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始终眷恋着祖国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学森是如何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
钱学森
鸟窝
新课导入
欣赏视频《钱学森回国》片段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课文简介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走近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 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庚 遨游 眷恋
gēng áo juàn
拘留 触怒 募捐
jū chù mù
新课讲解
解释词语
拜读:
营救:
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设法援救。营,谋求。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理清思路: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
(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经历和他留美期间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一层
(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二层
(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画出标记本文叙述顺序的词语。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日。如:" 1911年"、" 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1)
(3)
(2)
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
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这些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之内实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5段。
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题目《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眷恋"是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始终"?
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着祖国吗?
“眷恋”,深切地留恋。
“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
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归心似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读第1-4段,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这对表现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有什么作用?
这里写钱学森"学术取得的辉煌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反衬了他对祖国故土的怀念眷恋之情;作者从正面(头衔和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和侧面(美国空军的赞扬和美军海军次长说的话)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写作特点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出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这时”“那时”等。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第5段中“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发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种种折磨。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A.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B.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海外游子不顾美、英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你能说出这样的科学家的姓名吗?
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红色字体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惴惴 踹开 端丽 喘气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
C.妖娆 阻挠 侥幸 富饶
D.玷污 粘帖 请帖 沾染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áo)________ 游 推 (jiàn)__________
A
遨 荐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3.对下面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A.表明其牵挂年老的双亲,想回国。
B.作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来,投身于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种族歧视之感。
D.上海给钱学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他急切想回去看看。
B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伴随着科学家钱学森的归国脚步,体验了他20多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创业的辉煌、归国的艰难和终于回到祖国的无比喜悦,俗话说“叶落归根”,祖国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的儿女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她魂牵梦萦。让我们也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报效我们的祖国的。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辉煌成就
梦回故土 始终眷恋
冲破阻挠 祖国情深
时刻准备
胜利归来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按照拼音写汉字。
污miè( ) áo( )游 juàn( )恋 jū( )留
2.形似字组词。
(1)衔( ) 街( ) 衍( )
(2)睁( ) 挣( ) 筝( )
(3)骗( ) 偏( ) 翩( )
3.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泄露党的秘密。
(2)( )美好的情感是珍贵的,( )请你加倍地珍惜我们的情感。
(3)( )没有改革开发的好政策,我们家( )不可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
4.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花草 ( )的双手
( )的小鸟 ( )的老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汤皓上课讲话被老师发现叫到办公室,正在据理力争。
B.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2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
C.在敌人的集中营里,共产党员林红饱受折磨,仍坚强不屈。
D.在铁的事实面前,罪犯无言以对。
6.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 )
(2)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7.选词填空。
宽敞 宽阔 广阔 宽广
(1)肩膀( )的蒙古小伙表演了摔跤。
(2)我们家的客厅( )明亮,十分舒适。
(3) ( )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4)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边疆人民的道路越走越( )。
二、课内阅读。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21教育网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 ( http: / / www.21cnjy.com ),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教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之人,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21·cn·jy·com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www.21-cn-jy.com
1.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句在第________段,与钱学森是“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相关的语句是在第________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第①到第⑤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污蔑 遨游 眷恋 拘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3.(1)刘胡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党的秘密。
(2)(因为)美好的情感是珍贵的,(所以)请你加倍地珍惜我们的情感。
(3)(如果)没有改革开发的好政策,我们家(就)不可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5.A
6.(1)比喻 (2)拟人 (3)比喻 (4)对偶
7.(1)宽阔 (2)宽敞 (3)广阔 (4)宽广
二、课内阅读。
1.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2.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两个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3.② ①
4.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21cnjy.com
5.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
课题 始终眷恋着祖国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能力目标 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会归纳体会钱学森对祖国始终眷恋的深情。
重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始终眷恋”来体会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情,并理解分析主要词句。
难点 了解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学森是如何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欣赏视频《钱学森回国》片段。板书: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思维发散。 由人物引发思维,同时,在欣赏视频,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 2.课文简介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 ( http: / / www.21cnjy.com )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3.走近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 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 作。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 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3.积累字词庚( gēng) 遨(áo )游 眷(juàn)恋拘(jū)留 触(chù )怒 募(mù)捐 4.掌握词语的意思。 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5.理清思路。 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的思路组织课文的。7.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经历和他留美期间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三、精读感悟1.组织材料的顺序有三:时间、空间、事情的经过。你能说出本文的顺序吗?请一边浏览,一边画出标记本文叙述顺序的词语。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一类是直接标明年、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如:“1911年”、“1935年”等;一类是间接知名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那时”等。 2.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3.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4.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联系当时的国际环境,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的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之内实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 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四、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 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 五、研读赏析 体会情感 1.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但文中有一个段落没有沿时间的线索一路写下去,而是作了一个小小的变通,这是哪一段呢?谁能说出这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5段。 过渡段,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点明主题。 2.题目《始终眷恋着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中的“眷恋”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始终”?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着祖国吗? “眷恋”,深切地留恋;“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3.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请大家分小组讨论:(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 ( http: / / www.21cnjy.com )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土的眷恋之情。(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成语: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归心似箭……齐读第五自然段。 六、再课文 难点突破 1.读第1-4段,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钱学森求学经历和他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这对表现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有什么作用? 这里写钱学森“学术取得的辉煌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反衬了他对祖国故土的怀念眷恋之情;作者从正面(头衔和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和侧面(美国空军的赞扬和美军海军次长说的话)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2.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3.归纳写作特点A.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出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这时”“那时”等。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第5段中“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发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种种折磨。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B.选材精当,有详有略。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七、拓展延伸 20世纪50年代,海外游子不顾美、英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你能说出这样的科学家的姓名吗? 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时间脉络。 领会艰难的回国之路,为表现主题蓄势。 体悟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 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师生互动。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情感,采取多种形式,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主题。归纳写作特点。
课堂练习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惴惴 踹开 端丽 喘气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C.妖娆 阻挠 侥幸 富饶 D.玷污 粘帖 请帖 沾染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áo) 遨 游 推(jiàn) 荐 3.对下面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A.表明其牵挂年老的双亲,想回国。B.作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来,投身于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C.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种族歧视之感。D.上海给钱学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他急切想回去看看。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伴随着科学家钱学森的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脚步,体验了他20多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创业的辉煌、归国的艰难和终于回到祖国的无比喜悦,俗话说“叶落归根”,祖国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的儿女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她魂牵梦萦。让我们也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报效我们的祖国的。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辉煌成就梦回故土 始终眷恋冲破阻挠 祖国情深 时刻准备 胜利归来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