13根
13÷4=3(个)……1(根)
14根
14÷4=3(个)……2(根)
15根
15÷4=3(个)……3(根)
16根
16÷4=4(个)
10根
11根
12根
13根
14根
15根
16根
用小棒摆五边形
,
余数可能是几
10÷5=2(个)
11÷5=2(个)……1(根)
12÷5=2(个)……2(根)
13÷5=2(个)……3(根)
14÷5=2(个)……4(根)
15÷5=3(个)
16÷5=3(个)……1(根)
10根
11根
12根
13根
14根
15根
16根
用小棒摆三角形
,
余数可能是几
11÷3=3(个)……2(根)
12÷3=4(个)
13÷3=4(个)……1(根)
14÷3=4(个)……2(根)
15÷3=5(个)
16÷3=5(个)……1(根)
10÷3=3(个)……1(根)
关于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16÷3=4(组)……4(个)
29÷4=6(个)……5(个)
16个圆,每3个一组
29个圆,平均分成4组
5(组)……1(个)
7(个)……1(个)
÷4

6
……
下面这个算式的余数可能是(
)

7

5

3

3

27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201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完“表内除法”之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重要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修订后的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
“表内除法”之后不久教学,通过对比加以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编排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物分得的结果对比,二是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两个对比帮助学生认识除法,认识余数,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接触的除法都是整除情况,因此,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平均分概念都是分完没有剩余的情况。对于有剩余的平均分,学生面对剩余会有疑惑,并较难用除法算式表达。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完善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建立,完整除法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不仅知道除法中除了整除的情况,还有有余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义,数形结合理解图形和算式的意义。并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感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特征。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平均分物品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借此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含义。
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学生经历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数形结合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及其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发现并运用余数比除数小的性质
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认识余数
感受平均分有剩余情况
情境: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出去春游了!看,这是丽丽,她带了这么多东西,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师:她打算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她准备这样分:(课件出示)
问题:这些东西分别能分给几个人?你能帮她分一分吗?
请小朋友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一部分,快速圈一圈,分一分。
生操作:平均分物品
反馈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分得的结果?
追问:这一块糖还能继续分给一个人吗?为什么?
4、比较平均分有剩余和分完两种情况:
师:看,刚才我们都是在平均分,分到最后会出现哪些情况?
揭示余数的含义:像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就叫做余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余数。
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表示方法
1、算式表示刚好分完的情况:
师:想一想,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这些平均分的情况?
探究有剩余情况的算式
师:这种有剩余的平均分情况,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你准备怎么表示这种平均分的情况,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学生尝试表示方法。
反馈学生想法:
生表达想法
师:这些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比较清楚地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说你的理由。
4、教授规范书写及读法
5、算式意义理解
师:算式里的每个数分别表示图中的哪个部分,你能指一指说一说吗?
同桌先互相说说看。
练习跟进:
动手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
师:11块糖除了每人分3块会有剩余,每人分几块也会有剩余?(4块,5块……)
选择一种分法,把这11块糖重新分一分,先圈一圈,再用算式表示出来!请大家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二部分。
练习反馈:你上来介绍一下你的分法和算式?
7、横式的对比:看,有余数除法和以前所学的除法,最大的不同的是什么?
8、练习巩固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知识帮丽丽解决一个问题。
用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还剩几根?
请小朋友在练习纸上先分一分,画一画,把结果画出来,再用算式表示。
9、反馈:
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摆四边形
师:现在丽丽继续摆小棒,
如果有10根小棒,同样每4根摆1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
11根小棒呢?算式就是——
12根?
13根小棒?
14根小棒?
师: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为什么没有等于4的?余数是5、6、7大一些的数为什么也不行?
2、小棒摆五边形、三角形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余数可能是几?一起看(验证)
摆三角形的话?余数只能是——(课件显示验证)
3、观察归纳:
师: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在进行除法计算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算到余数不能再继续分,也就是余数比除数小的时候为止。
练习巩固
快速判断
师:快速判断,这两道算式写得对不对?你怎么看出来的?
谁方法不一样,同样判断出来了?
选一选
师:手势表示,选几号?为什么?
当余数是3时,想一想,被除数会是几?怎么想?
整理回顾: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